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与90后价值观差异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2-09-13 04:35:45

60后与90后价值观差异的实证分析

【摘 要】60后和90后,其行为方式、处世态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等均存在较大的不同,这些不同应该源自他们价值观的差异。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内出生于不同年代的知识阶层群体其价值观的调查,在细致分析所获取的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揭示了浙江省60后知识分子和90后大学生其价值观存在的异同。

【关键词】人生价值观;职业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差异

多数人看来,60后与90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他们的行为方式、处事态度、思考问题的出发点等有着明显的差异,社会各界也对这两代人持有相差甚大的评价。当我们从身边听到这些评价时,往往会想:这些差异是否真实存在?具体的差异又是什么?理论上说,价值观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其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因此,要理解60后与90后行为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就需要调查与分析他们之间价值观的差异。

为此,出于较好的可比性考虑,我们仅在知识阶层上展开比较,选择浙江省范围内60后的知识分子阶层与90后的大学生作为调查与比较的对象,并分别从人生、政治、道德、职业、婚恋等角度,探讨两者价值观上存在的异同。调查共发放20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653份。其中60后占20.34%,70后占3.56%,80后占5.59%,90后占70.17%,其他占0.34%。

一、60后与90后价值观差异的实证分析

(一)人生价值观的比较

1.人生追求

从一个人对“人为什么活着”的思考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对人生的追求及其人生价值观。调查发现,在60后的人生追求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亲情”(94.96%)、“健康”(78.15%)和“事业”( 42.02%);而在90后的人生追求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亲情”(90.55%)、“健康”(59.55%)与“友情”(47.84%);且60后对亲情与健康的重视度高于90后。可见,亲情和健康是两代人极其重要的人生追求,而 60后对事业的追求更强烈,90后对事业的追求有向友谊转变的趋势。

2.人生价值标准

人生价值标准即对人生怎样才算有价值、价值大小的衡量标准。调查发现,60后与90后其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存在着差异:多数60后和90后都将能够享受当下作为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但比例上60后较90后低近27%;将奉献社会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的比例,60后较90后高近20%,体现了60后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精神;将金钱作为衡量人生价值标准的比例,60后较90后高近9%;而将名利地位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的比例,60后与90后都较低。

(二) 政治价值观的比较

1.对政治的关注度

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度能够反映一个人对政治的关注度,是其政治意识的体现。调查发现,有近80%的60后在上网或看电视时主要关注“国家大事、社会新闻”,而90后只有近43%;而主要关注“娱乐八卦”的比例90后较60后高近33%。可见,60后对政治的关注度普遍较高,而90后的关注焦点有从时事政治向娱乐八卦等转移的倾向。

2.对公平、民主、法制、自由等政治因素的看法

公平、民主、法制、自由等因素是衡量国家政治的标尺,人们对这些因素的看法是其政治追求和政治价值观的体现。调查发现,多数60后都最注重公平,其次是法制、民主、自由,多数90后也最重视公平,但比例较60后低近15%;此外,90后对自由和民主的重视度相当,且较60后有明显提高。可见,两代人的公平意识都比较强,而90后对自身权利的追求更强烈。此外,两代人都认为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比较突出,而更多90后认为教育和社会参与较为不公平,更多60后认为法律、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较为不公平。

(三) 职业价值观的比较

1.职业追求与择业标准

倾向于选择怎样的工作单位、从事哪种职业,都体现着一个人对职业的追求,而择业时最注重的因素则体现的是一种择业标准。由此,从职业追求和择业标准中我们可以发现职业价值观的差异。对于理想的工作单位,除选择最理想的国有企业外,60后的第二理想单位是政党机关,而90后是私人企业;且希望在教育机构工作的60后多于90后。对于理想的职业,60后最理想的是公务员、教师、管理者,90后最理想的是管理者、设计师、其他。可见,不论是工作单位还是职业类型,60后有着追求稳定的、权力型的、有社会地位的特点,而90后有着追求自由创新、形式多样性的特点。择业时,两代人都最重视薪酬待遇,而90后更重视自我发展,60后更重视理想兴趣和工作环境等因素。

2.对待职业的态度

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对跳槽的看法,体现了其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在自己的岗位上,多数60后会安于现状,而多数90后还会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体现了90后更有进取意识,而60后更追求安稳,竞争意识较薄弱。对于大学生频繁跳槽的问题,多数60后与90后都表示支持或理解,但表示支持的比例90后高于60后,而持理解态度的比例则相反。可见,60后和90后都持“不否定”的态度,但明确表示支持的比重,90后更高。

