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供应链全面质量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9-13 10:07:17

运营商供应链全面质量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编者按

当前,中国移动4G网络商用,“和”品牌已唱响神州大地。移动通信网络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广大用户体验的好坏,关系到企业品牌整体形象的塑造和发展,影响着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效率。重视和紧抓通信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既是对用户、企业以及国家的高度负责,更是中国移动“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的企业理念的具体体现。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工作,通过紧密部署,在全国各省市公司的共同协助下不断在摸索中总结,在实践中创新。面对近年集采招标等新的质量管理发展形势,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逐步构建了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架构,丰富了集团、省、市等多级质量管理的措施和手段。同时,将经过国家认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作为协助质量管理的资源,并加强了对供应商、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管控力度,使供应商管理、集采管理、质量监督等各方面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信息化的良性循环轨道。为此,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全体采购和质量管理条线的工作人员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展现出丰富的智慧和创新力。

鉴于此,我们在《移动通信》杂志社、凯尔实验室的大力支持下从本期起开办为期一年的“移动通信产品质量管理专栏”(以下简称专栏),以专栏为平台,分享日常工作中总结的经验,沉淀质量管理工作中的研究成果,反馈创新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建议,以期促进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通信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持续进步。

专栏于《移动通信》每月上半期与读者见面,内容将主要涵盖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的架构解析与具体实践,各省市公司质量管理工作的创新举措和解决方案,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制度探讨和技术解析,各国或其他优质企业质量管理的借鉴比较,以及先进成果的和先进人物的访谈。

专栏欢迎业界专家学者和从业者的批评指正,期待更深更广的交流与沟通。

首期栏目,我们精心遴选了3篇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文章,其中既有广东公司就供应商供应链管理的流程和要点提出的极具操作性的见解,也有湖南公司结合本公司情况对质量管控中到货检测环节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的分析,还有湖北公司针对服务类产品的质量管理总结出的丰富经验。

【摘 要】运营商采购工作正在向供应链管理转型,运营商供应链运作体系具有自身特点,基于供应链的质量管理模式也面临变革。通过对运营商供应链特点的分析,借鉴制造业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介绍了广东移动供应链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思路和框架,展示了运营商供应链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践内容、数据和案例,对运营商在现有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客户感知质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运营商供应链 全面质量管理 管理审核 驻厂检测 到货检测 客户感知质量

中图分类号:F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4)-13-0049-07

1 引言

20世纪50年代,美国GE公司的费根堡姆和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的概念,将质量管理描述为全员、全程、全面的管理活动,但质量管理仍局限于企业内部。随着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价值链模型”(Value Chain Model)以及后续发展的行业价值链概念,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理论。进入21世纪,质量管理融合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供应链管理理论,形成了供应链质量管理理论,成为管理学研究的重点领域。

在供应链全局视角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销售、售后服务涉及供应链全体成员企业,质量的形成和实现过程分布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质量客观上是由供应链全体成员共同保证和实现的。供应链质量管理突破了单个企业的内部管理边界,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协同性。供应链全面质量管理也因此更加注重质量标准的制定权、合作单位的选择权,由此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完整的新型质量管理体系,以达成持续而稳定的质量保证能力,供应链具有“牛鞭效应”的传导机制能够更有利于实现客户感知质量的提升。

2 运营商供应链全面质量管理探索

2.1 供应链质量管理

英国著名供应链专家马丁・克里斯托弗认为,“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市场上将没有企业而只有供应链”。供应链质量管理就是对分布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的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的管理,从而实现供应链环境下产品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其特点是:

(1)供应链质量管理立足于供应链全局的高度来考虑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重点研究“供应链上质量活动与质量信息的集成”。

(2)核心企业是供应链的组织者和发起者,同时也是供应链质量管理的主体,核心企业构建供应链的过程,也是构建“供应链质量保证体系”的过程。

(3)成员企业本身都具有相对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但是在供应链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质量职能。

(4)为了保持持续竞争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供应链需要淘汰不合格成员,吸纳新成员,供应链质量管理与单个企业相比,具有明显的动态性和协同性。

供应链质量管理更加关注下列领域:

(1)质量标准与协同改进。卓越的质量表现始于严格的质量标准,并为供应链成员企业所共同遵守。供应链质量管理范围广,动态性、多参数、多源头现象突出,因此协同研发、协同创新活动层出不穷,越来越强调双赢竞合关系。

