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策略

时间:2022-09-13 07:48:15

刍议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策略

很多人都认为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开展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事实上,这个想法太过片面了,有效教学不仅仅是取得好成绩。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且有价值的影响,并且促进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行为。由有效教学的概念可知,考试取得好成绩并不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唯一标准。现如今,在大力倡导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推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界的共识,而有效教学刚好契合了新课改的理念。因此,要想在教学活动中贯彻新课改理念,首先就要想办法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教学策略。

历史学科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它对学生历史观的树立、德育的推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那么高中历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哪些策略来实现有效教学呢?

一、进行有效的备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否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要想上好历史课,首先就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备课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必须做好的准备工作,然而现在很多教师对于备课这个环节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一些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他们往往习惯于用自己的经验来教学,缺乏创新精神。一些教师认为像历史这样的学科不像其它学科一样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历史知识都是一些固定不变的内容,因此只要按照过去的教学思路教学就可以了,不需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备课。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在世上根本就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事物,历史学科跟其它学科一样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可能在历史学科中具体的史实不会变,但是人们看待历史的角度、历史观却是时刻变化的。因此,教师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备课工作,在行动上也要想办法备好课,千万不能把知识面都局限在课本上,而是要通过其它各种途径尽可能多地了解历史知识。只有教师拥有了一桶水的时候,才能一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备知识,还要备学生。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作用对象,只有教师充分了解教学对象才能够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工作,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树立有效的教学目标

目标是人们前进的指挥棒,要想在历史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教师首先就要树立有效的目标。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其重要的目标,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围绕这一总的目标来进行。除了了解教学活动的总目标外,还要注意把这个总的目标具体到每个单元、每一节课上来,例如,教师在上课之前首先要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重点与难点等,这样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既有宏观的总目标,又有微观的具有目标可参照,从而使得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三、确定有效的教学内容

历史知识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五花八门的,即使是围绕一个历史问题,也有太多的历史素材可以用。然而课堂教学时间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钟,要想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讲完所有的知识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适当地筛选教学内容,以使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除了在具体教学素材的选择上要注意其有效性,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量上和难易程度上也要有适当把握。在教学内容量的把握上要注意适度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量,同时在难度上也要适当加以控制,难度既不能过高又不能过低。太高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太低又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教学内容要做到分量适中、难易适当,这样的教学内容才是有效的教学内容。

四、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

现如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由以前的知识型人才逐渐转向创新型人才。为了适应需求的变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培养符合社会新要求的人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而现如今刚好倒过来,是学生的发展需要学什么,教师就要教什么。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当围绕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来展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一改往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实施探究式的教学,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只有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之下,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以提升,创新能力才能有所发展。

五、实施有效的学生活动

现如今,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还是课堂,虽然如此,课堂却不是学生可以学习的唯一场所,在外面广阔的世界中,学生一样能够学到知识、培养能力。除了课堂教学以外,教师要适当地开展一些学生活动,这样不但可以巩固课堂教学,而且开拓学生的眼界、扩展知识面。在开展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需要花哨的形式,而是要以有效为主,要注重学生活动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实效性。例如,在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去参与一些社会调查,或者搜集一些以经济建设有关的资料,等等,通过这些方式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能够把课本上的理论同现实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六、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陶冶

历史学科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爱国精神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东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还不能忘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陶冶。只有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是真正地完成历史教学的使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之下,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契机争取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进,实现有效教学,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文学名著 下一篇:如何进行高中历史高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