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乐板眼作大声

时间:2022-09-13 01:34:49

当下一股文化回归的热潮风声鹊起,诸如文化立国,建文化大省,扬文化产业等口号不绝于耳。文化被赋予了许许多多若虚若见的东西。当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里文化的脱节引发的问题凸现出来,人们自然产生了一种文化回归的意识,而回归到中国主体的文化体系中又见仁见智,因而,就这个问题笔者近日找到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听听他对回归传统文化主体的观点和自己的追求。

要有自己的文化

落座之后,他显然很快就寻找到了谈话的头绪,因为涉及文化的问题的确很空泛,但吴院长出口的第一句就是有关文化的自主性的问题,说明这个问题在他的脑海里思考了很久。他说,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能够代表着这个国家和民族主流文化,那样这个民族才能够真正地立起来,比如法兰西文化的考究、英格兰文化的端庄、德意志文化的理性、中国文化的儒雅,这些民族的文化特征就是他们的立世之本,他反问道:“一个民族失去了这个本,那他是什么?”

这个问题当然是不置可否的。然而,他不无忧虑地表示,我们的文化之本在当今市场条件下是否越来越模糊了,娱乐至上搞笑至上的理念正在疯狂地污染着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资源。然而,中国的京剧艺术却在国外受到相当的重视,这种现象说明人家认可的是他代表的是中国的精神,中国的文化特性。如他所言,社会的道义就是主体文化的晴雨表。大量的事实说明极度的重商主义极大地摧残着中国优秀文化的核心,毫无疑问,这个文化核心的偏离必然是通过社会道德的缺失体现出来的。

透明的窗玻璃后面就是城市的天空,北京多雨闷热的夏季一直是灰蒙蒙的。看得出,说到道德的问题他的神情迸溢出激情来,对着外面的天空俨然是一个准备出征的战士,构筑国人的主体文化意识是至关紧要的事情,搞好自己的分内事就是在回归主体文化的建设中作硬功。

在日本一部描写《鞠躬尽瘁诸葛亮》的戏两个月连演67场每场爆满,说明了什么,说明日本人是在从戏里传递的信息吸收中国优秀的文化营养;说明外国人对中华文化的敬重。然而,在京剧艺术的故乡却遭到了人们的冷遇,无论如何,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所以从他时而凝重眉宇间感受到了他的使命意识。

他进一步阐释了他的观点,必须复兴优秀的中华文化,经济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都说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这个文明怎样继承和发扬光大,文化的主体一直在延续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所以,文化主体的氛围能够改变人们的价值取向,这样也就是所说的文化回归。他话题一转,马上表示,作为京剧院院长扎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让京剧艺术承载的民族精神更广泛的传播,在回归中国主体文化的巨大工程中添砖加瓦。从他的谈话中你很快就能触摸到京剧艺术直接承载的中华文化的精神是什么。如果将所有的戏码连接起来,那简直就是一道中华历史的连环画卷。

营造一个根据地

吴院长面目清瘦,一双明眸闪烁出后面的营造者的人格。看到他信心十足的样子,我有意识挑出了有关京剧不景气的话题,看看作为中国京剧龙头的掌班有什么高算。他没有回避这个事实,肯定这是一个现实,依据这个现实他首先设问并回答了这个问题,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你不能不问一问原因,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市场转型初期,一方面是社会要求演出的市场化改革,另一方面演出单位的计划经济管理体系的滞后,使之没有在改革的初期很好的接轨,现在当然还要补上这一课。 对于中国京剧院的改革,吴院长有自己的长远规划。国家为了扶持京剧艺术的发展,中国京剧院被特别保护起来,因而,如何利用中国京剧龙头的位置,发展这一国粹艺术,一定要有一个清楚的定位。于是,他这个掌班决心在面对媚俗演出大行其道的市场上打上一颗钉子、建立一个根据地,然后逐渐扩展自己的地盘,扩大京剧的影响,他戏称“这也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吧。”将中国京剧院历史留下来的资源优势充分的开发与利用,使之成为科研、创新、实验、扩展的基地,不断的向全国的演出市场输送“血液”。攒指而列,背倚北京浓郁的文化基础,档案资源加雄厚科研人才资源,不管是从曲目、剧本、舞台、唱腔、武打等都有实力推出、打造优秀的剧目,加上三个演出团的市场出击,这就是根据地的活力。一个是产品的精良,一个是市场的扩展。这是两个有力的拳头。中国京剧院正在有条不紊地磨练这双拳头,营造这爿根据地。仰视坐落在平安大道上的这桩紫红色的中国京剧院的大楼就颇有意味,现代化的包装和着里面京韵古调既有云移舒展看阴晴的品味。

