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晖”给我一张金名

时间:2022-09-13 11:46:55

我的专业背景是新药研发。其学科特点对求新、创新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追求是显而易见的,但直至2006年,我对于“创业”还完全没有概念,更多的是站在科研人员的角度去考虑如何把研究工作做好。

我在德国学习、工作多年后,2005年起,我与国内两家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定期回国讲学,进行合作研究,我逐渐对自己在所从事领域的产品开发有了一些不太成熟的思路、想法。

2006年夏,我回国到北京去看望一位做IT业的老朋友,当时他正融资进行创业。与他匆匆一面,有关创业,风投,天使投资等概念开始进入了我的脑海。

就在准备回德国之时,我偶然间了解到了教育部正在开展“春晖杯”创新创业大赛。

可是,当时离大赛报名截止只剩3天时间了,怎么来得及?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给大赛组委会打了电话,询问可否延期。当时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在电话那边考虑了片刻后说如果5天之内交上来应该还来得及。

可等我回到德国,3天已过,倒时差休息后,我发现已经是第五天的中午了!

好在当时我刚刚参加完国内的课题论证,大脑还处于激荡状态,加上我在回德国的飞机上已经打了腹稿,因此项目商业计划书的写作也算顺利,从中午一直到深夜才完成。并赶在最后期限之前发了邮件。

不久后我接到消息:我的项目入围了!

感到很幸运。其实,我那时仍然没有什么创业想法,只是想通过大赛能争取到一笔科研经费而已。

接下来的事情我更没想到,我先是得到了大赛专家的辅导,后又在当年年底,参加了广州的系列培训,并和投资方进行了谈判。现在想来,整个过程我受益匪浅。

经过专家辅导,我才明白了商业报告书和科研计划书不同,应该更关注商业融资和产业发展规划。和投资商、创业园相关人士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更使我茅塞顿开,我明白了什么才是投资商真正感兴趣的,创业园又能给海外学人创业提供什么条件等。

在广州项目推介中,我还认识了从美国回来的路万里博士,他是做医药中间体的。闲暇时,我们隔着展板聊天,他给我传授了不少创业秘籍,比如怎么和投资商,和政府人士打交道,怎样防范竞争对手等,让我颇受启发。

在广州期间,我不断地接受各种新鲜观念的刺激,虽然参赛我并没有达到所期望的结果,但让我知道了创业大概是怎么回事,明白了只要项目好,创意独到,国内会有很大力度的政策扶持等。

第一次参赛也坚定了我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决心,2006年的两次回国,使我这个创新创业的门外汉开始了复杂而充满刺激的创业之路。

大赛之后,我完善了自己的创业构思和计划书,并继续通过一些渠道出去。2007年,我的项目入围“江苏省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项目”,获得100万元奖励和其他资助。同年11月,我在江苏淮安国家留学生创业园成立了博施生物制品公司,终于实现了我的“创业梦”。

我知道,项目在江苏顺利入选,和我拥有“春晖杯”创新创业大赛奖项这一张“金名片”不无关系。我也明白,迄今所走的只是创业长征的第一步,今后的路还会充满曲折和困境,我应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参赛中我遇到了两类创业者。一类是年纪在四五十岁,已在国外多年,拥有强大的技术和资金积累,和丰富的科研、管理经验;另一类是年纪在30岁左右,在国外接受了较完整的研究生教育,他们大多掌握本领域最新技术,拥有创新立业的强大热情和动力。

这两类人各有优劣,但对于自己是否适合创业和是否需要创业,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而我想借用一句曾镌刻在古希腊神庙上的警句作为借鉴:认识你自己和你所处的时代。

所谓认识自己,就是要判断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具体领域是否适于创业,自己的性格和人生经历是否为创业打下了良好的非物质基础7自己所拥有的资源、能力以及亲友的支持是否足以支撑你将创业推进下去?

所谓认识你所处的时代,就是要看清时代背景,认清周边环境,让它们发挥优势,并防止危机的发生。

每一代留学生都有时代赋予的特殊机遇,我们这一代留学生的机遇是什么?我认为就是中国在崛起过程中的产业转移和产业提升,以及政府和社会对此不遗余力的支持和扶持。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也要成为世界科技革新和先进制造的核心国家,留学生应该担负起这样的使命!

上一篇:“973计划”度重要支持方向 下一篇:留学勿忘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