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联合不同口服降糖药治疗老年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13 04:44:03

胰岛素联合不同口服降糖药治疗老年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不同口服降糖药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3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罗格列酮治疗,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那格列奈治疗,观察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控制情况,同时观察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天数及胰岛素用量。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天数为(5.1±1.3)d,低血糖发生率为12.5%(7/56),对照组血糖达标天数为(8.3±1.5)d,低血糖发生率为32.4%(12/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 2型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6-0040-02

糖尿病根据致病机制不同可分为1型和2型两类,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发病率的90%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未完全丧失,少数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属于体内胰岛素相对缺乏,临床治疗多以口服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类药物为主[1],对于轻症患者常给予口服降糖药治疗,而对于改变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仍然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的患者,则给予注射胰岛素类药物治疗,在胰岛素类药物中根据起效时间长短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其中长效胰岛素类药物甘精胰岛素由于能在24 h内持续起效,且没有峰值,故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但单独应用甘精胰岛素对于控制餐后血糖及低血糖事件的作用并不理想[2],为此本文将甘精胰岛素联合不同的口服降糖药应用于临床中,通过观察血糖控制效果及低血糖发生率,探寻治疗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安全、高效的联合用药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2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93例,男57例,女36例,年龄50~75岁,既往均无使用胰岛素史,经口服降糖药及饮食调整控制血糖不佳,FBG≥8 mmol/L,所有患者未见严重脏器功能不全及其他严重全身疾病,93例患者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6例,男35例,女21例,平均年龄(62.9±3.5)岁,病程1~5年,平均(3.9±0.7)年,FBG(9.1±1.3)mmol/L,体重指数(BMI)为(22.8±2.7)kg/m2,HbA1c为(9.24±2.05)%;对照组37例,男22例,女15例,平均年龄(64.2±3.1)岁,病程1~4年,平均(3.1±0.8)年,FBG为(8.7±1.5)mmol/L,体重指数(BMI)为(23.6±2.4)kg/m2,HbA1c为(9.17±1.96)%;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来自同一属性样本,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餐前10 min口服那格列奈片120 mg,3次/d,具体用药量要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做动态调整,但每次最大剂量≤180 mg,早餐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起始剂量为以0.2 U/(kg・d),监测血糖水平2~3 d并根据血糖变化调整剂量[3],每次增加或减少2 U;对照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用法用量同观察组,口服马来酸罗格列酮片4 mg,1次/d;两组治疗以4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以上。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HbA1c及2 h PG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达标天数、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用量,通过以上指标评价两种联合用药方案的血糖控制情况及安全性[4];其中低血糖事件判断标准为治疗中出现饥饿感、出汗、心慌乏力、手抖动等症状,血糖水平≤2.8 mmol/L,定义为低血糖反应[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的HbA1c及2 h PG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的发病率为10.0%左右,如果考虑到糖尿病的发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的因素,则老年人中糖尿病的发病率约有30.0%左右,如此高的发病率使糖尿病的治疗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6];糖尿病的类型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导致2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包括肥胖、体力活动过少和应激反应,其中应激反应包括紧张、劳累、精神刺激、外伤、手术或其他重大疾病,上述诱因会导致患者的胰岛素分泌能力降低,及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最终导致糖尿病;针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以口服降糖药物和注射胰岛素类药物为主,其中甘精胰岛素作为一种新型的长效胰岛素类药物,能24 h内持续发挥作用,且没有峰值,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但其也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低血糖事件,这将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的安全性,特别对于低血糖症状不明显的老年患者危害更大,老年患者低血糖症状出现的时间往往延迟[7],引发昏迷、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的几率将大大增加,另外,甘精胰岛素虽然能同时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但其不能真实模拟餐后胰岛素的分泌,所以在控制餐后血糖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而许多临床研究显示,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及心血管事件呈显著相关性[8],控制餐后高血糖和空腹血糖同样重要。

本文将甘精胰岛素联合不同口服降糖药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从临床实验结果看,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的效果明显优于罗格列酮,那格列奈是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其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的特点,当餐后血糖急速升高时,应用那格列奈可快速将血糖控制住,并且其在快速控制餐后血糖同时不刺激β胰岛细胞,因此将其应用于控制餐后血糖视为最佳选择[9],而罗格列酮通过提高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及加强胰岛素信号系统传导,而发挥降血糖作用,同时其还可增强葡萄糖的外周组织转运,分析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发现,那格列奈相比罗格列酮用于控制餐后血糖显然更为适宜[10],故而本文的临床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FBG及HbA1c等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甘精胰岛素联合促胰岛素分泌剂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娅,唐金国.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1,40(3):284-285.

[2]Kurtzhals P,Schaffer L,Sorensen A,et al.Correlations of receptor binding and metabolic and mitogenic potencies of insulin analogs designed for clinical use[J].Diabetes,2009,49(16):999-1005.

[3]王嫘,蔡爽,陈思娇,等.老年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与胰岛素敏感性的相关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5):96-98.

[4]邵帅,季晓云,程永红,等.老年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胰岛素强化治疗模式的有效性与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4):2795-2797.

[5]Morino K,Petersen K F,Sono S,et al.Regulation of mitochondrial biogenesis by lipoprotein lipase in muscle of insulin-resistant offspring of par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2012,61(4):877-887.

[6]刘小兰,章文俊,张秀军,等.阿卡波糖片联合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治疗口服药失效的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探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1,28(7):679-681.

[7]龚敏,王爱华,李梅霞,等.拜糖平联合胰岛素治疗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7):3287-3288.

[8]Krishnan E,Pandya B J,Chung L,et al. Hyperuricemia in young adults and risk of insulin resistance, prediabetes, and diabetes: a 15-year follow-up study[J].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12,176(2):108-116.

[9]李五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糖尿病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8):57-58.

[10]周小红,张力华,魏柏,等.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对老年糖尿病的疗效和胰岛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18):2181-2183.

(收稿日期:2013-07-04) (编辑:何玉勤)

上一篇:老年陈旧性与新鲜性压缩骨折行椎体成形术的对... 下一篇: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