坚持出新才有活力

传统艺术的保留与发展一直存在两种观点的争论,有人认为只有原汁原味的保留下来才能反映传统艺术的存在。当然,另一种观点就是不断的求新以发展的态度对待传统艺术。吴江认为,保护与发展传统艺术实际上一直是一个变的过程,只有求新才能够提到发展,这是一个辩证关系,在变化的历史过程中,京剧的核心部分自然的保留下来,因而,由于随时代的变化而求新使之有了生命的活力。很多外人以为京剧的市场不好是不求变化带来的,吴院长用事实澄清了这个看法,从徽班进京,喜、富连城社科班的建立到新中国成立系统的戏曲学校,京剧艺术不管从规模还是表演形式一直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从曲调上它既有继承汉剧曲调的特点,也吸收了徽调和四陕曲调的板式特点。从原始的站立式演唱到完整的舞台形式,道具、服装、置景、舞台效果、乐队等臻于完善的京剧艺术形式一直是在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变化的。他反对将京剧艺术博物馆化,那样的态度只能使京剧艺术窒息而亡。回顾京剧艺术的发展不管是从表现形式还是表现内容一直随时代的脉搏完善和充实。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巧妙的演进就是时代催生出来的结果。她为人们提供了更丰富的欣赏资源。求新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吴先生清楚地画了一张路线图;以市场为导向用过硬的艺术占领市场。如何产生过硬的艺术、求新的艺术,无疑这个科研试验基地就是酝酿求新、过硬艺术的母细胞。他特别提醒,以市场为导向决不是以牺牲严谨的艺术核心向时尚靠拢。因为那是危险的,将牺牲京剧艺术的主体。他相信,人们终将认识到京剧的魅力。

信心来自实力

与吴院长的接触给人的印象就是他很忙,在办公室几乎找不到他的身影。他是搞戏的出身,排演场上的每一个招式他都要把关;他是京剧院的“管家”,连离退休的人员加演职员一千多号人的口粮要从咚咚作响的家伙点里敲出来;他是京剧艺术改革的推动者,紧盯着剧场和市场。看到他不住地吸烟,我忍不住提醒他注意自己的健康,然而,对于自己他一笑而过,他不知疲倦的泡在工作上就是要实现自己的信念――打造一支实力过硬的演出队伍,打造国家剧院的品牌。随着一大批老艺术家的退出,京剧舞台出现了更多的年轻人。磨练这支年轻的队伍懈殆不得,他要四处奔波多联系演出,现在光是北京市场每月的定点演出就占了他们演出任务的50%。现在光演出收入几乎占到预算的一半,由原来的年不到100万收入越增到700多万。他自豪地表示,问问演职员他们原来的演出待遇就知道发生了什么变化,收入的增加极大地改善了大家的工作条件。记得我认识的一位演出团长以前向我讲过他是怎样在外地演出时节衣缩食的经历。他反复地叮嘱年轻的演员要耐下心来夯实自己的功夫才有光明的前途。他向我透露一个计划,除了每年要新排二三个大戏还要利用将要建立起来的演出基地――梅兰芳大剧院,加大演出力度争取年出演300场,从而培育出雄厚的受众环境。

当我们行走在二环路车公庄段一幢豪华的演出大楼正在紧张的收尾,这就是“梅兰芳大剧院”。在不远处中国京剧院的那座暗红色的大楼与之毗邻,这个根据地将要蓄发的文化能量显而易见,一聊起这两座建筑,老吴就眉飞色舞,这是他关照成长的两个孩子,他说还有一个孩子更令他倾心,那就是京剧。

未来属于真正的艺术

面对消费文化的垄断环境,吴江以达观的态度踱之,他坚持认为真正有生命力的艺术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京剧艺术诞生200年不管世事如何变化,连绵不绝、蓬蓬勃勃到今天这样完善就是有力的明证。是的,如老吴所言:好莱坞大片培育不出莫扎特和达・芬奇来,真正的大师要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里溢出。

与吴院长聊京剧使我看到了复兴民族优秀文化的希望,愿老吴与他的同事们事业更红火。无疑,真正的艺术是时间的宠儿。

上一篇:巴比伦英雄 下一篇:山登绝顶我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