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绝缘用国内外二甲基硅油性能对比研究

时间:2022-09-12 09:45:50

电气绝缘用国内外二甲基硅油性能对比研究

摘 要:对KI50Si二甲基硅油的常规性能、粘度-温度特性、热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并与国外某同类产品KF96D-50CS二甲基硅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KI50Si二甲基硅油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总体性能与进口二甲基绝缘硅油相当,适用于牵引变压器绝缘。

关键词:牵引变压器;二甲基硅油;电气性能;理化性能;热稳定性

引言

硅油用作高等级变压器合成绝缘油,除了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能外,还具有燃点高、凝固点低、粘度随温度变化很小等优点[1]。相对于矿物变压器油,硅油变压器油具有以下比较优势:①优异的热安定性,其闪点和燃点约为矿物变压器油的2倍,难以着火;自燃温度高达360℃,且具有自熄灭性能;硅油可燃性较低,燃烧热仅为矿物变压器油的一半,且热释放率也很低[2-3]。②硅油惰性极强,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③硅油几乎无毒,环保性能优异,不会污染环境[4]。

我国首次在CRH2系列高速动车组牵引变压器上使用硅油作为绝缘介质,采用的是某进口二甲基硅油,硅油牌号为KF96D-50CS,但考虑进口原材料综合应用成本较高,有必要对其实施国产化。

本文采用横向对比方法对国内自主合成生产某型号为KI50Si的二甲基硅油与进口二甲基硅油(以下简称硅油)的常规理化和电气性能、粘度-温度特性、挥发分以及氧化安定性等进行了试验研究。

1.试验

1.1原材料技术指标

KI50Si和KF96D-50CS硅油常规理化与电气性能对比(见表1)

表1

指标名称 技术指标

IEC60836 KF96D-50CS KI50Si 试验标准

外观 无色透明 无色透明 无色透明 目测

密度(20℃)g/cm3 0.955~0.970 0.9640 0.9649 ISO 3675

运动粘度,mm2/s(40℃) 40±4 37.28 37.32 ISO 3104

闪点(开口),℃ ≥240 312 333 ISO 2592

燃点,℃ ≥340 344 365 ISO 2592

折光率,20℃ 1.404±0.002 1.404 1.404 ISO 5661

倾点,℃

总酸值,mgKOH/g ≤0.01 0.008 0.009 IEC60836

水含量,% ≤50 15 20 IEC 60814

击穿电压(2.5mm),KV ≥40 65 62 IEC 60156

体积电阻率(90℃)Ω.m >1011 2.82×1012 2.89×1012 IEC 60247

介电常数(90℃) 2.55±0.05 2.527 2.529 IEC 60247

介质损耗因数(90℃) ≤0.001 0.00022 0.00011 IEC 60247

1.2 粘度-温度特性

按ISO 3104,检测硅油在-40℃、-20℃、0℃、25℃、40℃、60℃、80℃、100℃、125℃、150℃时的运动粘度,识别硅油运动粘度随温度变化特性。

1.3 挥发性

按ASTM D4559,分别在150℃和180℃下处理24h后检测硅油的低分子挥发性物质的含量。

1.4 氧化热稳定性

按IEC 61125方法进行试验,对硅油取样,重量为25g(±0.1g),硅油中放入铜片,置于180℃(±1℃)处理500h。试验结束后,测试硅油运动粘度(40℃)、介质损耗变化(90℃)及酸值变化。

1.5 无氧热稳定性

模拟变压器运行硅油的实际工况(密闭、无氧、热),硅油试样(750ml)中放入铜丝充氮气保护置于180℃下处理336h,老化后测试硅油运动粘度(40℃)、介质损耗(90℃)、击穿电压和酸值的变化。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粘度-温度特性

