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当前我国面临的通货膨胀

时间:2022-09-12 11:34:37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得出结论: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与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共存,并由此针对不同类型的通货膨胀,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通货膨胀 政策建议 成因

一、当前我国面临通货膨胀的成因

我国经济经历了连续5年高增长、低通胀之后,2007年7月,中国的广义消费物价指数突然跃升到5.6%,由此拉开了新一轮高通胀的序幕。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与控制通货膨胀之间的困境,而走出这一困境首先要对高通胀的成因做出正确的判断。

对于此轮的通货膨胀,国内经济学家主要有以下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是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所致。其一,输入型的通货膨胀,当前国际市场以“两油”(石油和粮油)及铁矿石为首的国际资源价格上涨是导致我国国内通膨的主要原因。根据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经济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经达到了60%,尤其是一些基础能源的进口,国际市场价格的高企,必然导致依靠进口能源生产的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进而通过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向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传导,造成CPI持续走高。其二,认为是结构型的通货膨胀,认为当前促使我国物价上涨的因素包括工资成本的上升和资源价格改革,因此,是局部的结构性通胀,而非整体性。珠江三角洲地区三年来一直处于劳动力短缺状态,这实际上反映了珠三角地区没有将工资提高到市场均衡水平。这是中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转折点。直到两年前,这一地区的工厂仍能确保招到工人,然而经济发展与年轻劳动力储备的减少,使市场发生转折。未来,工厂要发展,就必须提高工资。再者,最近一年,公务员工资全国性普遍上调,使相当一大部分群体的收入上升,劳动力成本逐步提高。

另一部分学者认为现阶段的通胀是过度需求型的通货膨胀。由于我国实际的GDP增速已经超过了潜在的经济增长速度,表明存在过度的需求,而过度需求主要体现在国内房地产的过度投资及出口增长速度过快。多年来,住房价格一直以10%左右的速度上涨,大城市中房价的上涨速度则更快。房价高企,将社会上更多的资源吸引到房市,并进一步导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不合理的需求推动了钢铁、水泥、建材等一系列行业投资的增长,成为国内经济过热的源头。另一方面,由于来自于国际市场的旺盛需求,带给我国巨额的贸易顺差,央行将外汇流入变为国际储备的同时,也向经济中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基础货币的增加,使过度需求成为可能。

二、应对挑战:针对通膨性质对症下药

判断通货膨胀的性质,是“对症下药”的前提条件。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当前我国经济中两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压力均存在,并且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例如,由于房市价格高企,更多的资源流向建筑业部门,尤其是农民工。这样一来,耕地养猪的劳动力减少了,使农产品的供给减少,推高农产品的价格上升。由此,过剩需求带来的成本推动型通胀形成。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来控制通胀。

首先,对于成本推动型的通胀,一方面运用财政补贴的手段,补贴城市低收入者,减少由于通胀而带来的福利损失,保持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政府要通过调整能源价格,消除价格扭曲,减少由于能源短缺带来的经济效益的损失。当前由于成品油价格受行政干预,与国际价格严重脱节,造成了市场资源配置的短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必然会对经济的长期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当然,能源价格的上调,将进一步增加通胀的压力,但是改革必然会给经济带来“阵痛”,忍受短期的高通胀,可以降低长期因价格扭曲造成的经济低效率,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其次,过度需求型的通货膨胀成立的前提是有足够的流动性支持,换句话说,要控制通膨,就要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控制经济中的过剩流动性。当前,经济中的流动性主要来自外汇占款,大额的外贸顺差使央行投放了过多的基础货币。自2007年以来央行利用提高存款准备率、提高利率、发行央行票据等冲销手段回收了一部分流动性,但是代价高昂。并且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危险信号,购房者的观望态度使房地产业“有房无市”导致开发商的资金断裂使其不能偿还银行的巨额贷款,银行系统面临严峻的考验。由此看来,金融系统需要注入流动性来缓解危机。然而,注入流动性又会给通胀带来压力。因此,笔者建议治理流动性应从汇率入手。原因在于,现行的“小步快跑”的汇率政策给投机者以保证,保证人民币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走高的趋势,从而投机热钱通过各种合法的和非法的渠道流入中国,造成外汇储备的激增,迫使央行向经济中注入更多的流动性。因而,将人民币升值一步到位,从根本上消除热钱流入的动机,从源头上遏制流动性泛滥的根源是当务之急。而升值一步到位最大的担忧来自于对我国依靠廉价产品赢得国际市场的外贸企业竞争力的维护。长期以来,我国的一些企业缺乏长远的眼光,只要能赚到微薄的利润就会选择维持经营下去,缺乏创新的动力。人民币小幅快跑政策的初衷就是出于对其的保护,防止人民币大幅升值带来的贸易价格条件的恶化。但事实上,小幅快跑的政策不仅没有保护外贸企业,反而使外贸条件进一步恶化。国内通货膨胀使人民币对内贬值,再加上美元的疲软及外贸顺差带来的人民币名义汇率的持续走高,使外贸企业的购买力进一步下降,从而外贸企业在购买力方面的损失不亚于一步到位的升值对其带来的冲击。由此看来,汇率制度的改革是当前阶段治理流动性过剩最好的办法。

再次,政府应通过释放出强有力的信号,表明反通胀的决心,消除公众形成的通货膨胀的预期。因为通过膨胀存在惯性,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微观主体,会竞相提高竞争价格从而免受高通胀对利润的侵蚀。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较低的通货膨胀预期更有利于决策者在通胀与失业之间做出权衡取舍。因此,政府可以通过表明坚定的反通胀决心,从而使下一轮的控制通膨的代价降低。

三、结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超过9.8%,经济总量已经上升到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然而,经济总量的“一路凯歌”并不表明经济的运行是健康有效的。所以,在长期来看,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制度方面的问题,包括金融制度的完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进行金融系统的改革,使资本流向最需要的行业及领域;完成产业升级,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从价值链的角度出发,加大科技创新、研发力度,建立健全自身的营销渠道。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国民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福利增加。

参考文献:

[1]余永定.2008年中国经济:应对三大挑战[J].国际经济评论,2008,(5-6):5-9.

[2]钟伟.强制性的危机调整或许将在三年内发生. 财经界.

[3]孙明春.2008:中国货币政策的困境[J].国际经济评论,2008,(1-2):32-34.

[4]谢国忠.世界经济滞涨,债市十年熊市开始,高通胀周期叩门.中国报道周刊.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大学)

上一篇:“电教化”手段也是煤矿安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下一篇:中国饮食文化翻译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