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班队课成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平台

时间:2022-09-12 07:41:57

让班队课成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平台

学校附近有很多的小卖部,各种花样的好吃的好玩的吸引着孩子们每天上学放学都围着小摊流连忘返。虽然学校经常利用广播台、集体晨会等途径开展宣传,校长、班主任也经常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们要懂得节约,不能乱花钱,但效果甚微,小摊周围依旧每天挤得热火朝天,更有甚者,将带到学校缴纳相关费用的钱也一起“送”给了小摊贩。很显然,强制的管理和说教根本不可能让孩子形成节约的意识。能不能通过有效的实践参与活动,让孩子初步形成金钱意识,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呢?为此,笔者设计了一节别开生面的班队会。

一、 班会活动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准备盒子(废旧鞋盒、抽纸盒等都可以)、彩纸、彩带、胶水、剪刀、彩笔等手工材料。

二、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班会开始前,笔者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叫做“魔盒”。让学生想象讲台上有一只魔盒,并顺次把手伸进魔盒,取出一件想象中的物品,并描述出来。假设第一个人假装取出一件东西又放回去,告诉大家:“我拿出了一只兔子然后又放了回去”;第二个人则要记住第一个人拿出的东西,而取出另一件东西,说:“魔盒中有一只兔子,而我拿出一个硬币又放了回去”;第三个人也按类似的句式:“魔盒中有一只兔子和一个硬币,而我拿出了一面旗又放了回去”。随着人数的增多,这个游戏会越来越难。

游戏结束后,集体交流讨论:

记住魔盒里的东西的易处和难处是什么?怎样使这个问题变得容易一些?

将这个游戏和储蓄相联系,让学生知道存储的记录有多重要。

2.做一个懂得节约的少先队员

(1)首先,请每位同学列出自己近半个月所有消费的清单,时间约为2分钟。

(2)接下来,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时间约为5分钟。讨论开始之前我先指导学生进行分工合作,每个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有不同的角色分工,包括计时员、记录人、中心发言人、意见参与者等。讨论的主要内容是:

①根据自己半个月的消费清单分别列出:哪些物品是必要的,哪些是想要的,哪些是真正能派上用场的,哪些又是可有可无的;

②针对现在消费情况你有哪些新的见解和建议;

③如果你把那些不合理的消费节省下来,你将用这些钱做什么。

(3)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一位中心发言人进行团队分享,每个组限时3分钟。下一个小组的成员担任计时员,同时在发言者回答完毕后由下一个小组派出代表对其发言情况进行评价。

3.建立自己的快乐银行――制作快乐储蓄盒

(1)进行完之前的环节,学生都有了很深的感触。相比金钱、财物,更重要的是生活中的种种快乐和感动,以及各种好品德、好习惯,这些都需要我们储蓄下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创作,通过团队合作,制作一个独具匠心的快乐储蓄盒,用它来储蓄下那份属于我们的快乐与感动。接下来给学生15分钟进行小组合作,利用带来的废旧盒子、彩纸、胶水等,设计一个富有创意的储蓄盒,并给盒子取一个名字。在学生进行团队创作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同时又要分工明确,使每个人都尽其所能,参与其中。

(2)制作结束之后,每个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享,可以派一名中心发言人发言,也可以团队集体发言来展现每个小组的创意,限时2分钟。同样,由下一个小组的同学担任计时员和评论员,为上一个小组的创意进行打分。另外,课堂中的每一位成员可以通过用“微笑”和“闭眼”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评论员所给出分数的认可或否认。

(3)快乐储蓄。请每个队员把参加今天活动的收获、感受、心情存入储蓄盒,可以在卡片上写一个词、一段话。

三、 队会精华提炼

1.智慧游戏之――“魔盒”

使学生在激烈紧张的游戏中感受储蓄记录的重要性。

2.整理出消费清单

消费清单的梳理有助于学生重塑消费观,从而进行理性消费,继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理财习惯。学会理财才能真正意义上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

3.制作储蓄盒

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储蓄盒的制作,达到发展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目标。用自己的理念做出属于自己的储蓄盒,在理财的基础上整理自己的喜怒哀乐,让学生知道不仅可以储蓄金钱,还可以储蓄情感,体现理财教育与社会交往的结合和相互转化。

4.开展活动评价

让其他团队中成员对上一小组阿福童储蓄盒展示进行评分,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并且同意的同学微笑、保留意见的同学闭上眼睛这种方式更加人性化,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权利,使课堂氛围更加融洽。

四、 实践参与式班队课的好处

1.在“做”中学习,在“玩”中感悟

我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班队会模式,老师扮演单纯的说教者,而学生只不过是接收器,至于究竟能接受多少,很少有人会在意,或者只是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些资料,上来读一读、讲一讲,或说一说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不该做,这对学生身心发展和意志品质培养起不到真正的引导作用。而参与式班队模式不再让教师单纯地讲,不再把孩子禁锢在座位上傻傻地听,它所追求的是一种参与、一种体验。通过游戏活动,通过参与,让我们的每一个队员包括班主任都参与进来,通过他们自身的实践去感知一些相对晦涩、抽象的道理,从而真正地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真实情感,达到我们预期的教育目的,这才是对学生行之有效的心理疏导。

2.尊重每一个孩子,体现多元智能理论所提倡的“以个人为中心”的理念

在实践参与式队会上,每一个孩子都是课堂的主体,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或缺的。他们所有人都有机会去表达自己,释放自己,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这样的班队会更容易使学生找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因为我们的分享没有对与错、好与坏之分,只要是属于你的感受,那就是最棒的。

3.紧密联系实际生活,真正体现学为我用

无论是理性消费还是储蓄快乐,这都是现在和以后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参与式队会能够带给我们幸福的课堂。将这样的内容带进班队会,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合理消费,学会储蓄自己的快乐,我想这样的班队会比一味的说教来得有效果,对学生心理发展也能起到真正的疏导作用。

4.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与人分享的意识

现代社会,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任何一件事情的顺利完成都离不开背后庞大团队的支持。通过让孩子在团队中学会与别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学会与人合作,这对每一个孩子今后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另外,队会进行中自始至终笔者都在强调分享,将自己的感受讲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是我们一直所提倡的。因为,快乐分享之后我们将拥有无数份快乐,而痛苦分享之后我们的痛苦就会减少到无数分之一。所以,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也是实践参与式班队会的一大亮点。

以上就是如何通过参与式班队课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和心理品质的内化教育和疏导的一些思考。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研讨和实践中继续不断地进行反思和完善。

上一篇:走向真实的写作 下一篇:高中语文情境教学优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