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聋合并耳鸣患者实施护理对降低心理负面情绪的影响

时间:2022-09-13 05:35:40

突发性聋合并耳鸣患者实施护理对降低心理负面情绪的影响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突发性耳聋合并耳鸣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耳鼻喉科80例突发性耳聋合并耳鸣患者,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合并耳鸣; 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 负面情绪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nursing interventions on negative emotions of the patients with sudden deafness and tinnitus. Method: The o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80 patients with sudden deafness and tinnitus in the Otolaryngological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Among these 80 patients, 40 patients who accepted routine care were considered as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another 40 patients who were given integrated care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care were regard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Hamilton Anxiety Scale score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Result: Before nursing, the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observation targets of the two groups was similar, so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nursing, the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observation targe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Sudden deafness and tinnitus; Nursing interventions; Integrated care; Negative emotion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Sanshui District in Foshan City, Foshan 5281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1.035

突发性耳聋,又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突发性聋”、“突聋”,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是指并发突然且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多在发病数小时至3 d内急剧听力下降,且以单侧听力下降为主,并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1]。虽然突发性耳聋具有自愈倾向,但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可永久性耳聋;患者在听力下降后,与他人的沟通上也出现了困难,再加上发病突然,缺乏思想准备,患者情绪容易变得焦躁、敏感、焦虑、抑郁,对治疗的配合缺乏积极性,需要护理人员给予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2-3]。本院选取80例突发性耳聋合并耳鸣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两组的护理措施,观察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负面情绪的影响,并比较不同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耳鼻喉科2012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突发性耳聋合并耳鸣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的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18~70岁,平均(47±3.3)岁;病程3 h~30 d,平均(7±4.3)d;初中文化水平17例,高中文化水平15例,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8例;单侧耳聋耳鸣35例,双侧耳聋耳鸣5例;经纯音听阀检查发现,7例低频听力下降,13例平坦型听力下降,20例高频听力下降。观察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19~70岁,平均(47±3.7)岁;病程3 h~30 d,平均(7±4.5)d;初中文化水平16例,高中文化水平17例,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7例;单侧耳聋耳鸣36例,双侧耳聋耳鸣4例;经纯音听阀检查发现,8例低频听力下降,12例平坦型听力下降,20例高频听力下降。两组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突发性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病因不明;除了第Ⅷ脑神经受损,无其他脑神经受损情况;均伴有耳鸣症状。此外,两组患者均接受改善内耳循环和营养神经治疗,治疗和护理前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相当。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 (1)患者入院后即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如社会背景、学历、职业、性格特点、家庭状况、生活状况等,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对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等进行评估。(2)保证病房清洁,光线充足柔和,空气流通,温度适宜,且无噪音干扰;指导患者用药治疗,并告知患者用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且待患者用药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病情的变化,重视患者主诉,并采取一定有效措施改善患者因用药产生的不适。(3)对于病程在20 d以内的患者,可适当抬高其枕位,使患者头部前倾30°以增加头部回心血量,防止迷路动脉血流淤滞加重[4]。(4)如果患者有晕眩症状,则增加床档以保护患者安全,并保证患者活动时至少有一个人陪伴。(5)避免让患者进食糖分、盐分、脂肪、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让患者清淡饮食,并多摄入纤维素、氨基酸和蛋白质,多食用新鲜果蔬、蛋白和豆类制品,以预防高血脂、心血管疾病,促进新陈代谢;要求患者禁烟戒酒,通过食疗调治疾病,如饮食猪肾粥、枸杞粥等。

1.2.2 综合护理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丰富和加强,主要包括:(1)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绝望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使患者情绪进一步进展,影响了头部的局部供血,对治疗不利[5-6]。因此,临床需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爱好、心理状态等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如向患者介绍突发性耳聋耳鸣的治疗方法、效果、成果案例、预后、复况等,并如实告知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需进行的后续治疗,告知患者为改善听力状况,出院后可能需佩戴助听器或者安装人工耳蜗电脑管,尽量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促使患者树立起治疗的信心。(2)指导患者进行全身肌肉放松训练,即让患者吸气时握紧拳头并持续5 s,吐气时则缓慢放松拳头,之后按照类似方法放松头部、颈部、胸部、腹部、背部、腰部腿部和足部,告知患者在放松某一部位时,其他部位需保持放松[7]。(3)指导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如兴趣爱好等转移注意力,如让患者在耳鸣时看笑话、看视频、浏览网页或者触摸疼痛部位,或者进行其他能尽快分散患者注意力但不会给他人造成影响的事情。或者采用音乐疗法分散患者注意力,即让患者出现明显的耳鸣症状时戴上耳机,倾听自己喜欢的音乐,但音量不能太高,以免遮蔽患者耳鸣症状,不利于适应耳鸣,甚至进一步损伤听力神经[8]。(4)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需注重非语言的交流,如运用书面文字、图形绘画、表情、手势等;如果患者为单侧耳聋耳鸣则适当提高音量,但需注意语气和语速,不仅要让患者听明白,还需让患者感到被尊重、被关怀;在进行相关操作时动作需轻柔熟练,避免给患者带来不适感[9]。(5)对患者的睡眠进行干预。要求患者减少日间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前不可暴饮暴食,不可饮用茶、咖啡等具有提神醒脑功效的饮料,可适当饮用热牛奶或泡脚[10]。另外,保证患者病床舒适、干燥和清洁,避免强光照射和噪音干扰。(6)给予患者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平常宜加强身体锻炼,保持开朗的心态,并尽量避免噪声刺激,尽量不在噪音区长时间逗留,尽量减少手机、电话的使用;平时尽量避免用力咳嗽、呕吐、擤鼻,避免过度劳累;每日可适当揉搓耳廓以及按摩耳部,以促进耳部血液循环,改善耳部供血情况,为听力的恢复创造条件;告知患者如果出院后耳聋耳鸣症状反弹或加重,需及时返院就诊[11-12]。

