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画山水的历史记忆

时间:2022-09-12 11:38:01

如画山水的历史记忆

两年前,我来过老虎洞山。这座位于杭州市萧山区闻堰镇东2.5公里、临湘湖而卧的小山不高,但山势起伏、林木苍翠,有别致的游步道贯穿其中。从山上眺望湘湖,美不胜收。

老虎洞山得名于越王勾践在此遭遇老虎的传说。在老虎洞前方一个古朴的亭子里,明代学者刘宗周留下一副对联:此地曾传尝胆事;我来犹忆卧薪人。

这次我又登临此山,爬上相隔咫尺的另一座山峰——华眉山。这华眉山如今有了另一个名字,叫老虎洞遗址发掘现场。与两年前登山怀古不同的是,之前找寻内心遐思,这次直接面对历史。

机缘巧合:保护的序曲

“对老虎洞华眉山的发掘要从今年3月说起。”见证这次完整考古的萧山区博物馆馆长施加农向我讲起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当时华眉山下这块土地是一片茶园,按照规划拟进行房地产开发建设,但在清理地面植被时,大约在地下30厘米的深度,有文物陆续被发现。“这里埋藏的文物非常浅,如果机械化施工队伍一进来,马上就会被全部破坏。”施加农不敢多想后果。

“湘湖周边是众所周知的跨湖桥文化和古越国文化集中地,所以调查勘探势在必行。非常幸运,这也是萧山第一次在文物密集区施工建设前、由文物部门进行保护性的前置审批。”施加农说。

随后的3月21日,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萧山区博物馆的考古队员正式进驻这片坡地进行系统发掘。认真工作4个多月后,重大的考古收获终于在7月底公布于世。而原本古雅神秘的湘湖文化,又因为此次发掘更添色彩。

意外之喜:发掘的别调

在遗址发掘区里,我看到的是一片黄土中有34个被抢救性开挖出来的大大小小的墓葬,其中有土坑墓9座、砖室墓25座。它们有的就造在居住遗址土壤层上,有的散落在遗址周边。之前发现的各个时期文物,都已经发掘清理出来,并送到考古研究所进行详细的分类、修复、研究。

杭州市考古研究所考古二室主任、也是这次发掘工作的主持者杨金冬告诉我,这里地势北高南低。土壤层由北向南逐步变厚,其中西面25座砖室墓大多遭到了严重破坏,随葬品被盗墓者洗劫一空。所幸东面的土坑墓保存比较完整,没有盗掘迹象,所以文物也是在东面发现得比较多,给后人保留了丰富的信息。

杨金冬说:“根据墓葬形状和随葬品,初步判断土坑墓的年代为战国、西汉和东汉初,砖室墓的年代为东汉、六朝、唐五代、宋代和明清。”让人兴奋的是,这次发现的墓葬中,有些形制非常特别,属于首次发现,颠覆了人们对于那个时代墓葬的传统的认识。比如有一座墓室顶上做成了八边形。“当时发掘的时候,看到这个形状的石块堆砌后,我们激动极了。”杨金东说,还以为挖到了一个塔基或者某个地宫的入口。结果挖开来,下面是两个石棺。虽然少了一开始的激动,不过,还是很振奋人心的。“在杭州是第一次发现。”还有一座三国至西晋时期的砖室墓,修筑了排水沟,但是排水沟的末端却是往上抬起,根本起不了排水的作用。“难道古人把这个通道当作是灵魂升天的一个出口?”杨金东猜测。“此外,从这里出土的各个时代墓葬规格来看,普通平民是没财力葬在这里的,至少是那个时代比较富裕的人,才能拥有这样档次的墓葬,所以可以推断老虎洞这块区域是当时的‘风水宝地’。”

价值非凡:岁月的内涵

比起形制新颖的墓葬和各种出土随葬品来,这次老虎洞遗址发现的商周、春秋,直到战国初期人类活动的遗迹,才是真正的重头戏,是让考古专家们兴奋的焦点。

其中,最直接的证明就是考古工作者们在灰黄色的土层中,发现了夹砂红陶、泥质灰陶器、骨器和铜器等生活用具。这些器物的使用年代,最早可以追溯到良渚文化时期,最晚也在战国。比如鸭形壶,是夏商时期特有的器形;比如原始豆(一种容器),它最底下的圈足做了几个开口,这是商代的特色;再比如蚁鼻钱,这是春秋时期楚国的货币。

此外,我还在考古队员清理的一处遗址上,看到了密密麻麻、大小不一、有如马蜂窝一般的小洞。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郎旭峰告诉我,这叫柱洞,这次探明的1万平方米遗址里,已经发现了66个。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直立柱洞,洞口基本都是圆形,洞底呈圆锥状。大多数柱洞洞口的直径为20至30厘米,最大的一个柱洞洞口的直径为南北向68厘米、东西向56厘米。大多数柱洞深度在15至25厘米之间,最深的一个达53厘米。

根据研究,这些柱洞是古人用来固定木头的,是古人建造房子的基础,有点像我们现在的房梁。这些柱洞都是成组分布,考古人员一共发现了8组柱洞群,这意味着这里原先应该有8间屋子。有些屋子还能判断出是“复式结构”的,有点像吊脚楼,下面一层是悬空的,用来防潮防水,上面才住人,有些屋子可能还是连在一起的。有的柱洞被新的柱洞给打破,可以推测出这里可能是经过了多次建造或者修整。

这就说明,在战国以前很长的一段时期内,老虎洞周围是一个村落。村民们聚集在一起生活,共同抵御自然灾害和野兽的侵袭。

面对丰富的成果,郎旭峰激动地说:“老虎洞遗址的发掘打开了一扇商周时期考古的大门,为深入开展历史时期考古工作提供了众多极为重要的线索。”他说,我国历史上有关商周的记载,大多集中在中原地区,考古挖掘也多在北方。所以老虎洞遗址是杭州乃至浙江第一次大规模发现商周时期建筑。这不仅填补了杭州地区商周聚落考古的空白,也为研究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提供了直接证据。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上一篇:中秋之夜的异国情思 下一篇:越布衣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