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本(中国),中国广本?

时间:2022-09-13 12:38:06

广本(中国),中国广本?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2010年广州本田将成为国内第一家拥有自主品牌的合资车企

2010年,广州本田的自主品牌汽车要在国内全面上市。

2007年7月中旬,广州本田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仪式在广州香格里拉酒店举行。广州本田总经理大河原荣次正式宣布,首期投资20亿人民币的广州本田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将承担广州本田自主品牌研发任务,自主品牌将摆脱本田“H”标识,启用全新标识,第一款新车将于2010年正式投产。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广州本田将成为国内第一家拥有“自主品牌”的合资车企。届时,在中国自主品牌的轿车中,能与国际著名品牌并驾齐驱的,也许就是出自广州本田,虽然我们尚不知道奇瑞、吉利、比亚迪今后能否驶入世界汽车制造行业的第一阵营,但本田目前就已然是第一阵营中的佼佼者。

惟一的问题也许是我们该如何看待合资与自主。一款从头到尾在中国开发、冠中国品牌但由中外合资企业研发的轿车,消费者会认为这是中国的自主品牌吗?为什么独有本田敢为天下先?

在中国以“一心一意”的态度搞汽车的企业太少,搞独自研发的更少,如今本田来了,它给中国汽车制造业投下的疑问太多。

如果放在五年前,这样的消息一定会被人当作天方夜谭。然而时至今日,当传言变为事实,让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广本的自主研发规划。

另类广本

国内主流合资车企的自主化进程,无外三种模式:其一是通用和上汽联合成立的,为合资企业服务的独立研发中心,也就是常说的“泛亚模式”;以上海大众为企业代表,在引进吸收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开发能力的“联合开发型”算是其二;第三种类型比较普遍,是在引进车型的同时根据中国实际情况进行再开发,也叫做“二次开发型”,以神龙、一汽大众等多数合资车企为代表。

而广本不属于以上三者之一。据了解,早在五个月前,注册资金1.8亿元人民币的广本研发公司就已经成功注册,首期投资的20亿元人民币完全由广州本田承担。至此,广州本田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成为国内第一个由合资企业独立投资、以独立的法人模式进行运作的汽车研发厂家。

“我们是在合资企业的体系内进行自主研发,依靠的是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产生的内生力量,而不是外部‘嫁接’。”广州本田副总经理付守杰直言不讳。

根据广州本田的自主研发规划,自1998年成立以来经历三个阶段。其中“引进消化”的第一阶段和“对引进车型的改进研发”的第二阶段已经完成,分别是以国产化率达到85%以上和新下线的“新奥德赛”与“新雅阁”为标志。“这两个阶段是为最终做整车的自主研发做的技术储备和必要积累。”付守杰介绍说。

“没有系统研发体系和真正研发能力的合资车企只能算是一个生产工厂。”对于付守杰来说,自主研发是广本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性一步。历来重视研发的他,面对新公司董事长一职,感触最深的是一种责任和使命。“2010年就在眼前,给我们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广本必须做得比以前更好。其中人才要自立,研发更要自立!”付守杰语气很坚定。

据了解,广本的“人才自立”不仅付守杰一人。 火田季延出任总经理一职,原研发中心副所长吴庆宏担任执行副总,同时原研发中心的技术精英也将成为新成立的研发公司的骨干。“人才问题是广州本田发展自主品牌的最大难关。我们除了内部培养以外,将会在海外招聘一些专家,同时,本田方面也会派出一些专家来辅助我们的研发。”付守杰表示,广州本田已经建立了相应的人才发展体制,以改变自主研发人才匮乏的局面。

与此同时,广本自己的发动机项目获批,更是给付守杰和广州本田注入了动力。“这样,广本将来的新车型就有了自己的心脏。”付守杰对广本自主研发和创造自主品牌的能力没有丝毫怀疑。

现在回过头来看,从1998年7月成立研发中心到2007年7月的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的尘埃落定,9年时间里,广州本田完成了从加工制造、量产销售企业向“研、产、销”一体化的新型的合资企业的转变。

“广州本田汽车研发公司的成立,对于逐步培育自身的整车开发能力和自主品牌的开发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汽集团总经理兼广州本田董事长陆志峰在出席庆祝仪式上表示,研发公司的成立会使广州本田进一步完善其企业体制,为将来的发展打下更坚实、更科学的基础,可以说广州本田汽车研发公司的设立,对广州本田的发展乃至广汽集团、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主义”之争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夜之间,沉默许久的、以广本为代表的合资车企再一次被推到了争辩的风口浪尖,广本的自主革命随即引发了业内的大讨论。焦点有二:真伪之辨,即合资车企的自主品牌是真自主还是“伪”自主;能力之说,即合资车企是否有实力创造自主品牌,自主造车是在玩文字游戏还是又一场混淆视听的“秀”。

“对于广本的自主品牌是不是自主的问题,要从长远来看。”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王建钢表示,如果说,只有产权的百分之百才叫自主,那么戴姆勒和克莱斯勒当年的合资、日产和雷诺现在的联盟从开始便是一个错误。对于广州本田来说,从之前中方在品牌上零的产权到未来百分之五十,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进步呢?

