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荫县积极推进场县共建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时间:2022-09-13 12:51:57

嘉荫县积极推进场县共建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近年来,黑龙江省嘉荫县按照省市部署,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场县共建的新思路、新模式,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动下,积极推进土地流转、代耕作业、高产示范园区建设及农机合作社建设,探索出一条农场与地方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为加速场县双方种植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场县共建的一些做法和成效

(一)三向联动,场县合作由“民间行为”转变为“全民工程”。

一是政府间联动,明确场县共建工作目标。坚持场县共建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年初与嘉荫农场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场县共建工作的主攻方向及任务目标,落实了土地流转、代耕作业、玉米示范园区建设、联合组建农机合作社等重点任务的责任人及完成时限。同时,双方在医疗、教育、卫生、文化、旅游、对俄农业开发、水利等社会事业建设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为今后场县共建工作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为确保场县共建各项任务的顺利推进,嘉荫县与嘉荫农场联合制定了场县共建领导制度、议事制度、交流制度、互联制度四项制度,为今后加强工作联系、推进场县共建任务落实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支部间联动,实现场县双方优势互补。找准嘉荫县部分村屯、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区、作业区之间地理位置相邻、发展方向相近等合作基础,积极组织双方支部之间沟通联系,将场县党建共建纳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狠抓落实,全力推进,逐步形成了以党建促共建、以共建带党建的工作思路和模式,通过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首先是强化保障,完善功能,奠定联建基础。积极构建场县党建共建责任体系,不断完善场县党建合作服务功能建设,突出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全力为场县共建助推加力,为场县党建合作共建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其次是加强交流,优势互补,搭建共建平台。积极搭建场县党建合作的载体平台,加强场县各级党组织之间的联系,相互沟通和交流,取长补短,进一步增进了解、加深感情、增强信任、发挥优势,不断拓展合作共建的领域。再次是通力协作,互帮互助,推进共同发展。通过加强场县党建合作共建,有效整合了双方组织资源,有力地推动了场县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实现了场县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借助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平台,邀请农场技术人员对我县农民进行培训,有效提高了全县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及广大农民科学种田的本领。三是党员间联动,树立场县共建带头人。在场县共建工作中,嘉荫县乡村党支部成员、广大党员自觉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带头进行土地流转、代耕作业的同时,采取党员与农民结对的办法,组织村民代表到农场实地走访,与村民代表谈心交流,帮助其分析对比土地流转、代耕作业后的经济收益,动员农民参与,并带领群众寻找其他致富门路,帮助农民拓宽增收渠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几年来,通过党员的典型带动,使毗邻村屯的农民体验到了土地转包给农场耕作的高收益。

(二)突出重点,场县共建由“单一模式”转变为“多点开花”。

一是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加大土地流转各项政策的宣传,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推进土地向嘉荫农场农机合作社、种植大户、种田能手合理流转。2011年,嘉荫县向嘉荫农场流转耕地30万亩。将土地流转给农场种植后,通过农场的大型农机具作业及先进的生产技术,每亩耕地增产20公斤;我县农民将土地流转给农场每亩租金及各类补贴达到200元左右,仅此一项就比农民自己种植增收60元左右,流转30万亩耕地预计可使农民增收1800万元。此外,解放出的劳动力通过外出务工、从事袋栽木耳种植等生产经营活动,每个劳动力年均收入预计6000元左右。二是积极组织土地代耕作业。通过有线电视、专题座谈会等形式,积极向农民宣传代耕作业的好处,并与农民面对面分析由农场代耕作业的效益,使农民对农场代耕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目前,嘉荫县由农场代耕作业面积达到87万亩。三是以农机合作社推进场县共建。在原有场县合作共建的高新农机合作社的基础上,通过争取省专项资金扶持、县级投入及农民自筹的方式,在嘉荫县向阳乡、常胜乡、保兴乡新建3个1000万元的现代化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并以合作社为主体,引导农民将土地向合作社流转,实现大型机械规模化种植,提高生产效率。2011年嘉荫县四个1000万元合作社共承租土地33.6万亩,其中,高新合作社承租经营土地18.3万亩,三个新建农机合作社承租经营土地15.3万亩。四是在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上广泛开展合作共建,依托双方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建设了一批种植业生产基地,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与农场联合打造了以洪宇油脂公司、华瑞粮油、旭天薯业公司、华玉速冻食品公司等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生产基地建设、原料供应、市场销售等方面广泛开展相互合作,有效避免了双方生产加工企业出现争原料、抢市场的现象,极大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2009年,嘉荫县华玉速冻食品公司与农场种植户签定订单回收合同3000亩,为种植户带来直接经济效益69万元。华玉速冻食品公司这种生产经营模式,不仅有效促进了农场及我县农民增收,而且有力推进了我县的种植结构调整。

