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的差异化营销探析论文

时间:2022-09-13 04:49:19

腾讯的差异化营销探析论文

腾讯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腾讯能够打败众多竞争对手对手,稳坐中国IM市场第一把交椅,拥有拥有最大规模的用户群体,主要依靠其差异化营销,在模仿之中不断研究学习创新,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沟通平台,并通过走多元化道路稳定发展着。我通过对多篇关于中国IM市场和腾讯文献的研究学习,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整理这些文献,并力求理出条理,为我的论文提供理论依据和案例分析线索。

一、关于中国IM市场和腾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

西安邮电学院的任艳玲在文献中指出从1999年2月至今,我国IM市场发展迅猛,从最初的一种产品发展到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产品;从最初只能传输简单的文本消息的互联网聊天工具,演变为现在可以传输文本、语音、视频等多种格式信息、跨越互联网和传统电信网的综合信息交流平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即时通信也在向移动化扩张,移动运营商的进入使得IM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并使IM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目前我国IM市场上的产品主要有:QQ、MSN、飞信、阿里旺旺、UC、Skype、popo、Yahoo通等等。市场份额靠前的几种IM分别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IM作为高用户粘性的服务,后来者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立足,必须通过差异化定位,来实现对于细分市场人群的争夺。另外,技术融合和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IM客户端整合了越来越多的服务内容,对于语音、视频、协同、会议和移动应用的强劲需求对厂商的技术能力进一步提出了挑战。

上述观点在说明中国IM市场的竞争激烈后,提出了自己对于IM市场竞争上位的对策:争夺细分市场人群,走差异化定位路线。一下的几个观点讨论了腾讯针对于IM市场机型的差异化营销。

孙光海、陈立生则是从采用博弈论、信息论、传播学理论等作为分析工具总结出腾讯的营销策略:统一更换新标识,用以全面体现腾讯网的品牌内涵和经营理念。腾讯网不再局限于时尚、休闲领域,叩开了通才型网站——综合类门户网站的大门。腾讯的“海量模式”--通过即时通信软件对所有注册用户弹出广告来获取收益,并以此与品牌门户网站竞争。当广大网民对弹出广告十分厌恶,改为弹出新闻,被称为“迷你”的弹出小网页每天精选一些重要新闻和娱乐休闲内容,反而受到用户青睐,稳坐门户网站访问量头把交椅。

上述观点从传媒博弈方面来讲腾讯的创新。腾讯以一个“小企鹅”憨厚的形象出现在人们视线中,为自己的品牌标准化之后,腾讯的市场定位更加明确,目标群体不再单单是年轻人,腾讯需要扩张,走全民化道路,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腾讯以即时通信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来获取广告收益,增加门户网的点击率,后期又借助这种方式做窗口广告,在传播角度这是非常成功的作法。但是会模仿的不是只有腾讯。比如奥运会期间,搜狐等门户网站也做出窗口新闻,腾讯的“迷你网页”不再是一个独特的闪光点。面对这样的快速复制的年代,即使在登陆腾讯的即时通信遍弹出窗口新闻以增加访问量,很显然更多人更愿意到一些老品牌的门户网站去获取新闻,这样就涉及到腾讯是否能够将门户网做的更新颖更广泛更专业。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李平从战略理念、知识发现、知识聚集、知识创造、知识运用、信息技术平台和文化管理等方面分析了腾讯公司创新导向的知识和谐管理的基本模式。他是从创新导向的知识和谐管理来说的。他认为。腾讯公司的创新战略经历了“模仿、引进、学习、创新”的过程,走过了“学习型创新、整合创新和战略创新”三个阶段,不仅是在产品层面,在创新机制的建立上也模仿google和微软,塑造公司的创新能力,构筑腾讯公司的竞争优势,创造腾讯公司的商业价值,搭建腾讯公司的发展平台,营造腾讯公司的创新氛围。

上述观点从知识和谐管理的角度说了一些关于腾讯有别于一些企业的战略。腾讯QQ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模仿品。但是如果只模仿也不能使腾讯做到如此成功。马化腾从发现ICQ,到发现ICQ的不足,需要适合中国人用的中文版ICQ,腾讯QQ就产生了。腾讯在电子商务、无线增值、互联网业务的模仿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其创新更被大家说认同。上述观点说了很多知识变化的过程,其实从一定程度上说这是一个知识重构过程。马化腾将别的东西拿过来运用的时候对知识的打碎糅合,并加上自己的元素。李平在文章认为这是一种“无为”管理,是一种和谐知识管理。我认为这并不是一种完全意义上面的“无为”管理。首先腾讯在发展上面是很有战略的:在模仿中学习更新,所以其对知识的管理不能成为是“无为”的,只能说是在“和谐”表面下的具有战略步骤的知识管理。腾讯在创新过程中不拘一格,不能说明是完全的意义上的“和谐”,因为腾讯的创新本来就是突破传统方式,这样来说是一个知识的上升。

