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中的金代佚诗佚文考

时间:2022-09-13 12:33:48

金代诗歌总集始自元好问所编《中州集》十卷,并收251个诗人的2060首诗作。元氏编辑此书的目的是以诗存人、以诗存史,由于它不收时人作品,包括元好问在内的一大批诗人的作品都遗漏在外。清人郭元釪编《御定全金诗增补中州集》七十四卷,在《中州集》的基础上进行增补,既包括元好问、刘祁等《中州集》未收者,又包括《中州集》已收尚可增补作品者。该书取材范围较广,包括断简残篇、山经地志、川泽纪闻,但遗漏了《永乐大典》、《道藏》等资料中的金诗。今人薛瑞兆、郭明志重新编纂的《全金诗》收作者534人,诗作12066首,大大超出了前面两部金诗总集。其后,阎凤梧、康金声主编《全辽金诗》又有所增补,收金代作者716人,诗作8299题、11662首。

清人庄仲方编辑的《金文雅》十六卷是编辑最早的金代文章总集,但该书辑录范围有限,其后张金吾编《金文最》一百二十卷,收罗至广。在此基础上,今人阎凤梧主编的《全辽金文》从地方志及碑刻中增补了大量文章,收录金代作者558人,文2546篇,比张金吾《金文最》增收作者102人,文948篇。

近十年来金代文学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要想不断深入,既需要更新学术理念,也需要拓展新的资料。本文以最后编订的《全辽金诗》、《全辽金文》为准,从地方志中辑佚金代诗歌6首,文章13篇,并加以必要的辨析,希望有助于金代文学的研究。

先列金代佚诗6首,为新编《全金诗》、《全辽金诗》失收。

1.元骆天骧纂编《类编长安志》卷九《胜游》记载,“草堂,姚秦逍遥园也。”赵闲闲诗曰:

凭谁守语草堂灵,我是无尘有发僧。一见圭峰如旧识,佀缘曾继祖师灯。

赵闲闲,即金人赵秉文,字周臣,号闲闲,曾任礼部尚书。《类编长安志》收录赵秉文诗,或称赵尚书,比如卷九游石氏园题诗;或称赵闲闲,比如同卷游樊川晚浦诗,均可在《闲闲老人滏水文集》检得,可证此诗为赵所作而文集未收。据元好问《闲闲公慕铭》,赵秉文晚年录平生诗文,凡涉及佛、老二家者不入文集,此诗盖因涉及佛教而被摒弃于集外。薛瑞兆、郭明志二先生《全金诗》据《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四十七册收录赵秉文《游草堂》二首,其校记曰:此题共五首,另三首即《闲闲老人滏水文集》卷九之《草堂》和《翠微寺二首》。实际上赵秉文游草堂还有这首诗,应予增补。

2.清朱樟修、田嘉榖补辑《泽州府志》卷四十八《诗》收录赵秉文《敦谕讲经情虚大师孙仲远》二首:

山阴道士留鹅去,缑岭真仙跨鹤来。一味清闲是仙职,请师管领上清梅。

新贮元都宝藏经,璇题敕赐少霞铭。周朝藏史犹曾守,莫献琅亟手自扃。[1]

孙仲远,为金末道士,李俊民《庄靖集》卷四有《寄大师孙仲远讲道经》:“鹤骨仙人别后臞,无由得近啸台居。我师不了孙家事,绛帕蒙头说道书。”

3.库增银修、杨谦纂,民国二十二年(1933)《陵川县志》卷十《杂录》记载,武文端公及第时梦见家中梅花盛开,侄天佑、天和及第时,他又有此梦,喜作口号曰:

科第蝉联父子间,龙颔谁道取珠艰。年来频献梅花梦,最上一支谁敢攀。

武文端公即武明甫,字无疑,号太虚,陵川人。弱冠登海陵王贞元状元及第,累官户部尚书。卫绍王大安三年(1211)卒,谥文端。生平见金李仲常《特赠金紫光禄大夫上护军户部尚书太子太保太原祁侯赐谥文端无疑武公墓表碑铭》(《金文最》卷八十七)。

4.清景日昣撰《说嵩》卷三十《风什》收录释承燮《复继仲宁堂头韵》:

门外曹溪路不赊,炷香烟缕袅风斜。元磊落鉴冰雪,花翰清新燦綺霞。祖刹金灯风续焰,少林铁树雨开花。庭前大石圆如豆,一点难侵意转嘉。

释承燮,生平不详。

5.清豫谦修、杨笃纂《长子县志》卷三《地理志》“方山条”从旧志收录金无名氏诗:

车轮马足遍人间,岂意穷荒逢此山。便欲栖迟成地隐,始知空阔破天樫。松声万壑秋风急,石径千盘暮雨斑。为报草堂真碧眼,莫教辜负个中闲。

再列金代佚文13篇,为《全辽金文》失收。

1.清方家驹、庆文修,王文贞纂《汾阳县志》卷十二《艺文》收录金汾州节度观察使许安仁《毕宿庙记》:

河东形胜之地,风劲气寒,比太行之东不知高几千尺也……

据该记,毕宿庙为祈雨之所。许安仁(1129-1205)字子靖,河间乐寿(今河北献县)人,为许古之父。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进士,历仕礼部员外郎、汾阳军节度使等职。生平事迹见《金史》卷九十六、《中州集》卷三。

2.清林荔修、姚学甲纂,乾隆《凤台县志》卷十三《艺文》收录许安仁《宋旌忠庙敕牒跋》:

宣和间,进士浩天泽得前件黄牒以主其祠……

宋旌忠庙敕牒的内容不详,此牒流传至金代,郭景昭求许安仁书之,他为褒崇忠义而作。跋文末署金明昌五年,即公元1194年,许安仁时任朝列大夫泽州刺史。

3.乾隆《凤台县志》卷十三《艺文》收录必兰阿鲁带《请泽州隶昭义军疏》:

近奉明诏,缮完州县……

必兰阿鲁带,生平不详,他为保城御敌,而请求泽州隶属昭义军。

4.乾隆《凤台县志》卷十三《艺文》收录吕天锡《跋赵君卿、路安止游琵琶浤倡和诗后》:

夫泽之为邦也,久矣……(《乾隆凤台县志》卷十三《艺文》,第267页,无此人,辞典无)

泽州太行山有崆峒之险,邠州节度使赵公与防御路公游琵琶院,赋诗,张彦瓌等人请吕天锡为这些诗作跋。

5.民国《陵川县志》卷十《杂录》收录崔莆《崇安寺舍利记》。

该文记载,金代有人在崇安寺发现佛宝舍利,唐懿宗咸通八年(867),陵川县令崔琛建塔安葬。泽州判官崔莆亲历此事,于金泰和八年(1208)作此记。

6.民国《陵川县志》卷十《杂录》收录郝天佑《崇安寺佛宝舍利记》:

佛宝舍利屡有异光,现于寺西南隅……

郝天佑,生平不详,该文所记崇安寺佛宝舍利与崔莆所记为同一件事。

7.雍正《泽州府志》卷二十《坛庙》收录韩士倩《重建显圣灵应碑记》:

唐天后长寿中,……

白龙庙,系唐代敕建,求雨灵验,唐宋间屡有记载,每年四月三日祭祀。金泰和年间双溪遗老韩士倩作记。韩士倩,字彦广,号虚白道人,据此碑记,又号双溪遗老,泰和二年(1202)前后在世。

8.清恩端、锡良等修,武达材、王舒萼纂《平遥县志》卷十《古迹志》收录冯矢杰《桃源忆故人词跋》:

董公左丞旧治是邑,……时泰和戊辰前四月中旬后二日寓汾进士冯天杰谨跋,昭信校尉行汾州府平遥县尉刘镇立石。

该文为冯矢杰为董左丞《桃源忆故人词》所作跋。董左丞即董师中,字绍祖,洺州(今河北永年)人,皇统九年(1149)进士,曾任平遥丞等职,终尚书左丞。《全金元词》金代部分无董师中,其词佚。据该跋,冯矢杰为进士,泰和八年(1208)前后在世。

9.《平遥县志》卷十《古迹志》收录李士谦《寿圣院古柏诗跋》:

长老信公题此诗于东轩壁间……

《寿圣院古柏诗》指普信(休庵释)《寿圣院古柏诗》[2],长老信公即指僧普信。该跋对普信此诗作了较高评价,是金代难得的诗评资料。跋文末署泰和丙寅,即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

10.《汾阳县志》卷十二《艺文》收录金汾州观察判官王遵古《昌宁宫记》:

古金天氏之子曰昧,为元冥师。台骀,元冥之少子也,能业其官……

据记,庙始建于唐贞元九年,昌宁之封自后唐石晋始。金大定十三年(1173),汾镇葛侯祈雨成功,汾州观察判官王遵古乃为此记。王遵古,字元仲,辰州熊岳(今辽宁盖县)人,王庭筠之父,官至翰林直学士。生平见《中州集》卷三王庭筠小传。

11.《汾阳县志》卷十二《艺文》收录金同知汾阳军节度使雷志《文湖神庙碑》:

大定癸卯十一月,仆祗命佐治是邦。阅视图经,城之东十里有文湖,东西一十五里,南北八里……

据记,文湖为当地居民提供渔耕之便,因此建有庙宇。大定二十三年(1183)雷志来任汾阳军节度使,才重新建碑,作此碑文。

12.《汾阳县志》卷十二《艺文》收录雷志《三贤祠记》:

战国诸侯皆以征伐战胜为事……

三贤指战国时魏文侯、段干木、田子方,雷志有感于贤主屈节待士,乃作此记。

13.《泽州府志》卷四十八《诗》收录李晏《海会寺宴集并序》。

《海会寺宴集》诗已收入《全金诗》、《全辽金诗》,但诗序《全辽金文》失收。序末署“大定五年四月四日李致美题”。李致美即李晏,号游仙野人,泽州高平(今山西高平)人。金熙宗皇统六年(1146)登经义进士第,曾任岳阳丞、翰林直学士兼太常少卿、礼部尚书、沁南军节度使、昭义军节度使等职,生平见《金史》卷九十六、《中州集》卷二。李晏在阳城与何虑、杨之休、郑辉、刘庭彦会集,以“禅房花木深”为韵,各赋一篇,该序即记此事。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期成果,项目编号:10YJC751116。)

注释:

[1]“琅亟”当作琅函,《闲闲老人滏水文集》亦未收此诗。

[2]普信:《寿圣院古柏诗》,见于《平遥县志》卷十一《艺文志下》,又见于雍正《山西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李卫锋山西省吕梁学院汾阳师范学校032200;张建伟太原山西大学国学院030006)

上一篇:作为语音研究与教学得力工具的英语语音语料库 下一篇:浅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成效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