(三)政策扶持,农民开展场县共建由“要”转变为“我要干”。过去由于场县共建工作声势不大、形式单一、示范效果不十分明显,很多农民不同程度存在着想干又不敢干、敢干又不知怎么干的思想,大部分农民等待观望、徘徊不前。针对这一情况,嘉荫县通过大张旗鼓搞宣传、田间地头谈效益,使农民对场县共建工作有了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嘉荫县委、县政府抓住农民思想上认可的有利时机,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促进土地流转优惠政策。农民将土地流转给嘉荫农场或本县农机合作社,给予流转土地的农户10元/亩的补贴。农机作业合作社年承租农民土地在1万亩以上的,给予合作社20元/亩的租地补贴,由乡(镇)政府和农机局负责监管租地面积和补贴资金的发放。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引导下,全县广大农民开展场县共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场县共建的各项任务均得到快速落实。

(四)不断拓展合作空间,提升合作层次,努力在全面推进社会共建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近年来,嘉荫农场与嘉荫县优化资源配置,以经济合作为牵动,实现了资源共享、社会共建,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开展文化共建,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场县文化部门除坚持交流互访外,还经常组织文艺演出队伍和文体骨干开展文化演出、体育竞赛等活动,不仅促进了文化资源共享,也极大地推动了场县文化的繁荣。开展城镇共建,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农场以双龙景区建设为试点,采取高层互动定框架、场村协商定措施的方式,全面推进场县共建、场村共建,积极破除体制束缚,吸纳农民进入新区生活,打破身份界限,使其成为名正言顺的农场人。嘉荫县也为在县城购房的农场职工提供方便,在购房补贴上与本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目前,农场在嘉荫县城居住人口达到200人,嘉荫县农民、包括在农场做生意的嘉荫县人在农场购房并居住的也达到了500多人。开展文教共建,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双方经常互派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并放开了招生限制,取消了借读费。由于农场生源不足,停办了高中,学生初中毕业后,大多由县里的学校接纳。嘉荫县在教育教学上一视同仁,为农场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每年农场升入县高中的学生达到100多人。开展卫生共建,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双方不断开展广泛的技术交流活动,农场职工医院为提高医疗水平,经常聘请嘉荫县的专家、医生到农场巡诊,解决医疗疑难问题。同时,医务人员在业务上互相切磋,经常开展经验交流活动,从而使农场医疗水平得到提高,彼此良好的医德医风得到相互传承。

二、制约场县共建深入发展的一些问题

1.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部门和干部没有彻底放下思想包袱,没有完全站在区域一体化的高度来思考和处理问题,还有权力划分、利益分配不均等顾虑,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一些基层的职工群众,有“等、靠、要”思想,依赖性强,不愿走出去积极主动合作。

2.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的不同影响共建发展。由于农场和地方相对独立,产业构建、经营管理难以同步进行,尤其在小城镇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人才流动等方面难以统一规划、统一步调,存在着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地方土地分散自主经营,没有集中连片,农业生产组织松散,影响着农场大型机械的推广使用,影响了生产发展。

3.场县共建项目缺少专项基金扶持。共建过程中一些属于公益性、或短时难以见效的项目,因双方缺少专项资金的投入,只能缓建或不建。这个问题较为突出,只有大力扶持扶助大型共建项目建设,才能更好地推动场县共建向纵深发展。

4.一些优惠政策不均等,束缚了农场的发展。农场一直没有享受“有地有补”的国家粮食直补政策,压力很大。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农场未享受到与地方同样的优惠政策。农发行、工行等金融机构很少在农场设网点,影响了农场经济发展。

