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开心上的“石头”

时间:2022-09-13 07:57:33

心理医生传授的“善待自己”的可操作性定义:

1.睡到自然醒2.多和朋友在一起

3.吃自己爱吃的饭4.做自己想做的事

5.学会说no,即学会拒绝6.尽量少装,表达真实的感觉做真实的自我

“别理我,烦着呢!”或许现代人都有过这样或类似的情绪,心头就好像压着一块沉重的石头,喘不过气来。

生活被那块无形的石头压得失去了色彩,人也变得消沉和颓废甚至酿成悲剧。于是关注心理健康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现代社会也就有了心理治疗这个行业,而那里的从业者被世人形象地称为“心理按摩师”、“心理整容师”。

在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还没有达到应有的理想程度的时候,去拜访心理医生总是会有一些带着悬念的奇特。不是爱追逐别人的隐私,也知道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心理咨询与“心诚则灵”的迷信大不相同,但想象中会听到的满是传奇的故事仿佛就在城市的那个角落闪烁着隐约的光芒,不夺目,却别有一番吸引力。

“现在的咨询费是280元,每次40-50分钟。”做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师大、承德医学院兼职教授的张彦平,向我们谈起他首开全省第一家心理咨询门诊时,每次收费仅两角钱,他笑着说:“那时,理个发还得一元钱呢。”

医院在省会的西边,和繁华的商业区有一段距离,规模却是超出想象,三层楼的建筑里按病患状态和治疗方法分了类别的病房、门诊一应俱全,功能上由临床、科研、教学、预防、康复组成了完整体系。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心理治疗的权威机构的掌门人,张彦平坐在一间安静清爽的房间内讲起了他的团队,讲到这一群心理医生一路走来的收获与风景。

对于和这个领域并不熟悉的人来说,那一天在医院内的所听所见经过多日的沉积后存留下的信息都化成了鲜活的场景。比如说从有前途的外科医生改行作心理医生时来自内心和别人的质疑的声音;比如说接待的第一位心理咨询者自始至终都没有摘下的墨镜和口罩;还比如说一个患者的双手被家人在无奈的情况下反绑在身后十几年,以至于在病人被送到医院来的时候,松开了绳子,双手都不能伸到身体的前方……

就是这样的片断,加上看到的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和病人好转的情形,共同构成了崭新但却明晰的关于“心理”的认识。二十多年前,这个城市中几个珍爱生命也珍爱幸福的人希望通过努力为人性中的幽暗之处寻找一个光明的出口,他们知道哪怕要经过一条寂寞而艰难的路,哪怕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以一种静默的方式存在着,但是信念让他们坚持了下来并形成了一个专业的团队。团队中几位教授互助互补,各有所长,诊疗过的病人无数,每一年都有专业论文和著述发表、出版。经过二十几年,这一群呵护着心灵世界的人虽然仍旧只是靠着“需要”来赢得“关注”,但是认可和赞同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亮,范围也越来越广。2000年,张彦平院长应邀到日本讲学,在一面中国国旗的背景下,他不卑不亢而又完整严密生动、精彩的论述不仅让日本同行钦佩,也给在日本的中国学生莫大的鼓舞。

如今,虽然医院的发展已经“渐入佳境”,但是整个团队却始终没有放松对本专业的不断探寻。在心理医院内,保持环境的整洁是坚持已久的习惯,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要穿着轻松得体,女性还要化淡妆,这一切细小的要求都是要给来访者和患者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使他们放下背负在心头的沉重包袱。张彦平说,对于医生的穿着,他们也经过多种尝试,穿过医生惯常的“白大褂”,也穿过西服打过领带,后来发现还是舒适和亲切的服饰效果最好,于是就坚持了下来。

采访结束的那个傍晚,无意间收到张彦平发来的一条手机短信:朋友的可操作性定义:1.经常在一起娱乐;2.无话不谈;3.可以分享彼此的秘密;4.帮助彼此作决定;5.不因彼此身份改变而改变称呼;6.在你身边即便不说话也让你感到特安全的那个。

听熟悉张院长的朋友说,他经常用这种方式向朋友们传达一些新鲜有趣的生活指导。这种即兴的原创,简单但却实用。

上一篇:体育健身 借“奥运”起飞 下一篇:文娱演出 找到你自己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