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湖风景区文化内涵提升研究

时间:2022-09-13 01:16:51

云龙湖风景区文化内涵提升研究

徐州云龙湖风景区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民间文学和历代诗文作品。这些作品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云龙湖景区,从不同视野和角度展现了云龙湖风景区的多样性,表现了文人墨客对于云龙湖风景区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感受。云龙湖风景区的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文学旅游资源,不仅能够提升景区的文化内涵,也可以通过现代媒介宣传、举办文化活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等策略来带动景区旅游业的发展。

云龙湖风景区是徐州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与西湖等类似景区相比,最大的软肋在于景区文化底蕴的“缺失”,这也成为景区做大做强、做精做细最为迫切的问题。同国内有的省份相比,尤其是与姊妹湖“西湖”相比,云龙湖风景区对文学旅游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还不足,对文学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提升还不够,随着旅游业竞争日趋激烈,云龙湖风景区文学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也显得日益迫切。因此,在徐州构建淮海经济区文化中心城市的重要进程中,加快提升徐州云龙湖风景区的文化品位、挖掘云龙湖风景区的文化内涵,对于弘扬徐州城市精神、提升徐州城市文化品位,推动云龙湖风景区打造成为徐州城市文化名片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文化内涵挖掘:景区文学旅游资源整理与研究

徐州云龙湖风景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文学资源非常丰富。根据创作主体的不同,在此我们把云龙湖风景区的文学资源分成两类加以研究,一种是作家文学,一种是民间文学。第一类主要是以诗文形式存在,包括古代作家诗文和现当代作家诗文。第二类是民间文学作品,如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等,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对云龙山风景区相关景点的描述或记载。

本次调查共搜集整理了关于云龙湖风景区共63篇古诗文,218篇现当代诗文,其中以诗为主;另外还搜集了多篇有关于云龙山、云龙湖、放鹤亭等景点的民间文学作品。总而言之,云龙湖风景区的文学作品十分丰富。

(一)古代诗文中的云龙湖风景区

古诗文历史渊源,意境深远,积淀着先人们的思想感情、智慧道德、审美追求,能够带我们领悟自然世界的恬适清真,获得人性的温馨抚慰,体会千年文明的肃穆,因而成为独具价值的古代文化精华。“古诗文是旅游文学的内容,旅游文学能有效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价值,引发游客关注,作为旅游者精神享受的载体,增添景观的文化内涵”。

云龙山既有名山大川的自然风光,又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它以其独特的韵味向世人昭示着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慕名而来。苏轼的一首《登云龙山》,全诗一韵到底,仅止七句,戛然而止。在艺术风格上不落俗套,耐人寻味;内容上既客观地描写了云龙山上怪石嶙峋,又写出了豪放不羁的情怀。云龙山也因此诗而闻名。

后人如李蟠、潘季驯、钱食芝等文人都登上了云龙山,并在此留下了绝唱。明水利学家潘季驯的《同江司徒小酌云龙山》:“帘前秀接千峰色,槛底声喧万里流”刻画出了云龙山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让人垂涎欲滴。清雍正十三年,任江南河道总督高斌写下了《登云龙山》,“云龙峰独秀,灵影接彭城。亭与人皆古,山因寺得名。”不仅描写了云龙山的秀丽,也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提到了云龙山上的古亭、古寺;“贤守饶风韵,苏堤自可成,”这里的“贤守”指的是当时的徐州知府李根云,诗中祝愿象苏轼治水一样为徐州人民做点好事。

古代文人眼中的放鹤亭也是一大盛景,放鹤亭是为“古彭三胜”之一。为彭城隐士张山人所建。歇山飞檐,古朴幽雅,山人养了两只仙鹤,每天清晨在此亭放飞仙鹤,亭因此得名。

元丰元年秋,苏轼写了《放鹤亭记》,除描绘了云龙山变幻莫测的迷人景色外,还称赞了张山人的隐居生活,苏轼借张山人这一形象寄寓了自己追求隐逸生活的理想。在他的笔下,山人是这样超凡脱俗,飘飘欲仙,有如白鹤闲云,这正是《放鹤亭记》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此文脍炙人口,后被选入《古文观止》,放鹤亭也因此闻名于世。后世的乾隆、阎贞、解元等在放鹤亭留下诗篇。解元的《秋夜登云龙山放鹤亭》首以问句“当年放鹤人何处”开头,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山草树木等意象明确指明了时间和季节,秋日的放鹤亭,“自古逢秋悲寂寥”,整体上便会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

