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弹卡车”

时间:2022-09-13 12:14:42

“炸弹卡车”

让人妒忌的晚辈

早在1979年苏军闪击阿富汗的行动中,以雅克—28前线轰炸机为主的轰炸航空兵就露了一手,其较大的作战半径让苏军高层颇为满意。但这些优势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因为阿富汗正规军纯粹是一块“软豆腐”,像密集人群、指挥所、据点和仓库等传统目标在几天里就被炸光了,到1980年开春后,苏军轰炸航空兵一下子无事可做,不得不调回中亚和西伯利亚。

对苏军来说,摧毁公开的阿富汗武装很容易,但接下来的反游击战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的支持下,阿富汗国内的抗苏“圣战”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表面上,据守各大城市的苏军没感觉到大的威胁,但轻松的背后则是莫大的恐惧,苏联士兵不知道“圣战者”藏在哪里,不知道接下来的仗该怎么打,不知道“圣战者”会从什么地方突然冒出来给自己致命一击。

就在这时,莫斯科命令驻阿部队继续展开大规模扫荡,尽快“绥靖”广大农村和牧区,压在第34混成航空军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事实上,随着反游击战旷日持久,苏联陆军越来越离不开空军了,没有先期空中打击和火力支援,陆军寸步难行。从第34混成航空军迅猛增长的弹药消耗量上就可以证明,1983年,该军全年消耗2.39万颗航空炸弹,1985年则达到10.68万颗,增加了3倍多。但投掷这些炸弹的平台主要是不合适的米格—23歼击机和少量超期服役的雅克—28前线轰炸机,由于缺乏精密的侦察和定位设备,它们的打击效果很差,而为了弥补较低的打击效果,第34混成航空军又不得不发动更多更猛的打击,导致战略物资消耗急剧上升。

于是,有人想到苏联前线战术空军刚开始装备的苏—24歼击轰炸机,因为该机的设计意图就是在战场上遂行精确突击任务,在载弹量方面,它比上一代专用前线轰炸机多1倍,可搭载7吨炸弹,最大飞行距离达2000公里,先进的瞄准导航系统在打击远距离目标时相当出色。苏军总参情报总局(格鲁乌)做过测算,苏—24完全可以部署在苏联土耳其斯坦军区和中亚军区的基地里,不必进驻阿富汗境内,就可以对其全境实施有效打击。苏—24性能如此优秀,以致于一些退下来的轰炸航空兵都嫉妒他们的后辈了。很快,苏军高层就确定让苏—24歼击轰炸机前往阿富汗战场。其实,在那个时候,苏军将领真舍不得动用原打算放在第三次世界大战西欧战场上的苏—24,但除了它,还有谁更适合用在阿富汗战场呢?

“回家?要先把炸弹扔完!”

1984年春,苏联第40集团军及其扶植的阿富汗卡尔迈勒傀儡政权,决定对活跃在喀布尔东北部潘杰希尔山谷里的马苏德游击队展开超大规模扫荡,彻底解除喀布尔周边的安全威胁。在进攻准备阶段,第40集团军参谋部门建议在总攻发起前,先对马苏德武装展开第一波空袭。为此,第34混成航空军紧急向前线增兵,除了装备米格21和苏—17的几个航空兵团外,还包括装备图—16轰炸机的远程航空兵团和2个苏—24歼击轰炸航空兵团,分别为近卫第149轰炸航空兵团和第143轰炸航空兵团,前者来自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附近的尼古拉耶夫卡,后者来自于格鲁吉亚的库塔伊西。近卫第149团是苏军在中亚唯一装备苏—24的部队,而第143团的优势则在于他们是最早实践苏—24山地作战战术的部队。按计划,近卫第149团将部署在土库曼斯坦的科凯德基地,这里距阿富汗潘杰希尔山谷很近。第143团则部署在乌兹别克斯坦卡尔希州的哈纳巴德基地。两处基地有坚固的强化水泥机堡和内部应急跑道,能抗核打击,设备先进,距离阿富汗边境都不足35公里,苏—24只需几分钟就可以进入阿富汗空域。为了给苏—24歼击轰炸机腾地方,原来部署在这两座基地的米格—23M和米格—21都转移到邻近的吉尔吉斯斯坦加盟共和国。

近卫第149团接到战斗命令时非常突然。4月7日,该团正在尼古拉耶夫卡参加演习,突然接到转场命令,此时该团正处在新老装备交替阶段,原有装备还是20多年前服役的苏—7歼击轰炸机,新装备的苏—24还没完全被飞行员熟悉,且还有4架没有到位。团长S.A.博卡奇上校带领30名机组人员匆匆赶到科凯德基地,就地展开苏—24的驾驶集训,而此前关于苏—24的内容,他们只学过一节课。飞行员们原以为只是给在阿富汗的陆军战友帮帮忙,不会在此久留,所以不少人连牙刷都没带来,后来科凯德基地的地勤机械师在食堂就餐时告诉他们:“伙计们,别急着回家,看见停机坪上一堆堆炸弹了吗?你们得把它们全部扔掉才能回家!”果然,当天晚上,他们就被告知,近卫第149团将在这里执行一段时间的作战任务。于是,大家的心凉透了,因为他们知道传言应验了,早在两周前,就有人从尼古拉耶夫卡附近的菜场上听到有关该团将赴阿富汗作战的传言,没想到这是真的。

在按下来的日子里,近卫第149团飞行员们硬着头皮展开战前准备,包括熟悉飞机性能、掌握地形、应对紧急情况和搜索救援演练等。他们认真地检修弹射座椅,取下充气救生艇和钓鱼竿,因为他们在满是山地的阿富汗根本用不上,取而代之的是2个装得满满的军用水壶,然后还有急救包和1支AKS—74U式短管冲锋枪。机械师强烈建议飞行员们带上一件有帽的长袖衣服,因为阿富汗山区夜间很冷,一旦他们被击落,这件衣服绝对管用。接下来,政委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教他们如何才能将“兄弟般的阿富汗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最后,他们还要熟悉一下将被扔到“阿富汗兄弟”头上的强力炸弹。苏—24使用一种少见的P—50—75型炸弹,据说它的威力能炸平半边山,当时参战的一位导航员V.A.别福斯回忆,所有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只有一件事他心里没底,那就是这种炸弹的性能如何,在战场上如何使用才能发挥出威力。

正当近卫第149团忙得人仰马翻的时候,4月9日,在团长库兹明斯基中校的率领下,第143团也开始转场到哈纳巴德基地。然而,转场一开始就出师不利。首批苏—24中有1架在降落时撞上机场跑道,飞行员立即紧急刹车,于是造成轮胎摩擦起火,紧接着飞机直接冲出跑道,大半个机腹都埋入土中。幸运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在转场过程中,苏—24出现严重问题,就是发动机不耐用,运行3—20个小时后,发动机内就会出现金属残渣,400小时后就彻底报废,苏—24简直就是在“吃”发动机。其实,飞行员们早就发现这个问题,只是在正式参战前,谁都没有在意。接到战斗命令后,库兹明斯基团长禁止所有人离开哈纳巴德基地,昼夜加班更换发动机,由于训练消耗,苏—24所使用的AL—21F—3型发动机的库存已经很少了,技师们只得从一些飞行状况不好的飞机上拆下发动机,安装到状况好一点的苏—24上。经过3天3夜的奋战,该团才凑齐29架苏—24,还有2架正在附近的第7轰炸航空兵团拼装。

上一篇:换换技能换换爱 下一篇:大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