二、关于IM和腾讯的进展情况和发展趋势

《市场透析》的刘丹则通过研究指出2008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发展特点:(1)市场处于导入期:大厂商都保持观望的态度,而小厂商却无法支撑起整个市场的发展,中游厂商表现较活跃,成为维持市场增长的中流砥柱。从市场的长期发展看,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的近两年的年均增幅接近20%,仍然属于快速发展时期,企业即时通讯市场的活跃度将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减弱而逐渐增加;(2)2008年金融危机将促进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只要能在市场中保留自己的份额,以后一旦经济恢复,生存下来的企业就可以占据市场中的一席之地,而被淘汰的部分企业将无缘该市场;(3)高效、稳定、安全成为企业服务的重点:企业即时通讯产品需要提供的不是一个简单的软件产品,而是一个涵盖各种通讯手段的交流平台,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节约企业成本,提供工作效率。

关于IM未来发展趋势他认为:(1)信息化建设的加速将促进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发展;(2)统一通信成为发展趋势;(3)渠道萎缩,合作伙伴加强。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则做出如下预测:趋向1:即时通讯平台提供的服务更加多元化,用户的在线生活圈逐渐形成:包括QQ在内的即时通讯工具不断增加新的增值应用服务,如新闻资讯、博客、邮箱、音乐、网络游戏、C2C等,为即时通讯用户提供了众多的娱乐和资讯服务选择,在增加盈利的同时,不断强化用户粘性。即时通讯仅仅是整个平台的最基本的服务,新的应用和服务将继续增加进来,用户的在线生活圈逐渐形成;趋向2:用户逐渐显示出细分特性,即时通讯定位的差异化发展趋向显著;趋向3:垂直类即时通讯市场发展迅速,综合类即时通讯与垂直类即时通讯格局即将形成;趋向4:即时通讯厂商战略布局进一步优化,互联网增值业务与营销平台成为战略重点;趋向5:企业IM有望走出市场培育期,未来重点在提高企业用户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企业即时通信市场尚在开发期,国内企业对企业IM认知度和接受度正在提高,竞争格局尚未形成,未来的重点在于培育和抢占市场;趋向6:互联网即时通讯提供商介入无线即时通讯市场,合作大于竞争将成趋势。

任艳玲对于中国即时通讯定位差异化趋势也颇有见解,她认为行业五力(行业内竞争力、潜在的新加入竞争力、替代产品的竞争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供应商)竞争决定定位差异化趋势:(一)行业内差异化程度小,竞争激烈要进行有效的竞争,获取稳固的竞争优势,只有通过成本领先、别具一格和集中一点战略。因目前IM服务基本免费,所以成本领先战略不适用,别具一格和集中一点战略归根结底还是差异化的战略;(二)低进入门槛,要求高的竞争力(三)替代产品的竞争,要求发展特殊的即时通讯产品;(四)特别的买方议价能力,要求差异化的产品定位:在IM市场上,由于服务的免费提供,使得买方的议价能力体现在了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及使用习惯和选择偏好的形成上。

她认为即时通讯市场正在并将要呈现的差异化状况。(一)服务商开始更多的关注企业IM市场的未来发展:在个人IM市场,腾讯QQ一枝独秀,无人能及,高用户粘性使得后来者居上几乎成为不可能;(二)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商务IM开始更迅速地被人们所应用;(三)随着电信运营商的强势加入,移动即时通讯发展迅猛。

关于上述几点看法,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IM市场发展越来越壮大,想分一口羹的人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趋势下,都能提供免费的IM软件已经不再是什么不能逾越的障碍。那么要想做大做好,只能走差异化营销途径。那么几个观点关于是腾讯在IM市场上作为一个即时通讯龙头所采取的差异化营销。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涂锐是从网络游戏看腾讯的差异化竞争。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和众多对手,腾讯结合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运用差异化竞争策略,使其游戏产业迅速发展。在开放性的发展模式下,腾讯游戏采取自主研发、合作、联合运营三者结合的方式,已经在网络游戏的多个细分市场领域形成专业化布局并取得良好的市场业绩。他从市场细分差异化、产品差异化、运营模式差异化、员工差异化分析腾讯游戏成功的原因。

