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海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2-09-13 11:53:01

对海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的思考

柴达木盆地以矿产资源储量丰富著称,尤以盐湖资源储量之大、品质之优闻名于世。因此,海西州的工业发展格局主要以盆地盐湖等矿产资源开发为主。而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几乎囊括了大陆荒漠化气候中干旱、水资源匮乏、植被脆弱等所有特征。在矿产资源开发规模不断提升、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下,海西州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生态环境平衡是水保工作必须要思考的首要问题。下面就全州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实际,谈了一浮浅的看法。

海西州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现状

海西州的水土流失主要以风力侵蚀为主。境内有大面积的风蚀残丘和戈壁荒漠,西部地区属典型风力侵蚀区,大部分属中度以上侵蚀,在矿产资源开发区和工业建设密集区、城市周边及道路建设沿线、绿洲农业开发区的周边有不同程度因人为活动造成的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现象,昆仑山、天峻等高海拔地区还有少量冻融侵蚀面积。

2.根据青海省水土保持工作“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宣传先行、加强监督、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思路和“西防东治”工作方针。海西地区水土保持工作以预防监督为主,重点抓好监督保护工作。其主要任务: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对矿产资源开采、建厂、修路等开发项目进行普查登记,实行水土保持方案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审批、监督、检查、验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及实施进度、质量、完成情况,督促开发建设项目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减少原生地表破坏、植被破坏,减少人为水土流失,对违反水土保持法,破坏原生地表、破坏植被,造成人为水土流失的案件依法调查、勘验、取证,立案处理并进行恢复治理。生态建设以绿洲周边荒漠化防治为主,在绿洲上游水源区适宜搞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增强水源涵养能力。

3.海西州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机构设置情况。1997年成立了海西州水土保持工作站,属一套人马两个牌子的挂牌机构。基于对水土保持工作认识的不足和当时条件所限,成立后的水土保持工作站基本上未开展任何工作,加之机构名称不符合海西水土保持工作实际,无法开展相关工作。2000年,在省主管部门和州委、州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海西州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站正式成立,并于2004年实现了和原挂靠机构人、财、物的完全分离,形成了独立的事业法人机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步入了正轨。目前,全州已在格尔木市、乌兰县、都兰县分别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机构,其它各县(市)及三行委也挂靠在相关部门并开展工作。至此,已基本形成了全州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网络,为今后全州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全面深入开展提供了组织机构保障。

4.海西州水土深持预防监督站在独立后的两年中协同各地分站开展了大量工作。首先对全州重点矿产资源开采项目、道路建设沿线、工业生产建设密集区及绿洲农业周边人为活动造成的原生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现象做了详细调查摸底,基本掌握了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情况,划定了重点监督区域,其次,把督促开发建设项目编报水土保持方案作为依法行政、防治人为水土流失的重点和落实“三同时”制度的突破口,开展了开发建设项目监督检查、方案审批、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大检查,对青海碱业、大柴旦煤矿、都兰铁矿等企业进行了重点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求企业限时整改,对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落实进行跟踪督促直至落实到位,另外,加大了水土保持“两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缴力度和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对个别未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擅自开工的采矿企业进行了停产整顿处理,收到了查处一案,宣传教育一片的效果,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全州已有40余人次先后参加了各项水保业务培训学习、水保防治工技术鉴定、执法培训等,基本做到了执法人员先培训后持证上岗、水保防治工先鉴定后操作、方案审查人员先学习后实践的工作规程,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业务工作能力明显提高。

海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各界对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认识不够。海西州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起步较晚,各阶层对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了解甚少,对其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更谈不上把水土保持工作提高到可持续发展、统筹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等理念的战略高度去认识,导致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制度得不到落实。不仅是企业业主不知道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应与建设项目同时进行,就连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此也知之甚少,有关部门在业主没有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情况下照样批准企业开工建设,还有的业主千方百计托人情找关系要求免去“两费”,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2.部门之间缺乏合作协调不力。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是一个涉及多个部门、牵扯多方利益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水土保持部门单一工作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实际工作中,基于对水土保持工作缺乏认识,部门之间疏于合作形不成合力。往往是许多开发项目在没有得到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的情况下,就已将立项、征地、开工建设等相关手续办理完毕,而水土保持方案则是在项目开工甚至完工后为应付验收检查补办的,尽管表面上项目各项手续完善了,但已造成防治水土流失具体措施实际上的缺失,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常常处在“事后查处”的被动地位。

3.资源开发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并存。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速度的大规模提升带来的经济增长指标,另一方面一方监督治理多方破坏问题突出,行政干预现象时有发生,对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环节有关职能部门随意省略,有些业主和领导错误地认为缴纳“两费”是增加企业负担,影响招商引资和地方经济发展,治理资金到位率低,治理措施无法落实。另外,绿洲农业开发区周边不适宜耕作荒地的无序复垦也进步加剧了水土流失现象。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阻力较大。

推动全州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的几点建议

1.继续加大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水土保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事业,必须要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水土保持工作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计。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对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力度,尤其要深入矿山、建筑工地对项目业主进行反复、深入的宣传讲解,使他们认识到治

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国家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战略紧密相关。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坚持面向领导干部、面向广大群众、面向工矿企业和生产单位做长期的不同层面的宣传,使社会各界的水土保持意识明显增强,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明显提高。

2.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水土保持预防监督部门应当加强与当地发改委、环保、国土资源、交通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实现矿山开发、项目建设中全过程、多方位的监督,从源头上有效遏止人为水土流失,把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从“事后查处”转变为“事前预防”。相关部门在建设项目立项中应采取“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票否决制,在矿山环境评价时应侧重生态环境恢复方案的审查与实施后的管理,坚持水土保持法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对矿产资源开发准入严格把关。通过联合发文、联合执法、联合评价、联合督促检查等方式,建立起政府各部门相互沟通和配合的管理体制,把好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关,从而形成合力,促进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富有成效地开展起来。

3.加大执法力度,健全政策法规体系。目前《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及配套法律法规已基本完备,但由于《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广义上界定引导性和规范性义务较多,有些条文过于原则,操作起来有些难度,难免造成水土保持预防监督部门虽有法可依,但又有法难依。因此,海西州水土保持预防监督部门将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在继续对全州水土流失现状进行详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逐一分类建档造册,对不同地区,不同性质企业生产活动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提前预测,制定相应防范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检查、防治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另外,携同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海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现状,尽快完成适合本地区的《水土保持法实施细则》,《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管理办法》,《水土保持“两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出台工作,使水保工作规范执法、规范管理。其次,努力争取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形成全州水土保持工作集监测、监督、执法于一体的工作格局,保障水土保持工作有序健康发展,保护全州生态环境,有效遏止人为活动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现象发生。

上一篇:发达国家的农业结构调整及启示 下一篇:对当前海西防雷工作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