5.社会资源共享体系还不够健全。经济社会一体化共建机制还没有形成,无法向纵深发展,经济、社会、城镇建设、文教卫生等没有协调发展,应逐步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式的场县合作模式,推动场县共建工作上层次、上水平。

6.场县党建共建工作的联动效应不强。虽然嘉荫农场管理区与嘉荫县的个别乡镇、村之间建立了联合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活动开展不平衡的问题。但从目前来看,全县9个乡镇仅有红光乡、青山乡与嘉荫农场的安阳管理区、振兴管理区建立了联合党总支部。但受地理条件和资源条件影响,支部之间的融合度还不够紧密,一定程度上靠的是行政手段“拉郎配”,造成“统”得不够深入,存在“联”而不紧等问题。

三、关于场县共建的一些思路和建议

场县共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将场县共建推向深入、推向更高层次,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坚持以下几点:一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场县共建,需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行政组织引导作用,调动合作双方积极性。随着场县共建的不断深入,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同时,应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坚决反对强迫命令和形式主义。二是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建不是援建,必须建立在共赢的基础之上。要充分发挥双方比较优势,统筹兼顾双方利益,选准合作对接点和突破口,在不改变行政体制的前提下,打破所有制、部门和地域界限,整合区域资源,实现合作双赢、共同发展。三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场县共建面临的条件各不相同,所以要针对区位和地域实际,区别对待,加强分类指导,努力从各自基础条件和发展需要出发,通过实施不同共建模式,寻求适合本地实际的最佳合作切入点,坚决反对脱离实际,搞形象和政绩工程。四是循序渐进,稳步发展。要结合开展场县共建的程度和情况,确定阶段性发展目标,立足现有基础,从双方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做起,按计划、分阶段、有步骤组织实施,不搞超越双方发展阶段的活动或短期行为,确保合作共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工作推进机制。一要充实和健全合作共建组织机构,具体负责共建工作的组织推进,层层落实共建责任,狠抓各项工作任务、措施和目标落实,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确保合作共建收到实效。二要积极探索建立推进合作共建的长效机制,重点推进双方职能部门间的对接合作,将合作共建工作纳入部门重要工作职责,突出解决好“两头热,中间冷”的问题。坚持共建联席会议制度,健全重大事项协商机制,搞好分工协作,对涉及场县双方长远发展大计、重大事项和重大问题,要及时协商,共同研究解决。成立专项工作组,专人负责,重点跟踪,全力推进。三要把推进共建工作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完善监督考核,兑现奖惩。加强人才交流培训,建立和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实行干部交叉任职和相互挂职,为推进合作共建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四要加强共建典型和成果的宣传。目前一些干部和群众在思想上存在误区,积极性不高,一个重要原因是实践还不到位,对共建成果宣传不够,因此继续加大对场县共建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宣传场县共建扶持政策、先进典型和成效,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牢固树立“一家人”思想。

(二)继续完善合作共建规划和方案。这是确保合作共建健康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和前瞻性工作。要根据场县共建的进展、程度和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并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充实和完善场县共建发展总体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完善规划,要统筹协调,防止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要兼顾双方的利益和优势,注意与新农村建设进展、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相衔接,切实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要把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和社会事业等各个方面的共建目标、合作重点、工作分工、完成时限、政策措施、组织领导都体现到规划之中,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对已经制定的共建规划和方案,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规划落到实处。

(三)强化政策支持,确保场县共建持续发展。场县共建开展初期,单靠市场手段推动存在一定困难,政府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积极争取上级场县共建资金,重点向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产业化等共建领域倾斜。我们自身也要整合财力,安排配套资金,推动场县共建快速发展。同时,要积极探索信贷资金进入场县共建的合适途径和方式。特别是作为省市一级部门对合作共建工作多指导、多服务、多支持,在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倾斜。特别是对双方积极性高且对区域发展十分有利的项目,要鼓励支持他们大胆实践,给予大力扶持。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嘉荫县财政局)

上一篇:打造现代农业的“聚变”平台 下一篇:两位东方皇帝的艺术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