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效语文课堂教学的形成及反思

时间:2022-09-13 06:57:29

低效语文课堂教学的形成及反思

一、文不对题

例1:有位教师上《古井》一文,课文的主旨是启迪学生努力做“对人们无所求却无私地向人们贡献自己全部力量”的人,可教者却在导入课题时,对学生讲了一大堆不着边际的话,从城市到农村用水不同引入到农村从无井到有井的变化,还组织学生讨论“井水”与“河水”谁比较卫生。这样一来,一节课就在无关痛痒的问题讨论中结束了。

【反思】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教师应抓住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抓紧时间教学,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为了上好本课,教师应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在正确解读文本,把握文本的主旨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本节课的导入,让任务驱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本节课用不着组织学生讨论井水与河水谁比较卫生的问题。应把较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读课文,让学生直接接触文本,走进文本,感悟文本,理解文本。

二、随意链接

例2:有位教师上《赤壁之战》时,一上课,教师就从“夏”、“商”、“周”、“春秋”、“战国”、“三国”、“唐”、“宋”、“元”、“明”、“清”等历史的演变点出今天所学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三国”;其次教师又介绍三国情况:如三国名称的来历、三国地理位置、三国军事情况等;接着重点讲了刘备、曹操的故事并评价刘备、曹操,同时还讲到了《厚黑学》;然后教师又介绍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智勇双全、心胸狭小等;再介绍蒋干盗书、黄盖的苦肉计;最后才引出赤壁之战。刚板书课题,下课铃响了。

【反思】这是一堂典型的教师吹,学生飘的课。课堂上,教师信马由缰,讲到哪里黑就在哪里歇,学生连课文都没有读一遍,收益甚微。《赤壁之战》节选自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要在短短两三节把课上好,实在不容易。我认为,讲这样的课文,课前,教师首先应做好铺垫,介绍《三国演义》并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课堂上,教师应长文短教,结合课文的预习提示和课后思考练习,立足课堂进行引导。用不着一节课把所有的与《赤壁之战》有关的知识全部讲完。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有重点地介绍一二,课堂重点还是应放在引导学生读课文上。

三、指向不明

例3:有位教师在上《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拿着地球仪走进教室,有学校校长一班人来听他的课。这位教师想拿实物来营造情景,于是问学生;“同学们,今天教室里多了什么东西?”同学们个个看看校长,不敢回答,教师便抽一位学生回答,一个学生站起来小声说:“多了校长。”老师一听,急了,生气地说:“乱说,校长是东西吗?”同学们齐声回答:“校长不是东西。”

【反思】教师拿实物来营造情景,这并没有错,但由于教师提问的问题情景指向不明确,学生听了后不知该说什么,造成答非所问,影响了课堂效率。我们在课堂上也常常听到“你读懂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等指向不明的提问,学生在没有明白问题的指向之前,不知所措,师生不着边际地在“流连往返”的情景对白中游离教学重点,甚至产生歧义,闹出笑话。

四、环节多余

例4:在教学《曹冲称象》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有位教师安排了动手实验:让学生找来量杯、石子、天平等做水的浮力实验,并做详细的记录,然后根据记录进行分析,了解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懂得曹冲称象的原理。

【反思】教法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学情,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所使用的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偏小,在实验中手忙脚乱,完全无法得到比较准确的数据,进行分析。所以,一个个茫然,无从下手,造成课堂教学低效。此时,不如教师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五、板书繁杂

例5:教学《詹天佑》一文,学生还没有把课文读懂,老师就急急忙忙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在黑板上,同时还画上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示意图,再借助插图,把“人”字型线路的示意图也展示在黑板上。满满一黑板,别的不说,就说学生抄板书就接近花了30分钟。试问,这样的板书有何用?

【反思】板书是教师精心备课的艺术结晶,是微型教案。上面这位教师把抄写板书当作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浪费了不少时间,并且板书内容繁杂,五颜六色,符号众多,图画齐全,除了正板书,还有副板书,满黑板都是。板书的呈现,也不根据学情,多是老师直接告诉。板书应是师生学习的精彩提示,应根据教学活动逐步完成。课堂让学生抄写板书,死记板书不可取。课堂上,教师应根据教学重点,提纲挈领地板书其授课要点,引导学生学习,少用繁杂的板书。

六、练习机械

例6:有位教师教学《给予树》时,教师直接揭示课题后,就要求学生读课文,学生读了一遍又一遍,前后共读了四遍。然后就是写生字,一字一排,写完一遍再写一遍,就这样下课了。

【反思】目前,许多老师片面地认为学生的能力发展靠反复练习获得。于是,反复机械的练习充满了课堂。例如教学生字,很多教师教生字,一般是一个生字一个生字地教:先教读音,再教字形笔画,然后告诉字义,最后让学生抄写生字,一字一排。这样,一个一个地教,学生一个一个的学,一排一排地写,很机械。其实,有些生字用不着一个一个地教,一排一排地写,我认为写“3+?”遍就行了。读课文也是这样,一遍一遍地读,没有明确的要求,机械地重复,让学生越读越讨厌。课堂上,教师还是要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做具体的指导,读读、背背、议议、写写有机结合,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逐渐提高。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县赵家街道周都小学)

责编 / 董 璐

上一篇:谈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 下一篇:带班“苦肉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