(2)有效选择与管理供应商。由于产品质量的形成经过许多上下游企业和组织,供应商和外协厂家提供的零部件、半成品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所以必然要求加强对供应商包括外协厂家的选择和质量协同管理。

(3)重视客户需求与质量感知。由于供应链成员企业的目的是要使整条供应链适应和实现客户需求,顾客需求是供应链质量管理的重要输入,是新一轮质量改进的起点,要持续提升客户感知质量,更好地实现客户满意。

2.2 运营商供应链

根据电信运营企业业务流程框架(enhanced Telecom Operations Map,eTOM),运营商供应链处于“企业管理(Enterprise Management,EM)”支撑层之上,“战略基础设施与产品(Strategy,Infrastructure & Product,SIP)”和“运营(Operations,OPS)”层的底部,SIP和OPS 两个模块均明确了供应链开发与管理、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的内容。因此在微观上,运营商供应链管理是从设备、原材料阶段,到形成通信服务能力、客户服务能力阶段的全过程端到端的物资流通和供应管理,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管理过程。

根据eTOM模型,结合移动运营商组织架构与职能分工状况,可以构建运营商供应链主体形态如图1所示。

与国际供应链协会(Supply-Chain Council,SCC)开发支持的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upply-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model,SCOR)进行对比,该模型主要是基于制造业的框架体系,与运营商供应链结构相比存在很大差异。详细比较如图2所示。

运营商供应链具有如下特点:

(1)主导性:在运营商供应链中,供应链成员企业的技术演进路径、产品功能需求、工艺指标要求、供应时效和服务承诺等内容主要是由运营商决定的,运营商居于供应链的主导地位。

(2)复杂性:运营商供应链不仅涉及通信主设备、网络配套设备与材料、市场营销物资、办公劳保用品等有形产品,还包括工程服务、开发集成服务、运维支撑服务等各种劳务,种类繁多,商业模式、管理方式、交付形式多样,是一个跨专业、多层次、泛接口的复杂运作体系。

2.3 运营商供应链全面质量管理模型

(1)总体原则

质量基于标准。质量标准是指将组织内部或最终客户需求转化为一组针对实体特性的定量(包括公称值、额定值、极限偏差和允差)或定性(明确的和隐含的倾向性)的规定要求,质量标准是衡量质量水平的依据。

质量源于选择。供应链质量是由供应链成员企业共同实现的,供应商的选择是质量管理的源头,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水平高低决定了实际质量表现。选择了什么样的供应商,就决定了什么样的质量表现。

质量重在管控。在现阶段商业伦理和商业诚信体系还不够完善的环境下,质量管控应贯穿合同的全过程,前期重能力、中期重验证、后期重奖惩,用契约说话、按规则办事。

质量根在感知。多一分了解,多一分理解,畅通质量反馈的通道,及时收集质量问题的信息,透明通报质量改进的进程和结果,这样即使某些受制于结构性矛盾的质量问题未能完全解决,仍可以有效改善客户感知质量水平。

(2)模型构建

运营商供应链全面质量管理包括4个层面,它是一个双向的闭环管理过程,整体体系如图3所示。

提出质量要求:质量需求根源于客户(包括个人、家庭、集团客户)需求,经过专业需求部门(包括市场运营、网络运维、综合支撑部门)的转化并提出采购需求,经过采购实施活动选择供应商并履行合同,予以需求满足。

建立质量标准:采购需求应当具有明确、细化的产品技术规范、服务需求说明书,质量标准应当适当(符合可实施可衡量原则、经济效率原则、持续优化原则),重要产品纳入质量检测计划的则需提前编制质量检测作业指导书,服务则要制定服务考核表并与考核付款挂钩。

实施质量管理:对新入围的供应商实施管理审核,包括供应商整体质量管理体系和关键工序审核;投标阶段的样品检测能提供承诺质量与实际质量的比对,可能存在问题的可以在定标前进行履约能力审查;交付阶段的驻厂检测、到货检测将不合格产品进行出厂拦截、入库拦截;建设阶段和维护阶段面向内部需求部门实施信息收集与进展反馈,面向供应商进行质量通报与质量改进。

提供质量支撑:质量管理要有资源投入,需要向组织人员、制度流程、系统建设等方面提供全面支撑。

3 运营商供应链全面质量管理实践

3.1 标准化的内部需求管理

当前质量问题的很大部分来源于盲目追求过高的质量目标,忽视投入产出比。没有准确的技术标准定位,就没有合适的质量目标。广东移动在内部需求管理上,目标是标准化,重点做好3件事:

