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踞式起跑的训练原理及注意事项

时间:2022-09-13 03:01:13

蹲踞式起跑的训练原理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蹲踞式起跑;原理;

重要性;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3―0123―01

一、让学生了解蹲踞式起跑的原理及重要性

提高前进的速度,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要求。田径比赛中对速度的要求与此相同。在体育训练中,要让学生明白跑的动力来源以及快速跑的原动力,懂得了这些基本道理,才能为高效训练打好基础。如,我把物理常识和体育常识联系在一起,告诉学生影响或制约人体速度的力有两种,即内力和外力。内力主要是人体各部分之间作用时有关肌肉的收缩力;外力主要包括重力、摩擦力、空气阻力和支撑反作用力。

我们知道,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在直道跑步过程中,重心投影点在支撑点之前时,重力对人体前进运动起助力作用;顺风而跑,空气是助力,增强身体与空气接触面,就可以增大动力,从而提高速度;逆风而跑,空气是阻力,前倾身体,就可以减小阻力,提高速度,这与船行江面升帆与降帆的原理是一致的。通常情况下,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但运动员在跑步时,人体肌肉收缩力通过支撑腿作用于地面,摩擦力大,那么支撑反作用就大,因而跨步就大,随之就跑得快了。因此,跑步过程中不能低估摩擦力的作用。

田径运动径赛项目比赛的目的是以最短的时间跑完相应的距离,它主要由起跑、途中跑和终点冲刺与y现撞线三部分组成。起跑有站立式起跑和蹲踞式起跑两种方法。起跑的目的是使身体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摆脱静止状态,获得最快速度和向前的最大冲力,它是为起跑后发挥最高速度创造条件的一个关键环节。而蹲踞式起跑是运动员短跑比赛活动时普遍采用的起跑方法,参加接力赛持第一棒的人必须采用此种方式起跑,其他快速跑比赛也采用此种方法。这种起跑方法是快速跑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起跑技术。因此,在日常的训练和比赛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起跑的重要性。

二、在蹲踞式起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安装好起跑器。这是为充分发挥两脚后蹬的力量和初速度而准备的。起跑器有“普通式”和“拉长式”两种安装放法,“普通式”的前起跑器安装在起跑线后一脚半(约40至 45厘米)处,后起跑器距离前起跑器一脚半;两个起跑器间隔约15厘米。前后起跑器的支撑面与地面分别成 45度角和70至90度角为宜。“拉长式 ”是前脚距离起跑线两脚长,后脚距离前脚一脚长。安装角度与“普通式”相同。在准备阶段,感到起跑器不合适时可略加调整,总的原则是有利于起动和发挥速度。但千万不要操之过急或马虎大意。

2.克服紧张情绪,专心致志听口令。起跑包括“各就位”、“预备”和鸣枪三个动作。听到“各就位”口令后,做深呼吸两三次,自然、从容地走到或跑到起跑器前,屈体,两手撑地,有力的脚放在前面,另一只脚在后面,然后后膝跪在地上,两手拇指相对,其余四指并拢,虎口向前撑于起跑线后。两手约与肩同宽,两臂伸直,肩微前移超过起跑线,颈部自然放松,两眼视前下方半米处。集中注意力听“预备”口令,听到“预备”口令后,平稳抬起臀部,稍高于肩,身体重心前移,两脚压紧起跑器,注意力高度集中。当听到“枪声”时,两手迅速推离地面,两臂积极用力前后摆动,两脚用力蹬离起跑器。后腿迅速向前摆,同时前腿充分蹬直,身体保持较大的前倾角度,奋力向前冲出。

3.认真把握起跑后的疾跑。起跑后要立即转入疾跑。疾跑的任务是在最短的距离内发挥最大的速度。起跑冲出后,第一步落地不要有任何停顿和跳动现象。前进时,后蹬快速、充分、有力,摆动腿积极前摆、下压,要用前脚掌着地,两臂配合两腿快速有力地前后摆动。疾跑的基本特点是身体前倾较大,频率快,步长逐渐增加,脚的落地点在身体重心投影点附近。随着步伐和速度不断加大,上体逐渐抬起转入途中跑。

为了提高蹲踞式技术课堂训练效率,在正式训练之前,教师还要向学生讲明白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要求。同时,要在训练前开展准备活动,比如进行慢跑几圈、做徒手操、练习俯卧撑或者做低支撑高抬腿等热身运动,目的是为综合练习蹲踞式技术做好辅助工作。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的姿势,注意保持头与肩的稳定、手与臂的正确摆动以及大腿与膝的正确摆动等。为保证完整训练动作的开展,必须进行辅助动作和分解动作的扎实有效训练,薄弱环节多训练,从而增强一节课的训练效果。 编辑:王金梅

上一篇: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几种方法 下一篇:浅谈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