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区位选择”难点分析

时间:2022-09-13 03:42:29

“工业区位选择”难点分析

工业区位选择是高中人文地理的重点,也是各地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许多考生认为这部分知识听起来能懂,做起来不难,但得高分不易。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动力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政策、运输、劳动力等),考试考查中,命题多由文字、数据表格、坐标图等结合具体区域示意图构成,往往从工业区位条件的评价分析方面设问。

一、工业区位选择原则

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其主要原则是成本最低、利润最高、污染最小。一般来说,要做到:根据工业生产特点确定影响工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特别是从减少生产费用、提高经济效益方面考虑,工业布局应尽可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与消费市场,以节省运输费用;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主要考虑土地(是否平坦、广阔,适于建筑)、水源(是否丰富、近便)、原料、燃料(丰富程度);经济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主要分析以下几方面:市场是否广阔;劳动力数量是否丰富;科技是否发达;交通运输是否便捷;信息、网络是否通畅等。

二、主导经济因素决定工业区位选择类型

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因此导向型工业的布局主要考虑经济效益,力求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如表1所示。

三、常见工业区位模式图判读

工业区位主导因素的分析在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相关图形较多。学习中牢固掌握工业区位原理,仔细研究各种工业区位模式图的特征,就可以不变应万变。

1.柱状图(图1)

依据图示信息,找出占成本比例最大的因素,即为影响该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如图1中甲为技术导向型工业、乙为原料导向型工业、丙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丁为市场导向型工业。

2.直角坐标图(图2、图3)

依据坐标轴含义和坐标值变化趋势,判断各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如图2中②工业的人才投入最多(人才与人员数量不同),为技术导向型工业;③工业的能源投入最多,为动力导向型工业;④工业的人才投入最少,即对技术要求不高,一般需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图3中,棉纺织工业布局在A处比较合理。

3.多维坐标图(图4、图5)

读准不同坐标的含义和数值的变化趋势,找出工业主导区位因素。图4中①工业能源投入比重约为70%,为动力导向型工业;②工业原料投入比重约为70%,为原料导向型工业;③工业劳动力投入比重约为70%,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图5中,模式一的科技因素约占40%,比例最大,为技术导向型工业;模式二的市场因素比例最大,为市场导向型工业;模式三的原料因素比例最大,为原料导向型工业;模式四的劳动力因素比例最大,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4.曲线图(图6)

图6为工业化进程中原料、交通、科技要素投入比例变化示意图,工业革命后,原料在工业投入中的比重上升。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生产所消耗的原料数量越来越少,可替代的原料越来越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原料在工业投入中所占比重下降,因此曲线①表示原料。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工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对工业生产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曲线②表示科技。交通一直是影响工业的重要因素,因此曲线③表示交通。

5.分布模式图(图7)

依据图7信息,我国造纸工业多沿河分布,西部地区也有造纸工业分布,总的来说是东多西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多,消费市场广阔,所以造纸工业发达;造纸工业使用的原料品种丰富,我国南方省区如广东,盛产甘蔗、竹,蔗渣、竹材等可用作造纸原料,所以造纸工业发达。

6.工业发展模式图(图8)

这种图大多较为复杂,信息丰富,需图文转换以获取关键信息。从图8可知,该工厂早期建在原料产地,后来向市场转移。从图中信息流和物流可以看出,早期物流是从原料地流向市场,后期只是信息流,因此最有可能是乳制品厂,是市场导向型工业。图示过程反映原料地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减弱,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增强。

7.玫瑰图(图9)

根据玫瑰图(图9)中信息显示,可知①能源投入比重最大,为动力导向型工业;②技术投入比重最大,为技术导向型工业;③受市场影响最大,为市场导向型工业;④劳动力投入最大,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上一篇:企业实践中营销专业大学生胜任力研究 下一篇: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