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模式化窠臼,倡导个性化教学

时间:2022-09-13 11:37:46

走出模式化窠臼,倡导个性化教学

前一阵听了几堂语文公开课,开课老师都作了充分准备,所以课上的很周正,找不到什么漏洞,说不出什么地方不好。但是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喝了一碗温吞水,不解渴,不爽气。听了后也没留下什么印象。想来学生也不会有太大的收获。听课后我仔细分析,从设计上来说,该有的都有了,使用了多媒体,有设问,有板书,有背景材料,有课外延伸。那么到底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什么地方没有到火候呢?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课堂上老师没有张扬自己的个性。没有了个性,就败了口味,坏了兴致。

一、 语文教学活动是最具个性的教学活动

什么是个性?什么是个性教学?个性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系统中形成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以独特的方式有机结合而使个体具有的社会独特性。独特性是个性的基本内核,是使一个人与其他人区别开来的特性。

个性教学就是要培养人的这种独特社会性。因此,个性教学应该是以多种形式和方法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成为独立的社会人的教学组织结构,它涵盖了教学的各个方面,是教育教学的整体性变革。

语文教学活动是最具个性的教学活动。因为第一:语文教育所借助的载体―文章,是人类精神的结晶,通过任何一篇文章我们所感受到的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精神宇宙,这样的精神宇宙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第二,感受这些精神宇宙的心灵,也是独一无二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第三,担任“心灵导航”的语文教师,对语文内容的感受,领悟,解读等等,也深深打上了其精神世界独一无二的烙印,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有个性的语文教育应该是理所当然的,而没有个性的语文教育倒是不可思议的。

二、 中学语文教学个性的缺失

虽然语文教学原本应该是最具个性的教学活动,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会有差异悬殊的教学效果,但随着学校教学活动的日趋制度化,教师教学的个性日渐消失,千校一面、千人一面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严酷现实。有的学校要求教师集体备课,同科同组教师使用同一教案,从而使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失去教学风格和个性。同时,目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具有过强的共性,靠此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必然会影响教师教学个性的充分发挥。甚至在教案检查上,突出的是教学环节全不全,教师的书写详不详细等方面,而不是突出教学思路的设计和课后记的评价,侧重于看教师有没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思路设计,有没有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教师的教学没有了个性,又如何保证学生个性的养成?

只要你走入学校,仔细观察学校的教学运行,就不难发现教师日常的教学活动已经被深深地镶嵌在非人格的教学程序和规则之中。教学活动变成了简单的、常规化的也是预先规定好了的活动,教师可以不加质疑、按部就班地行事,不需要花费多少脑力,教师所有的自发性和主动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和压抑,教师的那些不可量化、难以掌控的情感领域被边缘化,实际的生存领域被挤压到日常工具化的教学活动之外。

三、 中学语文教学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在语文教学个性缺失的情况下,中学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学个性呢?

首先,厚积博学,注重自我提升 教师教学个性与教师的个性品质密切相关,而教师的个性品质又与其自身的文学素养有关。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养气,诗书能为语文教师的气质增华添彩。同时,在接受书的个性教养过程中,你又会用形成的个性眼光去解读书中的个性。如此相互作用,语文教师身上的个性品质和独特的“语文味”才会不断地得到巩固和发展。“学富五车”,方有可能“才高八斗”。因此,语文教师首先就应该是个乐读好学之人。学习前人所创立的众多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的传统教学模式,还是现代教育家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钱梦龙的”三主四式法”。但这些学习不能只是模式的模仿与肤浅的理解,更要学习的是他们的教学理论,追溯其教学模式的形成过程和理论支柱。任何一个语文教育家都离不开学习。事实上,很多教育家,只不过是把别人的财富运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很多理论上的共鸣而已。古今中外的名家大师,无一不是饱览诗书、满腹经纶之士,正因如此,才成就了他们一代宗师的地位。