(1)由谁要:质量标准的把关,质量管理分工标准化。由于采购集中没有配套的管理集中,需求管理缺乏明确的归口部门,导致集中采购工作屡屡面临尴尬和困境。为此,广东移动推动建立需求归口管理制,以“不相容职责分离”为基本原则,以各职能部门职责分工为基础,以采购全目录为依托,明确了所有集采产品的需求归口部门及其管理职责。

(2)要什么:质量标准的确定,质量管理等级标准化。在集中采购过程中,经常出现集采产品的标准配置不能满足建设需要的情况。为此,广东移动开展了集中采购产品技术规范和配置模型标准化工作,逐步建立了集中采购产品标准化“武器库”。同时,为合理反映不同质量缺陷等级差异,广东移动设定了质量等级制度,根据出现CRI/MAJ/MIN缺陷的数量情况,将每个检测批次分为“优、良、中、劣”4个质量等级,具体判断标准如表1所示。

(3)要多少:需求数量的确定,质量表现结构标准化。在集中采购环境下,存在需求不准确、突发需求多的情况,造成质量管理被动。为此,广东移动以“无申报不分配”为原则,明确了计划外需求管理流程,严格审批计划外需求。

3.2 闭环化的供应商选择与退出管理

(1)供应商怎么来:探索供应商认证。探索建立既与国际通行供应商认证标准模型接轨、又有广东移动特色的供应商认证要素体系,整体架构形成E-TDS(Evaluating评估、Technology技术、Delivery交付、Servise服务)体系,全面考查供应商持续经营能力、质量保证能力、稳定供应能力、服务支撑能力,并将供应商的认证结果与招标资格审查、综合评分项在一定程度关联。

(2)供应商怎么选:优化供应商选择。调整固化技术和商务分比例,分新业务与新技术类、一般服务类和一般货物类3类进行规范,不惟价格论。同时,商务分采用二次平均值法,低于二次平均值点均扣分,追求合理低价;技术分加大客观化力度,设置3级功能指导性指标,防止人为调控。

(3)供应商怎么管:强化供应商淘汰。分供应商黑名单、供应商产品黑名单2类情形,加强失信供应商的淘汰。

1)存在下列情形的纳入供应商黑名单:

在与广东移动的业务合作中存在行贿或提供不正当利益等违法行为的;

参加投标采购时提供虚假业绩证明材料、虚假资质证明材料、与检测单位串通的伪造检测结果或者其他虚假材料等;

采用串通投标等不正当手段谋取中标或者具有采取不正当手段诋毁、排挤其他供应商的行为;

放弃中标(中选)项目或者中标(中选)后不按照投标(参选)文件承诺与我方签订合同,或者与我方签订合同时附加其他额外条件的;

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延迟履行合同义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或合同履行质量不合格造成严重损失的。

2)存在下列情形的纳入供应商产品黑名单:

供应商履约绩效评价(包括质量、价格、交付、服务)成绩低于60分;

3次违规发货行为,或框架产品执行中出现2个批次到货检测不合格。

3.3 前置化的质量监控管理

(1)管理审核

能力决定出品,关注供应商过程保证能力,可以防患于未然。2013年度广东移动共完成58家供应商的管理审核,其中有37家为复审。详细情况如图4所示。

(2)标前检测

在批量采购前,应实施必要的质量管理以降低批量采购的质量风险。

样品检测。对供应商样品进行质量检测,如果不合格,则暂缓或取消批量采购。这适用于新产品、新供应商或质量较差的产品的采购,可以较好地控制供应商随意更换产品的材质、工艺、外观及结构配置,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关于样品使用、样品保存、借用、更新及有效期管理、样品检测和封样等方案如图5所示。

履约能力审查:在供应商投标后或样品封存后,供应商履约能力存在问题的,依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56条规定可以展开“履约能力审查”,经查证存在虚假质量检测指标、虚假承诺的,取消中标资格直至纳入黑名单。

(3)驻厂检测

重要的集中采购产品在产品发货前委托第三方检测单位在供应商现场实施检测,检测合格予以出货。广东移动完善了驻厂检测的初次检测、高频检测和飞行检测的动态转换机制,根据质量水平动态调整检测频次,在不降低质量保证能力的情况下,减少检测成本投入,实施精细化管理。自2011年实施驻厂检测后,一次检测通过合格率从第1个月的16.3%提升至93.08%,具体情况如图6所示。

