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加减治疗脑血管疾病

时间:2022-09-13 07:32:27

摘 要: 目的:以温胆汤加减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辨证应用温胆汤加减对脑血管疾病如失眠、血管神经性头痛、老年性痴呆进行治疗。结论:临床上通过温胆汤加减治疗脑血管病取得显著疗效。

关键词: 温胆汤加减 脑血管疾病 中医药治疗

关于温胆汤的来源,有两种看法:一是称其源于《集验方》,第二种观点认为其源于《备急千金要方》,这是较为传统的看法,书中描述“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半夏、竹、枳实各2两,橘皮3两,生姜4两,甘草(炙)1两。”该方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效。

笔者以此方为基础,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理进行加减,并博采众家之精华,对脑血管疾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将其经验略述于下。

失 眠

失眠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而言,古代医籍中又称“不寐”、“目不瞑”。现代研究认为,失眠是指睡眠时间不足,或睡得不深、不熟,可分为起始失眠、间断失眠、终点失眠3种。起始失眠是指入睡困难;间断失眠是指睡不宁静,容易惊醒,常有恶梦。终点失眠是入睡并不困难,但持续时间不长,后半夜后醒即不能入睡,本病发病部位在心,同时与脾胃肝肾有密切关联,尤其心肾二脏。本病是由于心肾二脏水火不能互济,阴阳失交而引发的。失眠的病理因素:①阴虚火旺型。表现为肝肾阴血不足,心肝火旺,心神不宁,五心烦热,心悸汗出,口干咽干,耳鸣健忘,失眠。②心脾两虚型。表现为气血不足,心神失养,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精力疲乏。③热痰积聚型:表现为热痰积聚,上扰心脑,头晕目眩,胸闷,痰多,口苦。

治疗本病时应随症不同而加减:若肝火盛,则加龙胆草、,若心火亢,则加黄连、黄芩,若心肾不交,则加交泰丸,若虚实兼杂,应消补兼施,调补气血阴阳之虚损,如此才能调整脏腑机能的紊乱和气血阴阳的失衡,解除痛苦。

例:患者,女,42岁。患失眠多年,西医诊断为神经衰弱,常规口服地西泮,因加重前来诊治。症见:烦躁不寐,脘闷不舒,泛吐粘痰,口苦咽干,头昏心悸,神疲乏力,胃纳欠佳,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诊断为不寐,证属痰热扰心。治以清热化痰、和胃泄浊。选芩连温胆汤加味。处方为:黄芩15g,黄连15g,半夏15g,陈皮15g,茯苓15g,枳实10g,竹茹10g,远志20g,甘草10g。服用上方5剂后,夜寐渐安,呕恶减轻,胃纳见增,继服5剂后,睡眠如常人,诸症消失,舌脉正常。

血管神经性头痛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由于颅内外血管、神经调节障碍,而引起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头痛,含血管性头痛和神经性头痛,包括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高血压性头痛、神经官能性头痛、外伤性头痛等。该病属于中医内伤头痛范畴,该病发生多与情志因素关系密切,多由于情志不舒而致肝胆失其疏泄,肝木乘土,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临床运用时,因痰气郁久则化火,可于温胆汤中加入清降之品。

本病尚可采用针灸治疗,穴取太阳、头维、合谷、阿是穴。肝阳上亢加太冲,痰湿加丰隆。手法是提插捻转,强刺激,留针30~50分钟,每日1次。痛剧可取太阳、太冲和健侧合谷穴,以及患侧风池、率谷,中强刺激。另外,还可使用周围针疗法,即在距离疼痛部位约0.5cm处,用0.5~1寸毫针斜向痛处中心进针深约0.2~0.5cm,以后每隔0.5cm同样刺入1针,直至围成1周。顽固性头痛还可采用埋针疗法,即取1.5~2寸毫针,分别平刺入颞前线和颞后线,用橡皮膏粘贴针柄,留针24~28小时或更长一些时间,待疼痛停止后,方可起针。

例:患者,女,52岁,患者因左侧偏头痛反复发作5年,每遇劳累紧张或情志抑郁则头痛加重,每次口服止痛药头痛方止,经西医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诊治时病人头痛剧烈,痛处固定不移,伴有恶心口苦,食欲不振,夜不能寐,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诊为“胆郁头痛”,治宜和解清化。处方:陈皮15g,半夏15g,黄连15g,茯苓15g,枳壳10g,竹茹10g,桑寄生20g,钩藤10g,丹皮10g,夜交藤20g,甘草10g。病人服用7剂后,头痛已止,夜晚能安静入睡,黄腻苔变为薄白苔,原方加用党参10g,当归10g益气补血,继续服用9剂,随访2年未再复发。

老年性痴呆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发生于老年期的退行性精神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性格改变,情绪不稳,进行性智能障碍及衰老体征等,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老年性痴呆者头部CT显示有脑萎缩征象。中医称之为呆病,本病的发生,与胆虚和痰气郁阻有密切关系。本病临床治疗以化痰开窍为主,又因本病发于年老亏虚者,须佐以补气归元法,临证用温胆汤为基础方,酌加黄芪、当归以补气血;生地、枸杞滋补肾精等。

讨 论

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西医属于神经系统疾病。正常的神经调控作用是气机条达的保证,肝胆气郁是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调节失常的表现。该方中半夏辛、温,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橘皮辛、苦、温,理气,调中,燥湿化痰;茯苓甘、淡、平,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枳实苦、辛、寒,理气消积,化痰除痞;竹茹甘、微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生姜辛、温,发表散寒,止呕开痰;甘草甘、平,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据现代医学研究,温胆汤是通过镇静、抗焦虑、中枢性肌松弛作用,协调大脑兴奋和抑制过程,起到缓解和改善惊厥、疼痛等作用。现代中药学[1]表明方中半夏有止吐、镇静、镇痛作用,茯苓煎剂腹腔注射对小鼠有镇静作用,并能对抗咖啡因所致小鼠的过度兴奋作用,与戊巴比妥钠有明显的协同麻醉作用,枳实具有镇静、催眠、缓解疼痛的作用,生姜有明显镇痛、催眠、抗惊厥作用。

参考文献

1 董昆山,王秀琴,董一凡.现代临床中药学.1998,10,1.

上一篇:临床静脉采血的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下一篇:木香顺气丸辅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