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路径

时间:2022-09-13 05:54:04

探析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路径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针对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路径。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效果;路径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改变这种局面,提高小W数学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明确自身责任,在日常数学教学中积极总结经验和教训,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实际需要,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并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丰富教学活动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压抑

现阶段,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生活化教学观念比较淡薄的现象,对生活化教学的实质和根本目的不够明确,仍受传统应试教学思想影响,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一味的对学生灌输大量数学知识,学生被动的听讲,机械的抄录课堂笔记,课堂教学气氛较为沉闷、压抑,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认为数学课程较为枯燥乏味,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厌烦的情绪。

(二)教学方式单一

现阶段,有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守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采用粉笔和黑板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学主观化,一味的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言堂”情况较为严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严重匮乏,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情况。这既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更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同时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天性[1]。长此以往,数学教学就会出现课堂沉默等问题,学生置身事外,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课堂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

(三)生活化教学观念缺失

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融入生活实例,不仅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更使知识反作用于生活,使学生获得更好的生活。但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生活化因素融入数学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教师讲述的“生活案例”与实际生活相去甚远,仅仅追求形式的生活情景教学,过于片面、狭隘。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路径

(一)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师生间民主、友好、平等的关系,不仅有助于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的营造,更可有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并积极主动的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例如:教师在讲解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分类知识时,教师可以拿出各种蔬菜、水果以及小动物的图片,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让他们讨论这些图片该怎么分类,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教师可以采用设问的方式,“苹果是属于水果一类的吗?”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并派出小组代表讲解分类理由,教师进而进行总结,从而引入分类知识,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不仅调动了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更是便于教师引入新的教学内容。

(二)优化教学方式,助力教学效果的提高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粉笔和黑板开展教学,这种方式不仅老旧,而且严重抑制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因此,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教师应及时的优化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教师教学,多媒体教学是声音、文字、图像的结合体,它能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2]。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中的图形旋转知识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它需要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但是,小学学生年龄较小,生理、心理、智力以及思维发展都不成熟,学习图形旋转这一知识点时,显得较为吃力,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旋转知识制作成电子课件,进而播放电子课件给学生观察,使得学生了解图形旋转知识,助力学生的数学学习。

(三)培养教师的数学教学生活化观念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将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分析和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引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讲解分数大小比较时,教师可以准备大小一样的两个苹果,然后将其中一个苹果等分切割成3部分,之后将其中一部分拿走即1/3,接下来按上面的流程对同一大小的苹果进行4部分等分切割,也拿走其中一部分即1/4,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个苹果拿走的部分进行比较,也就是对1/3和1/4进行大小比较,显而易见,学生可以得出1/3>1/4的结论。这样的方式简化了学生分数学习的难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了教师教学效率和质量,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依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助力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丽勉.探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措施[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5):101-101.

[2]徐平花.关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思考[J].新课程・下旬,2014(4):176-176.

上一篇:高中地理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应用实践分析 下一篇:微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方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