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荣宏君《季羡林说佛遗稿汇编》

时间:2022-09-13 08:54:51

佛教东传中土近二千年,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之弘扬,帝王将相、饱学之士之推崇,逐渐深入到中国社会各个思想层面,佛学哲理与儒道相融相契激荡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佛教的研究者代不乏人,鸠摩罗什一生翻译三藏经论74部、凡384卷,玄奘西行归国后将约一千三百三十卷经文译成汉文,功莫大焉。至隋、唐,佛教达到鼎盛,名僧辈出,并形成中国的宗派,即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律宗、禅宗、净土宗、华严宗、密宗。到唐末、五代时期,因统治者抑佛政策及战乱,佛教逐渐衰弱。尽管如此,佛教的影响并未稍减,自隋唐到宋明清,许多文人仍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如宋明时期的“二程”、朱熹、陆九渊、王守仁、李贽以及近代的龚自珍、魏源、康有为、谭嗣同、严复、梁启超、章太炎等,均能见出佛教文化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烙印。可见,佛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一直没有间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下学界精通佛教文化者并不在少数,但能够同时对梵语、吠陀语、巴利语、吐火罗语做过深入研究者则堪称寥寥,而能够将上述领域都融会贯通者非季羡林莫属。季羡林毕业于清华大学,1935年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以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为对象开始了数十年的研究。季先生自己说,从那时起他就开始研究佛教文化。不过,与绝大多数学者不同的是,他的研究是从语言开始的,而这也造就了季羡林先生在佛教研究上的与众不同。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荣宏君编注的《季羡林说佛遗稿汇编》一经面世,便获得了学界和书法界的好评。这本著作收录了三十余位高僧关于佛教的诗句或偈语。从前秦的道安开始至近代海灯法师止,这些高僧大德在中国佛教文化史上不可或缺,其珍贵的佛教思想历经二千年而熠熠生辉。书中所有佛教诗句和佛家偈语均由季羡林先生手书而成,尽管季先生并非专业的书法家,但作为一个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其书法无疑也是弥足珍贵的。本书中所收录的季先生书迹,意态生动,体势兼具,遒媚不凡,有俊逸空灵之妙,虽与专业书法家相比亦毫不逊色。这些表现佛教经典语句的书法作品为我们揭开了一扇通往精深佛学世界的窗户。

本书首先对历代高僧进行追根溯源,以流畅生动的文字为我们勾画出高僧们学习佛经以及弘扬佛法的足迹,再对季先生所书偈语或话语录释义。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描述高僧们的人生和弘扬佛法的历程,而是注重深入地揭示他们的思想,在解释偈语时作者采用了一种散文化的写作方式,在诠释诗句中所蕴含深邃思想的同时又带给读者阅读上的愉悦。

荣宏君在撰写这本专著之前,曾经多次拜访季羡林先生,就佛教文化做了长时间交谈,在撰写过程中又不辞辛劳多方寻找资料,几易其稿,终成此书。《季羡林说佛遗稿汇编》是他最新的研究成果,从中既可以看到他对于佛教文化的挚爱和理解,也能从中感受到他对季羡林先生的尊重和崇敬。在书中,季先生抄录偈语“门前自有千江月,室内却无一点尘”,可谓微言大义,恰可形容季羡林先生数十年如一日的学术研究心态—宁静而执著。

上一篇:从“飘逸”品谈中国画论中“逸品”的流变 下一篇:刘庆渝的书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