《汉家寨》: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实践及反思

时间:2022-09-13 06:13:20

《汉家寨》: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实践及反思

2012年,已入不惑之年的我“阴差阳错”被推到了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中心与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合作的教育部9

>> 《汉家寨》: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实践及反思 《汉家寨》教学设计 《汉家寨》教学设计(1) 《汉家寨》教学设计(2) 《汉家寨》教学设计(3) 也说汉家寨人的“坚守” 汉家寨(节选) 《汉家寨》课堂设计 从《春末闲谈》与《汉家寨》中寻找“生本”与“文本”的结合点 “汉家刘氏茶”的征途 远嫁的汉家公主 凤冠霞帔:汉家女子的盛装 萝卜寨的新生 消失的萝卜寨 九寨的美 音寨的春天 九寨的天堂 葫芦寨的夏天 羌寨:受伤的文明 神奇的五花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电影:《辛德勒的名单》 (199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辛德勒的名单》,根据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科内雅雷斯所著的《辛德勒名单》改编而成) 链接网址:

5.文章:《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高一必修1教材)

四、成果之展示

1.140字以内的帖子,可在专题学习平台第一时间分享;

2.千字以内的论文课后发往我的电子信箱;

3.口头发表见解,在教室实时进行。

五、评价与反思

(一)成果评价:师生就内容的感知、贡献的问题、小组的探究等等某一方面进行客观公允的评价;或者学生谈自己此节课上的感受与收获。

(二)教师结语:《汉家寨》是一篇思想深刻的散文。作者首先为读者呈现出贫瘠、荒凉、残酷的一块“绝地”,向读者传达了一种寂寞无边、慷慨苍凉的情绪;进而,推出两个木讷而近乎静态的人物――老人和女孩,他们的存在是奇迹又显得神秘,同时也证明着汉家寨人生命力的顽强;在这生生不息的人类历史中,作者似乎触摸到了某种支持他们繁衍生息的东西――“坚守”,汉家寨人的坚守启发了作者张承志的坚守。文中的“坚守”相当深刻,绝不仅仅局限于汉家寨人对于家园的守护、对本性的坚持,更关乎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国家对“信仰、精神、传统”的执着守候。作者从汉家寨的存在,从汉家寨人千年来的生存状态,进行民族文化的深层反思,这就是:坚守精神与汉家寨、与汉民族的精神天衣无缝的契合。总而言之,汉家寨人在戈壁绝地里坚守,作者则在当代的“文化荒漠”中坚守!

(三)教学反思:

1.体认加深:关于网络教学的模式及特点

说句内心的话,这次第一个“吃螃蟹”的探索活动,实在加深了我对网络教学的模式、特点的体认。与传统的黑板粉笔、多媒体(PPT)教学和方兴未艾的电子白板(双板)三种环境不同的是,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是以“网络”为主要平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度更高,探究、多向、互动性更强。它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它意欲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可在知识的获得、保持、认知结构优化诸方面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探究:它是一种以探究为导向的主题学习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习者所接触的全部或部分信息都来自因特网。网络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实现感知可视化、想象可视化、创意可视化、思想可视化、观念可视化等提供了技术支持,从而实现“新四化”――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学习过程的主动化,学习结果的创新化,为多维互动教学体系的形成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核心思想就是:教师运用网络提供一些有趣的、可行的任务,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以此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

多向:是指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信息传递方式,促成课堂教学多向互动(师生、生生、人机、群体等)局面的出现。

互动:是指通过师生多种感官的全方位参与,促进认知与情感和谐的多维互动,实现学生主动发展,个性化发展。

当代散文《汉家寨》的一堂网络教学课,使我切实感受到,语文教师树立现代教学理念、转变自身角色、改变教学行为、丰富教学手段的迫切与必要;学生转变学习观念与学习方式也迫在眉睫。因此说它可促使教师进行一场头脑“风暴”,可促使学生进行一场学习“革命”恐怕都不过分。

2.强化理念:角色 行为 策略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一定会强有力地冲击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教学的外延扩展了,不再局限于教学参考书、教案等。教师需告诫自己:变“讲师”为“导师”。网络背景下的学习过程,教师的主要职能是指导、教导和引导。课堂上会出现“学生干得热火朝天,老师有时没事”的局面……而老师要适应这样的教学方式。

教师要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因此要收集、整理网络中可共享的资源,为自己充电,教师自己有了知识源框架,才能以此引导学生达到深度思维。

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每个学生由于对主题研究兴趣的不同,侧重点也就不同,课题的目标是鼓励学生利用共享资源在主题框架范围内大胆的探索和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设计自己认为有意义的知识链接,借助讨论区、博客、微博、留言板、电子信箱等,尝试实现语文学习的新拓展。

基于网络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在内容上下功夫,在教学环节设计、给学生的任务布置上下功夫,给学习者创设有一定思维深度的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实现学生主动对学习的程序及工具、方法进行有效操作,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作者通联: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上一篇:实与活:从洪宗礼课堂教学艺术中习得的精髓 下一篇:本真与灵魂齐飞,求善共唯美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