上述观点是从网络游戏看腾讯的差异竞争。腾讯的网游大概是其差异化成功的主要例子。大家都知道腾讯的游戏源于盛大等很大大型游戏的创意和技术,但是腾讯游戏的体验人数却与一些原创游戏不相上下。一下小的QQ游戏是腾讯自主研发,另外一些创意和技术维护来自与韩国官方的合作等。腾讯网游的差异化就在于结合腾讯自身的机制进行创新。从市场、产品、运行模式、员工都带来很多的不同。但是上述观点的论述范围太小。腾讯网游的成功,不单单是网游做的成功,主要还是依赖于腾讯的“会员式”营销。拥有一个账号就能绑定多个游戏,不论是安全还是方便性都非常有保证。网游差异化的成功也归功于腾讯强大的绑定体系。

武汉大学的郑瑾蕙以腾讯即时通信工具为例,对网络环境下的体脸营梢策略进行了探讨,她认为腾讯在中国市场深受大量年轻网民喜爱是和其提供的卓越体验密切相关的。丰富的多维体验和生动的即时交互,多彩的虚拟空间和自我的个性世界,产品的协同效应,抓住年轻一代是腾讯体验营销手法处理上的智慧,也是其成功所在。

上述观点建立在新时代的体验经济上。网络的体验营销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体验营销。网络本身是一个虚拟世界,很多体验都建立在想象力上,这样的体验营销更注重的是顾客的回忆,是否想再来或者使用。QQ群、QQ秀、QQ空间的产生以及后来的拍拍网、校友录等组成的社区形成腾讯的“在线生活产业模式”使其产品被广为接受。与其说使其提供卓越的体验消费,我觉得不如说腾讯在“体验”两个字上面做足工夫,真正洞察目标群体的在线需求:沟通、信息、娱乐、商务。QQ现在市场定位不再只是针对年轻人,还包括商务白领等其他大众化人群。所以我认为,不是腾讯在提供特别的服务,而是旨在满足人们内心的心理需求。

天津大学的邓一飞通过体验营销则是站在消费者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五个方面研究,他认为腾讯一切产品、服务从用户体验出发,以体验为导向销售产品或服务,延长体验时间,增加购物前、中、后的良好体验,体验要有一个“主题”,“体验”满足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分析了腾讯成功的体验营销。

上述观点是通过消费者方面出发,经过对消费者的研究,将体验的时间拉长,使消费者实现自我价值。我认为通过对消费者的研究,可以将消费者的需求归类,比如如何让体现消费者各方面的自我实现深入研究。从市场的长期发展看,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的近两年的年均增幅接近20%,仍然属于快速发展时期,企业即时通讯市场的活跃度将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减弱而逐渐增加。

武汉科技学院的冯易分析了腾讯与可口可乐之间联合营销的成功实例,总结出品牌联合营销的竞争优势,即可以使联合体内各成员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品牌价值和地位,对于新企业则可规避进入新市场的风险。二者的合作使双方都达到了实行品牌联合营销的目的,提升了双方的品牌地位,同时也促进了双方品牌向着更高方向发展,这也就说明了,在腾讯与可口可乐的联合营销中,双方都获得了均等的发展机会。

武汉理工大学的郑沛然着重分析可口可乐与腾讯的协同营销策略,分析腾讯和可口可乐合作在2008年3月24日推出“火炬在线传递”活动,吸引了众多网民的关注。可口可乐拥有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腾讯拥有全球最强势的IM,这是广告主与受众的最好沟通媒介。腾讯IM所拥有的2.2亿活跃账户和全面业务布局,为腾讯网“IM+门户”模式发展提供了最佳原动力。所打造成的极具黏度和延展性的网络社区,为其他业务扩张提供了有利的平台。成为竞争对手的难以逾越的障碍。讯公司在业内的品牌价值、强大的业绩以及火爆的人气,配合上可口可乐的巨大品牌势能.一定会取得更好的业绩;而可口可乐借助腾讯的优势,可以提高自身本土化、年轻化的形象。

上述两个观点都是研究腾讯和可口可乐的联合营销。在这里重点突出腾讯如何借助可口可乐的品牌进行植入式营销。这样营销的出现解除了传统门户网站的弊病,广告收入不断快速增长。对于腾讯来说,这种模式不能够被复制,因为巨大的用户量和强烈的粘性业务可以将两种品牌自然的融合在一起,加深品牌的印象和好感度,增加品牌之间的合作,这也是腾讯差异化竞争的主要手段,因为其已经建立的优势。在品牌合作上要找到相匹配品牌,才能相映生辉。腾讯和可口可乐的合作司成功的,但是如果能让这样的合作继续下去,还需要更多的战略部署,达到两个品牌的长期合作。