其次,大胆借鉴,注重整合创新 语文教学改革二十年来,各种新思维、新教法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产生了一大批熠熠生辉的教学模式。魏书生的“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自学六步法,欧阳代娜的“预习、质疑、点拔、答疑、综合训练”教学法,宁鸿彬的“熟读、质疑、解疑、总结、运用”教学法……流派纷呈,各具特色。对于这些教学模式,我们要采取“拿来主义”,学习其中所蕴含的那些有普遍意义的教学规律,并用这些规律来指导教学,而不是照搬那些模式。因此,一个富有个性的语文教师要有“拿来主义”精神和批判精神,且善于发展自我的吸收改造能力,从而铸造自己的“杀手锏”。随着教育年轮的增加,有理想的语文教师都会尝试在教学问题的实际解决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风格。这就不可避免要涉及到学习借鉴他人的东西,其中包括专家理论指导、名家范例模式和同事经验技巧等,如很多青年教师就喜欢将名家教学模式、经验技巧搬上自己的课堂。但是,教学是一动态系统,任何教学模式都是在特定环境下发生的特殊的过程,尽管有些东西是跨时空相通相联的,但一味追寻模仿别人现成的东西,就成了“东施效颦”。其实,一个有个性的语文教师是要有独立思想来支撑的。没有个性化的语文思想,教师就不可能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而思想是在自己实践并在对他人经验改造吸收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语文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和发展,应该在统摄提取他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用习得的经验来印证自身实践的体验,通过不断对照反思来更新教学观念,通过整合改造来重塑教学行为,如此教师才能创生出自己的思想,彰显自身的个性,揭示语文教育的真谛。很多名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思想或观点―于漪的“人文教育观”,钱梦龙的“主题 主导 主线”,魏书生的“民主加科学”,张孝纯的“大语文教育”,韩军的“新语文教育”……对于这些教学思想,我们只有从自己的实践出发,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吸收人家的先进思想,整合创新,我们对语文教育的理解才不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我们才不会在各种各样的模式、套路背后亦步亦趋。

最后,扬长补短,注重彰显个性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个性要真正成为一种教育力量,还必须把个性的彰显与自身特长相结合。十全十美的语文教师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语文教师都难做到同时具备十几把“板斧”。在朗诵、演讲、书写、表达、课堂组织、教学反馈等基本技能方面,在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等基本领域,没有哪一位教师能全面具备这些素质和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素质,科学而快速的方法并不是“全面发展”,而是发展其教学个性,扬长补短,因长施教。这就要求教师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到自己的特长,不断突出、强化进而在实践中扩展创新这一特长,如此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语文教学天高海阔、博大精深。每位教师就其人生阅历、气质禀赋而言,都具有差异性,这正如世上绝无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如有的教师擅长书法,能画出栩栩如生的简笔画;有的口才极佳,绝不亚于激情飞扬的演说家;有的演技不差,能即兴流露出喜怒哀乐等。所以,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个性化发展上一定要因人而异。譬如音质动听、擅长朗读者,可以在《沁园春・雪》、《安塞腰鼓》等诗歌、散文体裁的文章上发挥自己的特长,给学生范读,让学生感受精彩的语言魅力;当然那些笔锋犀利、写作一流者,如杂文家、南京师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王栋生就以自身魅力影响学生对写作的爱好……这些无不是在自身禀赋基础上,不断创造发展乃至最终形成的独树一帜的教育教学流派。

值得一提的是,没有离开教学共性的教学个性,任何教学个性要显示其魅力,不可能有悖于被无数教学实践证明的教学规律,不可能有悖于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共同的特点。否则,我们很容易陷入误区,一味地把“反叛”当时尚,当个性。自己的教学行为一旦遭人非议,便以个性为挡箭牌,这是一种对教学个性的庸俗而肤浅的认识。真正睿智的语文教师应该能正确处理语文教学模式和教学个性的关系,能对各种教学模式进行整合创新,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长施教,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独特的教学个性。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任何站在讲台上的教师,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教师。一个教师不能两次踏进同一课堂,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个性美,这是一种稳定而自由的境界。

(作者单位:无锡市新区第一实验学校)

上一篇:如何搞活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下一篇:用叶圣陶教育思想指导小学口语交际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