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教学因灵动而厚实

时间:2022-09-12 06:34:56

字词教学因灵动而厚实

字词教学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它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进程的奠基石。文本语言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积,还蕴涵了作者的精神和情感。从文字中,可以读懂作者在特定情景与历史时刻的情与意。阅读教学若是不基于字词理解之上,则是舍本逐木、空中楼阁。那么如何优化字词教学,在字词教学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呢?

一、分类补充,拓展词语的广度

语文教师薛法根认为:小学一至六年级每一课生字学习都是重点。当然,由于各年级教学侧重点不同,高年级的字词教学不可能像低年级那样,占据太多课堂时间。通过一些有创意的语文活动有时可以轻松达到教学效果。请看他在执教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时的生字词教学。

课例:

课始薛老师请三位学生板演听写,其余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分别听写三组词:

第一组词: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在学生快写好时要求学生接着写一个同一类的词,轻而易举地启动了学生的思维。

第二组词: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

第三组词: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等三组词都写好后,薛老师又报出了“草帽”这个词,要求学生想一想该写在哪一组词的后面。学生面露难色,经过一番紧张的思考后怎么也不敢在众目睽睽之下糊里糊涂地在某组词后写上“草帽”!

点评时,薛老师问写第一组词的学生:你为什么写“蚂蚁”而不写“草帽”?

问第二组词的学生:“倭瓜”见过吗?吃过吗?这组词可归为什么类?为什么不写“草帽”?

问第三组词的学生:你写的这组词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不写“草帽”?

反思:

普通语言学专家洪堡德说:“在汉语的句子里,每个词排在哪,要你字斟句酌,要你从不同的关系去考虑……”在薛老师的课堂上,三组词语,分类补充,避免了积累的无序;一个“草帽”,“闹”得满园春色,情趣顿生。或写、或看、或思,简单的生字词教学竟融合进了多维的教学目标,一切是这样的实在而又这样的灵动。这样的演绎开拓了词语的广度,令听者如醍醐灌顶。

二、营造特定语境,发掘词语的深度

可以从文本中关键词句和意象出发,通过对关键的词句的诵读和领悟,沉浸于文字营造的特定语境中,感受着语言的精妙和魅力,此时学生的阅读与文本的视域实现了有机的融合。《徐悲鸿励志学画》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读懂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感悟徐悲鸿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学习本文的重点。在教学中,怎样才能突出重点,让学生真正感悟徐悲鸿的为国励志学画的可贵精神?

课例:

师过渡:徐悲鸿被激怒了,决心励志学画,他是怎样用行动来实践这一决心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4-6自然段,想想,说说。

学生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后,指名学生说。

生:从此, 徐悲鸿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有学生听出该生在回答时,忽略了“更加”一词并指出,(原文是“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我于是接口道:刚才××同学说“徐悲鸿奋发努力”,我们看看文中是怎么写的?

原文:“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师:去掉“更加”和原本意思有何不同?

生1:没了“更加”,只是说他此刻才开始努力了,加了“更加”说明之前徐悲鸿也是很刻苦,要不他就得不到达仰的看重。

生2:“更加”“奋发努力”,说明他之前也是很刻苦努力的,但被外国学业生讥笑后,他越发努力学习了。

师:是的,徐悲鸿原本就是一个刻苦努力的学生,正因为这他才得到达仰的看重,但却得到外国学生的嘲笑,于是“从此,他更加奋发努力。”(引读)

师:看来,读书或说话确实要准确,丢了或换了一个字或一个词意思就可能完全不一样呀。

(及时抓住学生的一个疏忽,让学生品味“更加”一词,反倒让学生理解的更透彻,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师:那回过头来,我们看看从哪里可以看出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了?

于是我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朗读体会,从“每逢节假日”、“他画呀画呀”、“常常”、“一整天”等词语中体会徐悲鸿为了学画,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从第六自然段中“小阁楼”、“一杯白开水”、“两片面包”等词中体会徐悲鸿为了学画,宁愿过着清苦的生活,并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徐悲鸿的刻苦精神。

在学生掌握了徐悲鸿的这种刻苦精神后,我把课题“徐悲鸿‘励志’学画”改为“徐悲鸿‘立志’学画”,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念和看法。学生便能轻而易举把我文章中心,体会文章主旨。教学难点不攻自破。

反思:

人生识字聪明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就一语道破了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字、词、句是组成语文材料的基础。对于语文学习,生字是基础,是根本;教学实践证明:没有了对新词汇的吸收和内化,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显得空洞和苍白。因此,字词教学应该是要扎扎实实的进行,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想当然。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语),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尧 语),运用多种方法,走进词语的世界,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当然,字词教学作为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不同的年级中占有不同的地位。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讨论,自读自悟、潜心会文,领悟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与文本展开深度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中,把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和对语言运用之妙的感悟结合起来。在咀嚼、品味、诵读语言中,对话得以深入进行。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体悟到了文中的精髓,更深层次地领悟了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从而更能挖掘了解人物的内心,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语文课程标准》“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据此,在中高年级的字词教学中要扎实、灵动,充满情趣化,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学习体验,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上一篇:分段教学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下一篇:刍议高中语文中的口语交际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