(四) 道德价值观的比较

1.对道德的态度

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处理中,个人的行为选择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通过对不同年代人对不道德行为的看法和态度,我们可以发现其在道德价值观上存在的差异。对长假过后景区被垃圾包围的现象,多数60后和90后都认为是游客的责任心问题;而认为责任不仅在于游客也在于景区的60后,较90后多近8%。可见,对于不道德行为,90后更关注个人的素质,而60后还意识到了非个人的因素。

2.道德判断标准

在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时所秉持的准则,是一个人道德价值观的体现。在个人自身道德品质的要求上,60后最注重的是“遵纪守法,自觉维护公共秩序”;而90后最注重的是“有内涵,有修养,有素质”。可见,对于自身道德品质的要求,60后更注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处理,而90后更注重个人的内在因素。而在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上,多数60后和90后都认为“人既有利己的一面也有利他的一面”,且认为利己比利他重要的比例也十分相近,可见在对个人与他人关系的看法上,两代人差异较不明显。

(五) 婚恋家庭价值观的比较

1.择偶标准

择偶标准是对恋爱、婚姻价值的一种衡量标准,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婚恋价值观。对于另一半的选择标准,多数60后和90后都比较重视“志同道合”和“知识内涵”;存在差异的是,注重外貌形象的比例,90后较60后高近4%,而注重物质经济条件的比例,60后较90后高近9%。体现了90后对外貌形象的重视度上升,对物质经济条件的重视度下降。

在婚姻择偶标准和恋爱择偶标准的选择上,多数60后和90后的婚姻和恋爱择偶标准是一致的,但婚姻和恋爱择偶标准不一致的比例,90后比60后高出近14%。可见,90后在择偶标准上较60后存在着一种婚姻与恋爱择偶标准的一致性下降的趋势。

2.对闪婚和裸婚的态度

“闪婚”和“裸婚”,人们对其褒贬不一。60后与90后对待闪婚和裸婚现象所持有的不同态度,能够体现他们婚恋价值观的差异。

对于闪婚,60后与90后多持无所谓或基本反对的态度,但表示坚决反对的比例60后较90后高近13%,说明60后较90后更不容易接受“闪婚”。而对于理想的婚前交往年限,多数60后和90后都认为交往1-3年后结婚是最合适的;不同的是,选择3-5年的比例90后较60后高近19%。可见,对于理想的交往年限,90后与60后相比有明显的延长趋势。

对于裸婚,60后和90后对裸婚多持赞同态度,但要求是潜力股才可考虑接受的比例,90后较60后高出近11%;不能接受裸婚,认为婚姻必须要有物质保证的比例,90后较60后低近9%。可见,在面包和爱情的问题上,60后对于物质保障的要求相对大于90后,对于裸婚,90后所持的态度较60后更积极。

二、结论

根据问卷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发现60后与90后,其价值观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异同:

第一,在人生价值观、职业价值观以及婚恋价值观上,60后与90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两者在人生价值观上都最重视家人和健康,但60后认为事业重于友情,90后则相反;此外,60后为社会作贡献的愿望远高于90后,90后更倾向于享乐。在对薪酬的追求差异较小的前提下,60后在职业价值观上更倾向于追求稳定、有权力、有地位的职业,而90后则更倾向于自由、创新、有挑战性的职业;对待职业,90后较60后更有进取、竞争意识。在婚恋家庭价值观上,60后更重视物质条件且对“闪婚”、“裸婚”等新兴的结婚方式倾向于持反对、消极的态度;而90后择偶时更注重外貌形象因素,其婚姻择偶标准和恋爱择偶标准的一致性较低且对“闪婚”、“裸婚”等新兴的结婚方式倾向于持支持、积极的态度。

第二,在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等方面,两者的差异并不明显。在对政治的关注度上,60后和90后对于时事政治都是比较关注的;此外,两者都认为公平比法制、民主和自由更重要且对于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存在比较大的争议,但对于法律、社会保障公平的追求,60后高于90后;而对于教育和社会参与公平的追求,90后高于60后。在道德价值观上,相对于90后注重个人的社会责任感,60后同时也认识到了社会的客观因素,但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他们对道德的评价标准差异不大。

参考文献:

[1]金盛华,辛志勇:中国人价值观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黄希庭等: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3]张国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时代特征,《江苏高教》,2008年第01期;

[4]翟学伟: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类型、转型及其问题,南京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上一篇:高耐久性混凝土的开发及成本分析 下一篇: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