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S解决煤田地质勘查企业项目管理提升方案

时间:2022-09-13 05:51:55

PMIS解决煤田地质勘查企业项目管理提升方案

【摘 要】针对地质勘查企业项目管理流程执行力弱,目标易变更产生不确定性,组织形式存在缺陷等特点造成的项目管理效率低等实际情况,提出用PMIS解决地质勘查项目管理提升方案。本文详细介绍了针对煤田地质勘查企业建立PMIS的必要性及设计方案,并阐述了使用PMIS的重要意义,为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地质勘查业的管理提升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的思路。

【关键词】PMIS;地质勘查;管理提升

一、项目管理特点及重要性

地质勘查项目管理是以某个地质单元为对象,以不同勘探阶段的地质任务为目标实施管理的过程。与通常基建、IT类项目管理相同,具有启动、计划、实施、控制、收尾等五个过程。但地质勘查项目具有周期长、过程监控难、施工条件艰苦和目标具有不确定性等行业特点,加上地质勘查项目大多处于交通、信息条件较为不便利的地区,使过程管控、时效管理、沟通协调、资源配置和信息化方面成为项目管理的瓶颈,进而影响了地质勘查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提升地质勘查项目管理水平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二、地勘业项目管理存在问题

(一)项目管理流程执行力度弱

传统的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企业虽然用制度的形式将项目管理流程固定下来,但在项目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经验参差不齐,往往缺失了部分环节,或者重点监控环节找不到对口职能部门。通常质量、技术管理最为重视,进度管理、成本控制和采购管理被放在次要地位,影响到项目成果转化和再利用,也悖离了项目管理九大知识体系的全领域覆盖的完整理念。

(二)信息传递慢、过程控制效率低

地质勘查项目普遍存在专业化程度高、数据多、信息量大、不易表述以及沟通不及时等诸多困难,而通常地勘企业以传统现场管理模式为主,无信息化系统管理技术作支撑,手段薄弱单一。除OA办公自动化系统外,其他管理业务大都靠手工完成,编录效率较低,地质资料处理时间过长,受野外通讯基础设施条件限制,不能及时传递到数据中心进行数据处理和综合利用;施工过程资金监督管理难度大,物资采购库存管理效果欠佳,需要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效性差,且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的信息标准,致使设计、生产和经营管理信息不能快捷流通,信息不能共享,形成了“信息孤岛”。不利于公司领导层对工程项目情况的及时掌控和分析决策。

(三)项目组织形式有待改进

由于地质勘查业务范围涉及资源勘查、工程勘察、地球物理勘探、报告编制等多个种类,区域跨度大,施工地点分散、流动性强,企业大多采取职能式项目组织结构。以作者所在的公司为例,下设10个子分公司、一个工程研究院,实行以区域公司为主导开拓市场,以专业公司为主体组织生产的运营模式,项目承揽范围涵盖内蒙大部、湖南、河北、新疆、宁夏、陕西、山西等地。各职能部门之间由于分别作为业绩考核主体,因此联系薄弱、协调难度大,同时项目经理缺少权利,职能利益优先于项目利益,具有狭隘性。

(四)项目变更产生不确定性

由于地质勘查项目具有边勘查施工,边整理资料,边修改勘查设计的三边工作的特点,造成项目管理中目标、工作方案及范围的频繁变更。且由于项目经理缺乏权利,项目变更需要经过专家评审方案,变更流程需要层层上报,审批时间较长,公司管理层无法实现对野外项目部的动态管理,给生产经营计划带来很大的干扰。

三、PMIS解决项目管理提升方案

(一)PMIS含义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PMIS)是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的工具,主要是运用动态控制原理,对项目管理的投资、进度和质量方面的实际值与计划值相比较,找出偏差,分析原因,从而达到控制项目目标的效果。PMIS由各功能模块构成,主要包括项目进度控制、投资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和系统维护等功能模块,能够为项目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是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进行信息管理的必要手段。

(二)地质勘查企业PMIS业务流程设计方案

1.固化项目管理流程。

根据本企业项目管理制度,梳理再造项目管理流程,构建1238架构体系,即在一个统一平台上构建质量标准化体系、本质安全体系2个体系,设置进度管理、安全管理、结算管理、设备管理、仓库管理、租赁商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等8个核心业务功能模块,并建立操作层、管理层、决策层三个层次分别进行信息的录入与使用。