硅油不仅是电气绝缘介质,同时也是变压器线圈的冷却剂。硅油的运动粘度对冷却效果尤为重要[6],两种硅油在-40℃、-20℃、0℃、25℃、40℃、60℃、80℃、100℃、125℃、150℃时的运动粘度变化曲线见图2,由图可见,两种硅油的运动粘度-温度特性相当,且粘度随温度变化小,特别适合像牵引变压器这种油品粘度指数要求高的使用场合。

图1 硅油运动粘度随温度变化曲线

2.2 挥发性

挥发性表征硅油内部低分子物质的含量,挥发份的含量直接影响硅油的闪点,表征产品的精馏水平。从表2数据可见,国产KI50Si硅油挥发份含量更低。

表2 挥发份含量

处理温度 KF96D-50CS KI50Si

150℃ 0.12 0.06

180℃ 0.38 0.06

2.3 氧化热稳定性

氧化热稳定性是评价变压器用绝缘油的抗老化能力的重要指标。两种硅油180℃下处理500h后性能指标见表3。

(1)粘度:两种硅油老化后的运动粘度比老化前均略有增长,且增长水平相当,其诱因是硅油在高温时被空气氧化,Si-C键断裂,引起硅油分子间的交联。

(2)介质损耗:经过180℃、500h老化后,KF96D-50CS和KI50Si硅油的介质损耗与老化前相比均有较大增长,处于10-3数量级同级水平。

(3)酸值:两种硅油老化后酸值均有增长,且增长水平相当。

以上结果表明,两种硅油的氧化热稳定性水平相当。

表3 180℃下老化500h后两种硅油的性能对比

检测项点 KF96D-50CS KI50Si

运动粘度

(40℃),mm2/s 试验前 37.28 37.32

试验后 38.36 38.23

变化率 +2.89% +2.44%

介质损耗

(90℃) 试验前 0.022% 0.011%

试验后 0.39% 0.47%

总酸值,mgKOH/g 试验前 0.008 0.009

试验后 0.05 0.04

2.4无氧热稳定性

无氧热稳定性试验模拟变压器运行硅油的实际工况(密闭、无氧、热),体现产品使用稳定性,两种硅油充氮气保护置于180℃下处理336h,试验前后性能指标见表4。在无氧环境下,硅油受热裂解使粘度略有降低;老化后介质损耗因数有所增加,都为10-4级;老化后两种硅油的酸值都略有增长;老化后两种硅油击穿电压水平相当。

以上结果表明,两种硅油均具有良好的无氧热稳定性。

表4 无氧180℃老化336h后两种硅油性能对比

检测项点 KF96D-50CS KI50Si

运动粘度(40℃),mm2/s 试验前 37.28 37.32

试验后 37.22 37.25

变化率 -0.16% -0.18%

介质损耗(90℃) 试验前 0.022% 0.011%

试验后 0.06% 0.04%

总酸值,mgKOH/g 试验前 0.008 0.009

试验后 0.009 0.01

击穿电压(2.5mm),KV 试验后 60 61

3.结论

通过对硅油常规性能、粘度-温度特性、热挥发性、氧化稳定性和无氧热稳定性的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国产KI50Si电气绝缘用硅油具有与国际上有成熟应用业绩的KF96D-50CS硅油产品相当的综合性能。KI50Si硅油具有本土化(成本)技术优势,可以取代进口用于牵引变压器领域,并向高安全性的硅油变压器领域推广。

参考文献:

[1]蒋国柱,赵玉贞等.高燃点变压器油的性能与应用[J].合成材料,2010(02)

[2]韩进贤,孙挚.硅油与矿物油用作变压器油的性能比较[J].有机硅材料,2000(05)

[3]应百川.硅油变压器[J].变压器,1988(04)

[4]刘红.高速铁路动车牵引变压器及用油分析[J].石油商技,2010(06)

[5]邹武.环保变压器油―硅油[J].电气制造,2008(12)

[6]顾宗宗.电气绝缘有机硅油的特性[J].有机硅材料及应用,1991(01)

上一篇:基于AMESim轿车差速器的运动学分析 下一篇:用齿轮分析软件的接触分析功能对齿轮修形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