云龙湖风景区内的景点共有27个,虽然在搜集的作品中关于其他景点的作品数量偏少,但仍是云龙湖风景区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诗文为云龙湖风景区的多样性增添了许多色彩。

(二)现当代诗文中的云龙湖风景区

现代交通的发达不仅缩短了时间空间的距离,也为全国诗人们提供了广泛的耕耘田地。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量的现当代诗文,在高等院校现当代文学文学教材中,众多的现当代优秀文及其作品都不被提及,但这些并不能阻碍诗人们焕发生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徐州,诗人们成立了多个诗社,如徐州子房诗社、徐州市诗词协会等,举办过“诗咏徐州”的比赛,网络上还有多个徐州诗歌论坛。徐州的文人数量庞大,创作成就乐观,为徐州诗文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我们搜集的218篇关于云龙湖风景区的诗文作品中,几乎对景区内的景点都有描写,但仍以云龙山、云龙湖、放鹤亭、燕子楼、东坡石床等著名景点为主。

内容题材与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所历所感密切相关。有赞美景色,表达喜爱之情,比如王喜赋的《游放鹤亭》;有抒发所感所想,展现内心情感,比如赵立田的《七绝・游云龙湖感怀》。然而,这种内容题材的诗文在古代诗词家的作品中也普遍存在,不具有现当代诗文的时代特征,经深入研究发现,现代文人对景区的现代建设改造的态度在诗文中也有体现出来。比如张启曙的《七绝・云龙湖水净奎河》:“三里依山抱柳堤,满湖春水锦鳞肥。闸门一启奎河唱,两岸行人横笑眉。”云龙湖三里靠山,湖水清澈,锦鱼生长旺盛。在云龙湖与奎河之间的闸门一旦开始,奎河两岸的行人眉开眼笑。这里不但描写了云龙湖美丽的自然风光,也展现了云龙湖在徐州的现代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七绝・云龙山抒怀》(林石霞)、《七律・云龙山遣兴》(林兰桂)等作品中都能感受出当代文人对云龙湖风景区建设的美好期望,希望景区在未来的发展中越来越好。

(三)民间文学中的云龙湖风景区

民间文学是用带有一定地域特色的文学手法真实反映一定地域、一定时代的民间文化特色、风土人情的文学作品。云龙湖风景区内的民间文学是对土生土长徐州人喜怒哀乐的描绘,也是徐州人思想与风景区文学及艺术相结合的的表现形式,内容囊括了风物传说、民俗故事、名胜典故以及重大纪念性事件等。徐州云龙湖风景区的民间文学也用它机智、幽默、讽刺等多重表现手法突出徐州风景区深厚的文学意蕴与徐州人民独特的精神面貌。

在这些民间文学中的云龙山别有一番来历和景致。在《“云龙山”的传说》中向我们介绍了云龙山:“从北向南延伸,椭圆形山顶,高低悬隔,罗列连绵。山巅长有许多巍然的山石”,“从山谷窜出一股清潺潺的溪流”,溪流水面铺着一层水浮莲,翡翠色的小圆叶,叶中间盛开着金光灿灿的小黄花,仿佛是山里流淌出来的金子,因而当地的黎民百姓给这座山起名叫“金山”。传说中的云龙山似乎把我们带到了仙境,让我们沉浸在这美不胜收的画卷之中。在歌谣《云龙山酒之歌》则不仅描绘出云龙山上优美的景色,还表现出云龙山当地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为人们所带来的幸福生活。