对同一件事,各方观点不一,本无可非议,但将争议集中在到底是不是自主上,便还是陷入了“主义”之争,着实没有太大的意义。王建钢表示,合资企业作为一个经营实体,业绩和效益至关重要。无论是合资还是自主,都是企业发展的手段。

汽车业作为是一个产业,它的发展受制于法规政策、市场环境等诸多外力;也受制于技术支持、资本支撑、平台开发、内部管理和营销渠道等多方内力。然而,汽车研发更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系统过程,车企要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具备高水准、专业化、稳定可靠的自主研发能力,形成自主品牌,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同时还要受到上述“内力”、“外力”的约束。

面对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我们很难用真与假、对与错、成与败这样过于绝对化的字眼来形容合资车企自主造车的做法。我们能做的是,在没有明显错误的行为面前保持冷静思考、客观评价的态度和品质。

“对于没有明显错误的合资车企自主造车过程,我们需要等待时间的验证。”王建钢认为,中国的汽车企业自主造车是历史的选择,当然这里也包括合资企业。广本的自主产品同合资产品如何同时生产,同日方合作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都是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

当前众多合资企业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的原因非常清楚,是中国市场发展的需要。无论从研发成本、效率,还是对本土化市场的角度考虑,将研发重心落到中国,无疑是市场竞争新形势的需要。这也说明中国市场对外资公司而言,战略地位提高了。

而在这样的合作关系中,中方研发能力到底能得到多大的提升?王建钢表示,这一点取决于中方人员的掌握自主的决心,以及其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也不是做做表面功夫就可以达到的。

“广本研发公司的成立,会使广本长期受益。”王建钢说,毕竟广本的现有车型比较少,过于单一。作为合资企业,推出自主品牌,可以让政府部门对于广汽集团产生良好的全新印象,同时也看出本田独有的魄力。对中方而言,可控制成本、掌握核心技术;对外方而言,他需要借助中方对加强本土化市场的理解和掌控能力。

“可以说,广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走得更为彻底

占地面积600万平方米的广州本田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位于广州增城,根据大河原荣次介绍,整个研发公司的规模是按照本田日本的研发中心建造的,将配套建设包括风洞试验设施、障碍物碰撞实验设施、无线电暗室等汽车产品的开发测试设施,以及包括快速路面高速路面的综合试车跑道。预计公司的办公楼于2008年内,试车跑道于2009年完成。

尽管自主研发的路上,广本的前面有上海大众,有泛亚模式,可研发公司法人地位的完全独立以及自主品牌的独有性,使广本走得更为彻底。

“要明确,这个自主品牌既不属于本田,也不属于广汽,而是广州本田的,产权归广州本田所有。”广州本田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季延总经理在接受《经济》采访时强调,“广本的自主品牌建设和广汽的自主品牌建设是没有关系的。”他告诉记者,Honda 中国汽车事业的核心是以广州本田等为主的合资企业,推进合资企业的发展是Honda中国事业的发展所不可缺少的。“这也是我们经过25年的中国事业的经验总结出来的结论。”

据了解,目前日本本田在全球有5大研发中心,除本土之外,以美国本田研发中心规模最大,而新成立的广本研发公司将成为本田在全世界的第六个研发中心。“广本模式”似乎与本田在美国发展模式相似,即“当地生产提高本地化率本土研发打造全新品牌(Acura)”,但不同的是,广本成立了独资的研发公司,并且新车也将悬挂全新的LOGO。广州本田新品牌是否会像Acura那样呢?火田季延表示,广本新品牌产品将在自有渠道中销售,未来是否会纳入本田体系成为第三品牌并有相应出口,还要看其市场表现。

“新品牌的平台将会尽可能和本田现有平台实行共享,但是未来肯定会朝着建造新平台的方向发展。” 在火田季延看来,广本的平台建设是自主品牌能够站得稳、走得远的关键,“新车型的开发将由本田技研研究所支援,以广州本田为主体,研究开发把握中国市场需求的独立的商品,销售将使用广州本田独立的品牌,有别于一直以来使用的本田品牌。”

(本刊记者陈言对此文亦有贡献)

上一篇:“创意市集”,新的商业神话? 下一篇:天津国际车展:中国进出口汽车的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