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古出新 循真至性

时间:2022-09-12 09:19:24

赵韬,字星群,号尧庐。一九七三年生,山西太原人。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书法专业,师承徐利明先生。青年书法家、篆刻家,中国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青联委员。被誉为当代最具实力的青年书法家之一。

书法作品入选首届《中国当代名家书画国际大展》。于1994年参加当代中国著名书法家作品赴美国纽约展出;1992年作品入展国际临书大展;2000年作品入展中国书法美术作品赴澳展。作品发表于《书法》、《中国书法》、《青少年书法》、《书法之友》等刊物,以及《书法报》、《书法导报》等专业报纸,1999年出版《隶书书写入门》(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中央电视台曾做专题报道。

赵韬先生自诩是个性情中人,并称人活一世,若无性情何谈艺术。其字如其性格,点画为情致,承转为性情,手腕间的轻重缓急包含着对人生的顿悟,计白当黑,奇趣乃出,演绎出一段洒脱与不羁。接触过赵韬先生的人会感觉到他的字与他硬气的性格一样,虽然年少的叛逆已经被光阴的刻刀雕琢打磨,但却依然无法掩盖那份对于艺术创新融合的激情。他今天的这份超然来源于二十多年有别于常人的求学之路,也来自于大起大落后对人生大彻大悟的沉淀。

在不大的工作室里,除了半堵被毛笔悬满的墙面之外,到处裱挂着自己的作品,真草隶篆一应俱全,墨迹变幻洒脱不羁,沿着笔尖的起伏流淌缓缓地呈现在无瑕柔软的宣纸上。与传统书法家复古秀雅的书法风格相比,他的字,粗看之下并无很深的柔美、刚毅之感,细细品来,却能在笔墨停顿的起承转合之间,恣肆古傲,狂放雄强,显示出奇鬼的想象力和磅礴的气概,具有明显的叛逆意味,也能自然地流露出一种灵动而又奔放的大器之感。让人仿佛看到了他在完成这整幅作品时的执笔姿态,看到了他对于墨迹浓淡的处理技巧,也看到了他对历代书家的笔法融汇。

赵韬先生认为,书法就是书写时候的笔法,无论字的笔画结构还是整体行间空隙都应该充满美感,尤其是在细微的转折处,往往掩藏着一个书法家对于社会和历史的承载与认识。所以要想写出风格与精妙,必须依循古法,扎实功底,尤其是临帖。纵观我国书法大家,几乎都是从临帖开始的。可以说,临帖是打开书法殿堂大门的钥匙,临的次数越多,临的范围越广,书法的基础就越牢固。“不临帖,自然无法做到意与古会,临习是书家一生创作的必要过程,只有在不断地临摹前人的用笔、结构、章法的过程中,才能形成自家风格。”这位少年得志的70后书法家还不想过早的让自己的风格定性,临习任何风格的古帖,形态神貌总能做到九成相似。而黄庭坚、米芾等不同时代的书风神韵也能在融合的基础上恣意变幻。

自古书画同源,而篆刻与中国书法一样,衔接依托于书法,又自成一体。赵韬先生除了练字,最爱篆刻,至今的藏石已能摆满整个墙柜,并不乏鱼脑冻寿山石等珍贵之品。自己刻坏的石头少说也有三四千方,每每篆刻之时,他总能改变一些传统的手法,在冲刀、切刀之余贯穿细微变化,是呈现出来的朱文、白文别具一番风味。

提起未来对于自己艺术事业的规划,赵韬先生的回答显然经过是熟虑的,他说自己现在还需要积蓄能量,而后期应该会把隶书与篆刻作为重点,书法是国画的基础,花甲之年再考虑也不迟,因为那时候的眼界和思路将更为宽广。在艺术的世界里必须有想象力,精艺骨髓必须从古法中来,也许在未来,这位极具个性并充分释放创新力的艺术家,会用他的笔墨、他的刻刀、他的线条和他的色彩在荏苒的艺术长卷上留下自己独特而浓重的一笔。

赵韬还深得徐利明先生言传身教,认为其书法“线条古朴、老辣、坚挺而富有弹性”;篆刻广采博取,得到徐利明先生“力追秦汉,不计工拙”的高度评价。中国著名的书法理论家叶鹏飞先生为其特撰写了《诚笃追求、渐入高境---论书法家赵韬的书法篆刻艺术》一文。“二十世纪草书大师”卫俊秀先生亦题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寄其期许之望。

上一篇:受阅方队和武器装备一瞥 下一篇:住百家:野兽的小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