(4)到货检测

《移动通信》2014年第11期《浅论通信运营商集中采购产品的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一文“到货检测”部分已经对此有详细描述[1],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5)质量分析与反馈

①质量分析

以驻厂检测为例,按缺陷等级分析可以掌握质量问题的严重程度,按缺陷类别分析可以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详见图7、图8)。

②质量反馈

1)质量改进:

供应商预防纠正措施:对于重大检验不合格的,向供应商发出并跟进供应商预防纠正措施报告;

同类供应商横向推广质量预警:对于某类重大质量问题,主动向其他供应商展开横向预警;

质量改进专项稽核:对于某类重大质量问题,对供应商发起质量改进专项稽核活动。

2)质量处罚:

质量成本转移。高频检测的质量成本由供应商承担。

质量缺陷处罚。按照管理审核、驻厂检测、到货检测、在网监测不同阶段的质量缺陷情况,制订供应商质量问题处罚条款,包括警告、供应商评价扣分、扣减份额、冻结份额、暂停合同付款、终止合同、纳入黑名单等。

3.4 系统化的质量支撑管理

(1)组织建设

与制造业成熟的质量管理业务相比较,运营商在组织架构、专业人员、知识和技能储备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广东移动通过在省公司采购部门设立专岗、市公司指定专人的方式,使质量管理更加专业和专注。同时,建立质量管理跨部门组织,每月召开月度质量联席会议,减少部门壁垒,增进组织协同,实现质量管理全流程一体化运作。

(2)制度建设

广东移动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制度建设,编制了公司级《集中采购产品质量管理办法(试行版)》、《采购产品质量管控实施细则》。在制度基础上,形成了完备的运作机制:每月市公司质量问题上报,每季度省公司质量问题汇总和分析,定期开展现网质量专项整改活动。同时,制订了详细的质量目标,包括整体产品检测合格率、分类产品检测合格率、分类产品供应商检测合格率等。

(3)系统建设

按照3层架构,在规划供应链系统的产品库层,专门设计了产品的技术规范、检测方法等内容,通过系统方式实现数据更新、固化流程、记录保存。

4 结束语

单一的、局部的质量管理手段有局限性,需要从供应链全局进行质量规划和管理。建立运营商供应链层面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要更加重视质量标准、质量选择、质量监控、质量反馈问题。没有质量标准,质量问题可能只是主观臆断,合适的质量标准带来最优的性价比,清晰的质量标准才能衡量实际质量表现。质量选择决定供应链质量水平,因为运营商在供应链中居于主导地位,质量水平是由所选择的供应商决定的,供应商选择的公开性、公正性、有效性决定了实际质量表现。质量监控应当从源头抓起、关口前移,从供应商质量管理能力审核出发,加强标前检测防患于未然、加强驻厂检测“不合格不出厂”、加强到货检测“不合格不收货”、加强质量分析与反馈,实现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上述工作,均需要在组织、制度、系统上具有良好的支撑。由此构建的具有全局高度的、全面完整的运营商供应链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实现客户感知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余力. 浅论通信运营商集中采购产品的质量监控体系建设[J]. 移动通信, 2014,38(11): 14-21.

[2] 黄逸,舒华英. 电信运营商的供应链管理[EB/OL]. (2005.06.22). http:///advanced_search/resultQuickSearch?type=0&judge=0&filename=电信运营商的供应链管理.

[3] 刘宝红.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4] 鲍尔. 质量改进手册[M]. 克劳士比中国学院,译. 北京: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3.

[5] S・托马斯・福斯特. 质量管理:集成的方法[M]. 2版.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6] 吉特洛. 质量管理[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7] Roberta S.Russell, BernardW.Taylor. Operations Management Focusing on Quality and Competitiveness[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8] 杨钢. 零缺无陷:中国零缺陷管理首席专家杨钢省思录[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9] 董成红. 质量管理原则[M]. 广州: 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8.

作者简介

禄杰: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电信系统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内控协会副会长,现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会计师,从事企业经营、财务、内审、采购、物流等管理工作。

陈怀达:硕士毕业于暨南大学,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理事,现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采购管理中心总经理,主要从事企业经营、采购、财务管理工作。

程静雄: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现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采购管理中心副总经理,主要从事网络、采购管理工作。

章建赛:硕士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现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采购管理中心室经理,主要从事供应链规划、采购管理和研究工作。

上一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下一篇:服务类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