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文录 第15期

时间:2022-09-13 02:21:33

导购员面对的不光足顾客

朱波先生近日撰文提出,导购员与竞品导购员、商场营业员关系没处好,进而影响了销售,在终端比比皆是。

商场往往实行导购员轮流上班制,导购员一般上班8小时,不可能从早9点到晚10点都在岗。这就意味着,每天有5个小时,而且可能是旺销时段,你的专柜没有导购员。

而且,消费者有一个特别怪的逆反消费心理:你说得好听,他反而不相信;但你说得不好听,又肯定无法形成销售。如果有第三个角色来解说,则往往很容易促进销售。

因此,处理好与竞品导购员、商场营业员的关系,会使我们的产品在商场全部营业时间,或者导购员忙不过来的时候,都有人帮把手。

相互诋毁、不良竞争,往往导致顾客都不买。如果与竞品导购员相互照应,则可以为双方的销售都带来好处。

1.一定要跟竞品导购员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他们推荐完成购买后的顾客选择我们的产品。

2.当顾客对你的产品不满意或需要比较时,你可以主动推荐给竞品导购员,这样你给竞品导购员和顾客的印象都很好,尤其是顾客会认为你敢于推荐更合适的产品,或敢于让自己的产品与竞品做比较,说明你对他是负责的。该客户往往会因此再回头购买你的产品。

3.当竞品导购员不在时,你也要主动招呼到竞品专柜的顾客。你做了好事(为顾客服务)别怕竟品导购员不知道,商场营业员或商场经理也会看到的。

4.与商场经理、营业员保持良好沟通,比如多跟他们讨论市场信息、促销建议、消费者需求、投诉意见等,为商场提高销量而积极献策献技。这样更能获得它们的销售支持,比如充分利用商场的免费资源。

如何避免赠品流失

《现代家电》近日刊文提炼了一些应对赠品流失的办法:

一、渠道赠品管理

赠品往往成了经销商可以乱用的东西,或干脆卖了赚钱,或成了挤占经销商仓库的附加品,或被经销商当作其他高利产品的促销品。

防范措施:

1.赠品由经销商出资一半购买,或把赠品变成费用核算给经销商,在其完成企业制定的各项考核指标后予以报销。

2.渠道赠品分多次发放,以减少经销商的库存压力和费用,同时多次发放还能起到“激励”和“物以稀为贵”的效果,更容易达到促销效果,也能促进经销商的销售信心。

3.把赠品同产品结合在一个包装里,直接送达消费者手中。

4.在销售政策、销售协议里增加赠品管理和处罚条例。

二、防范终端赠品流失

1.制定严格的赠品管理制度,在招聘和培训导购员时就要强调这些制度,让他们知道导购员会因此被开除,而不是只在公司做促销活动方案时强调一下纪律。

2.要求导购员做好赠品登记,留下完整的个人资料,促销完成后总部仔细抽查,同时,海报告知登记后的顾客,将有机会抽大奖、赢数码奖品,不但给顾客以超值印象,还能保证促销效果。

3.企业可采取集点赠送,即顾客买了产品后凭发票(电脑小票)或专用对奖券,到公司各地办事处领取(邮寄)赠品。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程序繁琐,顾客还担心受骗。他们更愿意现场拿到赠品。

4.加费赠送,防止导购员、商场工作人员“白拿”。比如顾客买电磁炉,厂家免费赠砂锅,同时只要再加20元就可以又送一高档炒锅。

5.送给卖场的赠品一定要商场经理签字确认。

打掉骗取销售费用的黑手

除了严谨的市场监管和严惩重罚,哪些措施可以帮助你打掉截留和骗取销售费用的黑手呢?赵建英女士近日总结了一些实战方法:

1.给经销商定位,实施收支两条线。在费用支出的流程上尽量避开经销商,经销商可以提出、策划、实施整个促销或市场拓展方案,但在费用管理上只是“会计”,“出纳”由厂家负责。围绕这点,还要执行支出流程和控制流程的两条线。

2.促销用品,专人专管。某企业专业的促销品管理是这样的:其促销品详细分类,A类是公关用品,主要是用于政府客户服务;B类是客情用品,主要用于终端服务人员关系维系;C类是促销用品,主要是吸引消费者。A类和B类客户的促销品管控比较容易,要求经销商必须附有详细的客户清单;C类促销品要与实际销量同比衡量。

3.让业务人员意识到自己就是所管市场的老板,配以透明化且有激励性的薪酬分配体系,同时建设内部独立核算体系,实行分公司(部门)经理负责制,经理有自主决策权。

4.在返利方面,厂家可以调整思路,鼓励经销商节省销售费用。例如经销商一旦保证市场效果,厂商对节约下来的资金进行分成,经销商可以拿到70%或更多。原来厂家拿出40个点的费用,经销商都说“不够”,现在厂家拿出35个点,经销商就会觉得可以名正言顺地赚取多余利润。

5.在业务员的岗位职责上,加入广告费用监控、促销活动全程参与控制、市场推广活动审查等内容,通过绩效考核激发其监督的积极性。

上一篇:化妆品专业店:品牌组合如何生出利润 下一篇:品类数据分析实例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