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兴趣·方法·习惯

时间:2022-09-12 11:25:19

小学生阅读:兴趣·方法·习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语道破博览群书、把书读透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呢?对此,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万变不离其宗。通过梳理古今中外名家读书心得,结合自己多年来读书体会,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从“喜欢”出发,激发阅读兴趣

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首先应从兴趣入手。如果学生从心底喜欢读书,有浓厚的兴趣,自然会对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产生积极影响。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设立班级图书角、进行亲子共读、开展读书活动、展示读书成果等。只要是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一定会琢磨出很多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刚刚开始读书的小学生,首要的激发其读书兴趣的方法应是降低“读书要求”。比如:在书籍选择上不要一味强调思想性、艺术性;只要学生愿意读,读来生动有趣,价值取向较为积极即可,其他读书方面要求亦是如此。其次,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一定要贯穿学生读书活动的始终,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一直对读书保有浓厚兴趣,才有利于小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形成。此外,为小学生提供或指导家长购买适合孩子年龄特点、孩子喜闻乐见的书籍也很重要,只学“屠龙之技”,却无龙可屠,怎么能让学生喜欢读书并养成习惯呢?

讲究读书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方法和习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学生对读书保有兴趣的基础上,要有目的地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读书方法指导。读书方法的选择,应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不宜贪多求全、面面俱到。很多时候,最好的方法往往是自身在学习实践中逐步领悟到最适合自身特点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学生读书实践中不断应用,久而久之,便会成为习惯。

立志慕学,勤勉努力 如果学生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要引导其在心灵深处确立理想和目标;有了远大的志向,才能对读书产生羡慕不已的情感,读书学习就一定会有进步,未来才能大有作为。这里的“理想和目标”“远大的志向”并非空洞,而是一种感悟、“环境熏陶”,学生不一定能说出来,但一定要在内心感受到。读书是一件“苦差事”,必须主观努力、肯于钻研,不畏艰难。即使思维迟钝的人,只要勤勉努力,也可以达到精通和纯熟的程度,也才能“化苦为乐”。

循序渐进,日积月累 指导小学生读书,要按所读书籍的客观顺序和自身的实际能力进行。不能只求速度,而要在保障读书质量的前提下读书。读书时,要注意积累,哪怕时间比较紧,也要每天坚持读几页。知识的取得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靠点点滴滴逐步积累。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纲举目张,钩玄提要 学生在读书前要对所读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大致能理清条理,分清主次。在读书时,需注意指导学生把文中重要观点、精彩语段进行勾画批注,进而通过认真思考、反复琢磨,把书中的要点和精华提炼出来。勾画批注本身也是一项“技术活”,对小学生而言,不宜过高要求。学生能使用基本的批注符号、适当的批注形式,批画出生字新词、自认为重要的词句语段,能写出自己的疑问、感想或见解便好。

专心有恒,奋发时习 在指导学生读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实际,逐步要求其严肃认真、精神专注。在学习开始时,便把全部精力用上,随事、随时、随处奋发读书,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解决的事情上,这样才能战胜学习上的困难和自身的惰性。“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通过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其奋发努力、时时复习的良好读书习惯。

熟读精思,学悟成趣 出声朗读,把书本读得烂熟,以至达到熟读能诵的地步,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读书不仅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而且要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分析,仔细思考,反复体味。只有边读书边思考,才能获得真知识,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就学习与思考来说,学是第一位的。

虚心惜时,藏息相辅 学生读书,一定要谦虚务实、不懂就问,博学广师;不要骄傲自大、盛气凌人。要知道时间的宝贵,“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每个人都应珍惜时光,“活到老,学到老”“珍惜时光也是珍惜自己的生命”。还要避免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善于读书的人,要在修正业时专心致志,在休息时就尽心游乐,这样才能巩固所学,从而亲近师长,乐于交友,恪守信念。

多连博贯,审问明辨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博学即广泛的学习认知、道德、伦理方面的知识内容,但需注意,太博又会使人厌倦,也会给学习带来损失,因此要博而适宜。“多连博贯”就是说:通过一项知识的学习,从而掌握与此相关的其他知识;通过掌握一项技能,从而掌握与此相联系的其他技能……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可推知天下古今的知识。对所读内容,以诚为标准,审慎地问其真伪是非。明辨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

善假于物,眼学牢记 当今世界,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体不断出现。学生的读书和学习,也要借助并利用这些对读书活动具有积极影响的客观事物,促进学生读书方式和学习方式朝着高品质、多元化转变。指导学生读书,要关注其亲眼所见、亲身体察,对耳闻得到的知识要持怀疑态度,但也不是完全排斥,只是不能轻易相信罢了。学生读书时,要牢牢记住所学过的知识。牢记知识的主要方法有:一是诵记,即前面所提到的“熟读”(熟读成诵由而牢记);二是札记,即读书笔记,读书时偶有心得就应该立即记下来,这样做可使记忆得到巩固,防止遗忘,还可以进一步积累和扩充知识;三是温故知新,即前面所提到的“时习”,这样不仅在于帮助记忆而且在于“濯去旧见,以来新意”。

学习创新,切磋交流 读书除了悦己,更多的是吸取他人的优秀成果,不应沿袭剽窃(即照搬抄袭),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把读书所得与自己的独创相结合。向别人学习,不应拘泥于章句文辞,而是学习他人的思想和方法。读书的过程,也是一个切磋交流的过程,朋友间、同学间、师生间应经常互相问难。这样,不仅可以解决疑难,丰富知识,而且还可以取长补短,纠正谬误,从而使所学知识更加准确无误。

独立思考,在实践中提高

好读书,会读书,其根本所在还是靠学生自己主观努力,以积极的态度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学会独立思考,提倡怀疑。只有这样,所得到的知识才能扎实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读书是自己的事情,别人是无法代替的,但也并不反对朋友之助、老师的指导等外部条件的作用。读书还要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具体的事去学,亲自去接触这个事,去做这件事,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读书时,使书中道理与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并以书中道理指导自己的实践,这样应用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首要的是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学生有了读书的兴趣,就应当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必要的读书指导;进而通过具体的读书实践,最终养成其良好的读书习惯。

上一篇:批评语言意识与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任务与协作是英语阅读的“双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