2.分解关键控制要素。

通过分解地质勘查项目生命周期的不同工作,研究地质勘查项目管理的专业范围、工作过程及人员结构,将项目分成项目前期、施工计划、项目施工、项目验收及后评价、售后服务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对应不同具体业务和管控要素。将散列的控制点要素之间的逻辑管理对应在系统设计程序中。例如:控制项目的材料成本,需要将项目的编码,分项名称,材料需要计划,进度情况,材料成本预算等数据信息采集,并能把采购到的物资发放上对应项目上,进行链接匹配计算,最后得出结论成本控制的状态。

3.采用双维度网络项目管理模式。

针对本企业内职能式项目组织结构的特点,项目分属不同的业务职能部门,且管理重点环节出入口归属不同的管理部门,设计了管理维度和生产维度交织的项目管理网络,即纵向按照各管理部门的专业职能设置的管理维度,横向是按照项目管理流程各阶段关键控制点设置的生产维度,各管理部门在公共平台上使用专属部门权限进行办公,实现横向到底,纵向到边,权方位无死角的无缝管理。

4.以进度控制为核心的网络体系。

进度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任何项目工期的拖延都对成本控制起到关键作用。进度监控的难点在于日常检查能否高效和真实地反映出实际进度。本系统根据WBS工作原理及行业特点,将地质勘查项目施工阶段划分为分为野外工作和室内工作两个大工作包,允许系统用户设定一个基准计划,并就实际进程或工作量及成本与基准计划里的相应部分进行比较,以定量描述代替通常用的定性描述。同时将野外验收作为整个项目的里程碑时间,并根据项目类型进一步细化分解野外工程为各分项工程,最终将合同金额按分项工程量分解,转化为纯数字的形象进度产值作为变量进行进度监控【1】。

(三)地质勘查项目使用PMIS的意义

1.有助于提升地质勘查项目管理流程的执行力。

将项目管理流程固化在PMIS中,按照“先管后控”原则进行,即先实现管理目标再实现控制目标,先把各个管理点规范化、电子化,逐步流程化,然后再逐步实现对管控点的控制。不仅方便地质勘查企业管理层随时查阅项目信息数据,也避免了在管理过程中的漏掉精细管理环节的可能,将质量标准化,安全达标落到实处。

2.有助于提高地质勘查项目数据信息传递速度。

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围绕安全生产、经营核算为导向把散列于多处的管理要素和关键控制点统一构建在一个平台上,在平台内实现各管理模块、管理数据和管理业务的自动关联,加强部门间的沟同、管理信息的共享,以项目管理与生产指挥为核心,并拓展到安全管理、物资管理、仓库管理、预算管理等领域。管理手段由手工半手工的方式,逐渐向自动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方面转化,使管理内容更加精细,业务流程更加高度集成。通过利用网络融合技术,实现对现场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并对数据进行加工、图形化展示和分析处理。

3.有助于确定管控主体,精确核算地质勘查项目。

考核主体由以承担项目职能部门,精确到单个项目,缩小了核算单元,能够更直接、明了的反映出项目的运行状态和盈利情况,提升公司的经营管理控制能力,推动公司管理精细化水平的提高。

4.有助于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

企业既是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双重主体,同时也是信息化的主体。企业只有通过信息化,实现快速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有效地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挑战。运用信息技术对地勘企业的项目管理、施工组织、现场监控、技术资料、信息传递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有利于实现扁平化的流水线管理方式,也有利于改变传统管理模式,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实现面向项目的集成化管理目标,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四、结束语

面临煤炭外部市场萎缩,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很大,经济运行仍将面临许多挑战,中央企业与国内其他企业一样要抓住改革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管理创新,能够发现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找准管理短板和瓶颈问题,加上配套的考核管理措施,才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管理的改善。

目前,PMIS已经在作者所在的企业使用了三年,功能和模块还在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中,通过对施工项目的进度管理、资料管理、生产任务的自动统计和分析功能管理,改变了调度员手工统计,邮件上报的工作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管理细化奠定了基础;并进行深度应用开发,实现对项目的图形化动态管理,确保实时、快捷的跟踪项目单孔的施工动态,有力的提高了地质勘查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提升了成本管控能力,已经成为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为经济效益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郭庆勇 王颂 李建群 综合信息系统在地质勘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煤炭科技 2014.

[2]志军 试论地质勘查单位项目管理[J] 现代经济,2009,(8).

[3]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上一篇:基层统计工作的困惑与思考 下一篇:准婚姻关系的事实存在与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