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莎:给毕加索爷爷的一个笑话

时间:2022-09-13 05:01:23

我虽然是壁画专业,但是毕业作品并不是壁画。我的毕业创作叫做“超级格尔尼卡”。我一直很感兴趣于木拼模型,于是想到调侃一下立体派代表作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现在回想起来做毕业展的日子还真挺让人怀念的:做这个作品的时候大家都是24小时奋战的状态,在课室没日没夜地干。那时我们集体去宵夜,还买了红薯拿到课室的烤箱烤来吃。作品完成后老师也给了很正面的鼓励,给我打了90多分,还拉着我去跟学校的美术馆馆长见面,大力推荐我的作品,馆长貌似很欣赏我的作品,说:“好!好!这个作品我们要留下来!”不过貌似后来也没作为馆藏,说是我的作品陈述稍显幼稚,想想也是,因为陈述只有一句话:“给毕加索爷爷的一个笑话。”确实有点太幼稚了。

不过我后来被老师逼着复制了作品两个部分,他老人家说要在家收藏,我只好等比复制,大晚上一个人用线锯吭哧吭哧打样,然后让师傅用木头做出一份送老师。

都毕业这么多年了再回过头来看自己的作品,还是很满意的,我内心里还想做个小版本,可以给小朋友做拼装用,这个想法到现在也没空实现。当然还有更大的想法,就是做个6米或10米的大效果模型,放在毕加索美术馆的门口。

我觉得毕业展就是个交作业的地方,又像个大集市,分摊档摆放:肉类这块,蔬菜这块儿,有的实在没位置了,就哥儿几个拼凑一下吧。哈哈。

和我们同级毕业的同学作品中,印象最深的是后舍男生,他们是雕塑系的,在毕业前就已经是网络大红人,毕业创作时他们超级自恋地给自己塑了2尊五六米高的骑马塑像,放在学校美术馆门口。还占据了全级毕业展的最重要场地——大厅。满大厅都是他们订做的键盘按键凳子,让大家观看他们叱咤网络的搞怪视频杰作。

接受了四年的学院派学习,总体感觉还是实践太少,我学壁画的,但是大学四年大部分就是在教室里临摹实践,就有一次在酒店画墙体的活儿。毕业前没能在壁画方面有所展示,终归还是遗憾。所以我毕业后什么也不想,就想去多接触一些实践,刚去丽江工作室实习那会儿,美国人正杰问我:你想在这里干吗?这一问就把我问住了:原来可以我想干吗就干吗的!

前两个月我就跟着他们跑,跟艺术家玩,协助他们做展览,在农村的路边展出建筑艺术家的摄影作品。后来我看到农村有很多房子的墙壁,老被什么移动啦,电信啦各种广告占据,他们也不给农民钱,也不征询他们的意见,说刷广告就刷广告了。我想,与其这些墙体就这样被这些难看的广告霸去,不如请艺术家们来给村民画画,岂不是更好?就这样从2008年开始,“新农村实验室”之“壁画项目”正式启动。我到村里每一家去征求意见,尤其努力说服靠近村里主干道的人家参与壁画合作,因为我想让这些壁画更直接地进入到乡村的公共生活。当地原本就有绘制壁画的传统,找农户参与壁画合作并不太难。问他们想要什么样的画,村民们要求的壁画内容大同小异,十分传统:他们希望自家墙上画玉龙雪山、拉市海、松树和风景、竹菊兰梅等等。不过我觉得艺术家还需要去探索村民能够接受的底线。因此在丽江工作室招募艺术家参与壁画项目的说明书上,都注明一条:“在不脱离农户要求的基础上,多做些实验性的尝试。”到2008年11月底,艺术家们的申请和草稿小样纷纷发来了。经过挑选,一些艺术家开始进入丽江进行壁画创作。到2008年底,壁画项目完成时,农民和贵珍家的两面中国移动广告墙已被彻底刷白,在其中一面墙上艺术家吴俊勇画了一队动物:从牛到猪到鸡,一个咬着一个的尾巴,浩浩荡荡地跟着一位喇叭手走。丽江佛教上师和奇龙应邀对这些壁画进行加持时,称这幅画“画得很有意思”。这也让我这个项目组织者很有成就感。

对搞艺术的人来说,不管怎样,实践是最好的导师。如果要让我给师弟师妹们一些建议,除了实践,还是实践。

李丽莎,200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壁画专业,自认为在学校画墙壁的日子太少,毕业后去了云南的丽江工作室实习,看到农村的房子白墙白白空着太可惜,就自己戳了个壁画项目,拉着一拨艺术家到丽江农村画墙壁,其间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2012年出版《丽江工作室壁画故事:一次当代艺术在中国农村的实践》一书。

上一篇:周娜带你看北服:Input&Output 下一篇:臧纯:毕业了,展览才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