1.3 护理评价 比较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负面情绪的影响,观察指标为两组护理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其中,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采用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价,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共1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其中第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不参与计分,分值0~21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睡眠质量越差[13]。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采用5级评分法,其中0分表示患者无焦虑症状,1分表示患者焦虑症状较轻,2分表示患者焦虑症状中等,3分表示患者焦虑症状较重,4分表示患者焦虑症状极重;总分低于7分表示患者无焦虑症状,7~14分表示患者可能有焦虑情绪,14~21分表示患者肯定存在焦虑情绪,21~29分表示患者有明显焦虑情绪,总分大于29分表示患者存在严重焦虑情绪[14]。抑郁自评量表共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法,其中1分表示患者从无抑郁情绪,2分表示患者有时出现抑郁情绪,3分表示患者经常出现抑郁情绪,4分表示患者持续性出现抑郁情绪,分值0~80分,以50分为临界值,50分以下表示患者无抑郁情绪,50分以上表示患者存在抑郁情绪,50~60分表示患者轻度抑郁,60~70分表示患者中度抑郁,70~80分表示重度抑郁[15]。

1.4 统计学处理 相关研究数据使用SPSS 18.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崔顺姬[16]在其研究中指出,突发性耳聋患者发病前多有易激动、要强、工作和生活压力大、抑郁、易焦虑等性格特点,且多有酗酒、熬夜、口味重、饮食油腻、长时间戴耳机、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等不良生活习惯,而发病后,患者因听力下降而导致正常的交流出现障碍,患者变得敏感、多疑、封闭,部分患者还暴躁易怒、沉默寡言甚至悲观绝望,放弃治疗;且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的患者表现出不同的心理问题,如老年老患者由于机体功能退化,免疫力下降,再加上发病前多存在基础性疾病,因此,患者情绪不稳定,预后较差,多有焦虑、抑郁、不安、多疑等负面情绪;女性患者感情较脆弱,发病后自信心受挫,担心预后,多有失意、焦虑的情绪。骆云珍等[17]调查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发现,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健康人群低,且突发性耳聋患者伴随的并发症越多,患者生活质量越差,焦虑、抑郁、恐惧、偏执等负面情绪越强烈。因此,临床展开积极治疗的同时,需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给予患者护理干预。陈荣[18]在调查了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护理需求后发现,突发耳聋患者的护理需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听力恢复程度;(2)眩晕或耳鸣症状改善时间;(3)改善睡眠;(4)治疗疗程和方法;(5)家属陪伴;(6)技术服务;(7)与医护人员进行交谈;(8)相关检查方法和意义;(9)治疗费用;(10)疾病预防知识;(11)舒适的休养环境。在以上研究成果基础上,本院耳鼻喉科在给予突发性耳聋合并耳鸣患者病情监测、饮食护理等常规护理基础上,另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综合性护理,并比较了不同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结果发现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均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可见一定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但综合性护理的改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主要表现在接受综合护理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

参考文献

[1]张静,江文霞,张爱芬,等.预见性告知护理对改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焦虑状态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7):3440.

[2]司秀荣.护理干预对于缓解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焦虑的影响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23):210.

[3]张雪梅.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3):339-340.

[4]王金平,张李明,王金艳.突发性耳聋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1780-1781.

[5]张慧.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焦虑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9):1795.

[6]莫福琴,刘桂梅,黄晓琳,等.焦虑情绪与突发性耳聋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4):2874.

[7]徐黎英.浅谈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进展[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12):202.

[8]吴婷婷,邹卫珍,徐萍.综合护理干预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3):51.

[9]黄晓云,朱素琴.优质护理对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护理满意度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1):90-91.

[10]李妙红.睡眠干预在突发性耳聋护理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4,31(12):273.

[11]朱玉玲.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1):2812.

[12]陶朵,陈琪尔,谭坚铃.突发性聋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50-151.

[13]龚献.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护理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6):86-88.

[14]吴艳清.突发性耳聋的心理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5):96-97.

[15]孙丽,崔振铃.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8):108.

[16]崔顺姬.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3):85.

[17]骆云珍,钱林荣,周详,等.突发性聋患者生活质量状况调查[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1,11(6):370-372.

[18]陈荣,陈晓.突发性耳聋患者护理需求调查报告[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22(8):97-98.

(收稿日期:2015-02-13) (本文编辑:王宇)

上一篇: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使用和护... 下一篇:五问山东政府引导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