三、关于IM和腾讯的存在问题

由以上两点我们很容易看出IM的市场竞争是相当激烈。由于电信的插入,市场可能进入一个白热化的状态,下面来看看在这样的市场竞争下,腾讯面临的问题。

《企业前线》胡智海认为:QQ保持IM市场的大哥大,似乎毫无悬念。然而,2007年中国移动高调的飞信,已经跻身到市场第二的位置。而微软苦心经营的MSN,由第二跌落到第三的位置。面对半路杀出的黑马,MSN应对乏力。在苦苦支撑之际,3G忽然在中国得以放行。MSN迅速向中国电信伸出了橄榄枝,并联合了天翼Live。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腾讯存在很多劣势:1.政策壁垒:中国对于通信行业,是采取许可经营的方式。由于三网融合,电信业务与互联网业务的壁垒越来越模糊。互联网是开放,要从电信业务介入到互联网业务,可以说没有什么政策难度;而要想从互联网业务介入到电信业务,则是千难万难。飞信可以给用户发短信,而QQ就不行,因为政策不允许;飞信可以让用户通电话,QQ也只能走球。2.网络壁垒:对于腾讯,不管是固定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这些命脉都掌握在三大运营商手中。QQ能否稳定登录,某种程度上还得看运营商的脸色;3.资本实力:现在三大IM软件的格局中,飞信和天翼live(MSN)都有运营商背景,在资本力量上都不是一个数量级。在非常条件下,运用资本力量去改变市场竞争力量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法制研究》的汤庆唐茂军则认为:腾讯QQ多年来一直在国内即时通讯市场处于垄断地位。但腾讯一直拒绝开放QQ软件程序接口,造成MSN、雅虎通等其他IM软件至今无法与QQ互联互通,严重阻碍了我国IM市场的发展并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腾讯滥用知识产权限制竞争行为应当受到反垄断法的规制。强制腾讯开放API,实现互联互通,对于维护IM市场的创新与竞争,保护消费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两种观点可以看出腾讯存在巨大的问题:QQ涉嫌垄断,引起其他IM用户的不满;其运营商背景不够雄厚,也没有政府的优惠政策,未来的在IM市场上还应多加努力。

我个人认为腾讯在这些硬伤的条件下可以发展强大的软实力:最重要的还是市场占有率和个性品牌口碑,将不能改变的事实转化成为自身的增值。不管是否有强大的运营商背景,腾讯仍然可以赢得中国大多数的互联网用户,可以用品牌的多元化发展和良好的体验营销将人性化、大众化做到最好来吸引消费者。面对MSN和强大的电信,腾讯看似有很大的威胁,加上一些腾讯的红色业务对腾讯品牌的影响,但是腾讯依靠其强大的规模优势,高强度的用户粘性体系,从单一的即时通讯工具变成了涉及游戏、邮箱、新闻、交易、杀毒、存储等各个领域的复杂业务的软件满足细分市场的用户需求,尊重用户人性化体验,在优化软件上的快速反应一定成为腾讯差异化营销的成功之处。

参考文献:

[1]李平.创新导向的知识和谐管理——腾讯和惠普中国的案例研究[J].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9,2(2):82—92.

[2]孙光海、陈立生.传媒博弈论[M].香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1-450.

[3]徐锐.从腾讯游戏看网络游戏差异化竞争策略[J].东南传播,2009,9:52-54.

[4]郑瑾蕙.网络环境下的体验营销--以腾讯个人即时通信工具为例[C].陈禹.信息经济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33—438.

[5]邓一飞.从腾讯QQ看体验营销[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84-386.

[6]冯易.腾讯与可口可乐联合营销的启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1):52-54.

[7]郑沛然.从“火炬在线传递"看可口可乐&腾讯的协同营销[J].特区经济,2008:286-287.

[8]任艳玲.中国即时通讯定位差异化趋势浅析[J].消费导刊,2008,9:234.

[9]刘丹.2008-2009年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发展综述[J].市场透视,2009,4:30-31

[10]胡智海.透析QQ、飞信与天翼Live[J].信息网络,2009,8:32-36.

[11]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2008中国即时通讯市场6大发展趋势[J].广告大关(综合版),2008,8:125.

上一篇:网络广告的优势探讨论文 下一篇: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