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时间:2022-09-13 12:50:17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摘要: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担负着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担,要搞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首先要清晰管理机制,在管理过程中要定位准公共音乐教育,从法制的角度引导学校相关行为。

关键词:公共音乐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已成为各级教育部门和广大高校关注的课题。为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部要求全国普通高校全面开展公共音乐教育,为此出台了《全国学校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其中要求高校中从事公共音乐教学的专职教师人数应占全校总学生数的千分之一点五。之后,教育部又于2006年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

一、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管理机制上存在问题分析

1、大学公共音乐教育存在“边缘化”的问题。其具体表现如下,大学公共音乐教育在教育体系内定位模糊,造成课程设置和教师地位“边缘化”。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多年了,李岚清同志就曾多次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做出重要批示普通高校应开设音乐课,包括退休后多次的学术讲座都是与音乐有关的。但迄今为止,公共艺术教育的开设并没有像体育课、思想道德等课程那样有具体可行的文件规范定位,在实施过程中也没有规范性的要求和具体安排,国家教育部更没有把此类课程纳入到教学评估体系中。在这种定位模糊的情况下,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在课程、学时、经费、设施、编制、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得不到落实。公共音乐教育在许多高校处于“边缘”的地位。在大学的公共音乐教育教师或多或少都有过尴尬的体验,因为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师大多上的是学生认为可有可无的公共选修课。

2、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开展受制于校行政领导。有些高校领导重视专业教育忽视公共音乐教育,容易曲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含义,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审美素质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的影响。从现实情况来看,“领导重视”的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开展和具体实施无论在课程的设置、还是教学内容效果等方面都比较好,而相当一部分高校虽然设立了音乐课程,但教学条件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如有的大学至今尚无一间上音乐课的专用教室,和教学用的钢琴。

3、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设置随意性大且单一。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及对公共音乐教育的重视,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建设和师资条件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着课程资源有限、音乐教育设施不足等问题。目前,公共音乐课程设置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由于国家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方面没有统一的要求,高校根据自己的师资情况和教学力量开设相应的课程,一些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公选课设置很不科学,重复严重;有些理论性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如合唱艺术、音乐理论等,由于选课学生少而没有教师愿意开设;有的课程如欣赏类的课,比较轻松与娱乐化,教师抢着开设。

二、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管理机制上改革探讨

1、更新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公共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搞好高校公共音乐课教育,首先要明确定位:公共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首先培养人,培养人格完善的人,再现人类原始活动的精神,发展创造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是一门古老而特殊的教育学科,它在世界教育史的发展进程中, 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许多发达国家一直把音乐教育作为国民基础教育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摆在显著位置。音乐教育之所以使人们关注,因为音乐是文化传统中的一种最辉煌的现象,它使我们能表现出高尚的思想和感情,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2、完善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政策法规与机构建设。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政策法规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完善机构建设的参照和有力保证。它使教育管理部门的意图,通过教育法令和规章得以全面实施,让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进程有法可依,按章办事。针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边缘化”的现状,国家教育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统一规划和领导,完善公共艺术的教育管理体制。如可以借鉴美国、西欧等国家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先进理念,把公共艺术法定为国家高等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如同其他核心学科一样,从规范化、制度化入手,抓好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设工作。建议把音乐、美术这两大类公共艺术鉴赏课规定设置为必修课,并保证一定的课时。公共艺术学科也要像专业艺术教育学科一样制定相应的教学评估标准把公共艺术教育纳入各高校的教学评估体系中,巩固和提高公共音乐教育地位。

3、高校应强化公共音乐教育领导与机构建设。各高校应加强对公共音乐教育的领导,成立公共音乐教育委员会或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的校级领导任组长,定期研究和讨论公共音乐教育工作,高校要建立健全公共音乐教育教研室或公共音乐教学部,并归口教学管理部门负责,设置专人管理,以利于将公共音乐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健全的管理机构应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办法,由负责人制订每年的活动计划。保证公共音乐教育课堂的各项实践活动常年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明确教育评估内容,采用网上评教、同行互评、专家督导组评价等多种方法综合评定,将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等同于如体育、思想道德等学科重要的地位。同时要加大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投入,教育场地、设备、设施这些必要的教学条件是开展公共音乐教育的物质保证,高校应在年度经费预算中列入公共音乐教育经费,确保公共音乐教育经费逐步提高,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要求和规定。

4、完善公共音乐教育学科体系。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要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必须通过音乐及相关学科理论的教学增强大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通过专业技能技巧的培养增强大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通过音乐的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应变能力,通过新学科、新的思维方式增强大学生的创造力。音乐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它与各学科及各种思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要让学科的交叉性作为公共音乐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方向。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这是大学生创新能力与文化视野的需要,对其他不同学科的融合研究是贯彻实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繁重而又艰巨的任务,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

作者单位:裴龙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裴虎 何利 湖南农业大学

上一篇:浅谈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下一篇:徐州市小学生学校心理压力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