在众多的民间文学作品中,除了有关于云龙山、云龙湖的传说、歌谣与对联,还有关于其他景点的民间文学,比如《拔剑泉的传说》、《三让亭的传说》等传说;《燕子楼楹联》、《石床楹联》等楹联作品。

从民间文学中,我们不仅能读出云龙湖风景区内各个景点在徐州人心中的美丽景色,了解到它们名字的来历,相关的人物事迹等,还能读出徐州人民从中寄托着的浓厚的赞美品质、批判丑恶、反抗压迫等一系列思想情感。

二、文化内涵提升策略:文学旅游资源开发

在提升旅游文化内涵时,我们一定要关注景区文化内涵的原生性增长,才能更好地彰显景区的特色,才能让广大游客在文化氛围的熏陶下提高游览品质。景区的发展首先要有策划意识,然后才有宣传,景区应该充分提炼自己的特色,抓住时机,讲究策略,才会取得良好的成效。

(一)从文化宣传的角度加强云龙湖风景区旅游文化内涵提升

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传媒对景区文化进行宣传;另一方面可以举办传统文艺活动加强文化的影响力。比如,我们可以将关盼盼的故事演绎成电视剧,从而可以提高燕子楼的知名度;也可以将与放鹤亭相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演绎成纪录片的形式播放给大众观看等。我们还可以利用民间文学这个庞大的资源宝库,从中汲取营养,从传统的民间文学中挖掘现代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主题元素,可以改编成戏剧、曲艺等搬上银幕,或者是在景区内搭建舞台与游客形成良好的互动,从而让游客体验到景区景点特色文化。

(二)从品牌打造的角度加强云龙湖风景区旅游文化内涵提升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策略,对一个景区的发展至关重要。所谓的景区的品牌主要是指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吸引力,因而想要打造云龙湖风景区的品牌必须要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化旅游特色。笔者在研究过程中,深切的感受到苏轼诗文对云龙湖风景区产生的重大影响。燕子楼、放鹤亭、云龙山都是在苏轼的笔下扬名天下。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苏轼的名人效应打造品牌。例如,我们可以将苏轼描写云龙湖风景区的诗文向游客进行介绍,讲述苏轼与云龙湖风景区内诸多景点的不解之缘,还可以出售一些与苏轼相关的纪念品等等。

(三)从情感塑造的角度加强云龙湖风景区旅游文化内涵提升

主要是调动游人参与的积极性,唤醒游人的内在驱动力。考虑到文化开发旅游的规律和特点,我们提出的建议的出发点要为游客留有选择的自由性和多层次性。运用民间文学,就是将其运用某种表现形式展现在众人面前。诸如“地方曲艺、地方戏剧、地方舞蹈”等,它们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一直活跃在旅游文化这个舞台上,但我们通过其深层次的表现,经过再创作过程后以这些特殊的更加生动的表演形式展现在游人面前,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可以还原历史上的一些情景,比如可以将苏轼举办的黄楼诗会改编成为情景剧,可以有专业的演员进行细致的表演,也可以让游客临时扮演角色,一方面让游客参与其中,另一方面满足了游客的新鲜感,过上一把穿古装的瘾,加深云龙湖风景区在游客心中的印象,丰富了云龙湖风景区在游客心中的审美感受。

参考文献:

[1]张霞.旅游文学及其与旅游市场营销的互动分析[J].宜宾学院学报,2008,10(10):11―14

[2]董治祥.徐州风物志[M].南京:江苏出版社,1984.

[3]古月志.名山与高士―游放鹤亭[J].江苏地方志,1996,(2):60.

[4]唐昭学.绚丽的当代中华旅游诗词[J].东北史地,2001,(12).

[5]翁银陶.略论当代诗词创作中的惯常思维与超常思维[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0):52―55.

[6]肖福林.如何提升旅游目的地城市运营的文化内涵―基于阳朔古城旅游体验的浅析[J].建筑与文化,2013,(02).

(作者单位: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

上一篇:刍议生态旅游的发展与规划 下一篇:期望值理论在旅行社经营管理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