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最后的鸟图腾

时间:2022-09-12 05:35:39

2013年9月21日,北京国际设计周在草场地艺术区隆重开幕,在这场新潮、前沿的设计盛宴上,施华洛世奇仿水晶与苗绣结合的首饰、用苗绣经典图纹蝴蝶妈妈设计的折叠家具、将蜡染与苗绣元素巧妙运用的发光服饰……让人眼前一亮、为之惊叹。

“这些作品将传统苗绣用一种别开生面的形式表现了出来,是富于创见与启发意义的。”《新周刊》社长孙冕盛赞道。为何数位国际知名设计师都将目光投向了黔东南的民族手工呢?

原来,几个月前,晟世锦绣的创始人余英作为ICHI公益组织的一员,向ICHI组织里的设计师们发出邀请,希望他们能以黔东南的民族手工为创意灵感进行设计,并承诺可以全程提供工艺支持。余英说:“我希望让世界看到黔东南的民族手工有多美。”

根植于村寨生活

2008年,彼时的余英是一位都市白领,正做着一个绿茶的品牌策划案,为寻一种特别的包装纸,她来到了贵州丹寨。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丹寨算是中国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一个县,余英被一路上见到的绚丽刺绣、七彩织锦、繁复蜡染所深深吸引,她突然意识到,如果有一个美丽的品牌梦想值得用生命投入的话,那就是民族手工。

于是,做完绿茶品牌策划案后,余英毫不犹豫地辞了职,奔赴丹寨创立了贵州晟世锦绣民族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致力于以贵州本土民族文化资源为研发核心,打造国际性民族手工产品品牌。

没想到公司成立了一年,余英居然没有把民族手工这事搞明白。“在任何一个旅游区,都可以看到各类手工产品,不过大多数游客将它们扛回城市后,却很难得再去使用,因为这类产品工艺粗糙,款式也很难融入都市生活。”

余英从一开始就放弃了旅游产品的定位,她希望把民族手工产品直接卖到核心城市甚至国际市场上去,因为那里才可以证明和兑现民族手工的价值。不过手工加工业的现状让余英和她的团队很失望,由于长期只是供应旅游品市场,手工产品的品质在收购人的一再压价中不断下降,而且旅游品这种“成型包款贴个绣片”的做法,再精湛的技艺也会被马上扼杀掉。“这就是民族手工技艺的现状,如果你觉得如今那些替代性的、标准化的工业制品不够精彩的话,更难找到原汁原味的精彩,找到了,也只能看着它们凋零。”

余英意识到必须要有自己的生产团队以提供出符合高端品牌所需的手工品质。问题再次来了,因为传统的旅游品生产模式手工费很低,更多的村民选择外出打工。而且在低劣品质的长期侵蚀下,手工业者的技艺已经普遍发生退化,下一代更是对手工生产毫无兴趣。

要有团队,就得培训,甚至要从每次刺绣前洗手开始。余英说:“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晟世锦绣从一个品牌公司转化为一家项目运作公司,因为,民族手工相关的事情太多了。”

曾尝试像苏绣、粤绣那样建厂招工,进行集中生产。然而,苗绣实在是太繁复了,整个黔东南就有40多种不同的绣。邹绣、堆绣、辫绣、破线绣……每个村寨都有自己的独特绣法,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要将几十个村寨的妇女集中在一间厂房做工,这不现实,也不人道。

经过田野调查,余英决定用手工基地加手工专业村的体系来解决这些一环扣一环的问题。绣女们定期到手工基地进行短期培训,然后回到自己的村寨和家庭里承接订单。如今,晟世锦绣已经累计培训了1000多名绣娘,加上已经建立合作社与生产组织的绣娘,一共可以调动3000人以上进行手工生产,这是非常强大的产业力量。

“这不仅是为了建立产业基础,也是为了让手工重返生活。”手工作为一种生命的创作,原本是女人献给丈夫、孩子以及自己的作品,她们为此可以坚持数月数年去创作,能够包含精神价值的手工生产,必须浸染绣女对于美好生活的想象,同时带来对生活品质的真正改善。余英隐隐感到,民族手工已经根本不限于具体的产品设计与市场营销,它不可避免地将重构手工业者的生活、社区的生活,也正在重构着她自己的生活。

让绣女们为手艺而骄傲

从20世纪70年代,不断有学者与企业投入以苗绣为代表的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拯救与发展中去,但收效甚微。

创办晟世锦绣之初,余英也曾浮于表面地认为,将村寨绣女们刺绣出的绣片进行都市化的包装与设计,就能打造一个民族手工品牌,然而,当第一批产品出来后,余英并没有感到特别惊艳和心动,市场反响也并不理想。

2011年春,余英邀请摄影家姬东来丹寨拍摄,与一般留恋景色的摄影师不同,姬东近乎狂热地为每一个村寨绣女拍照,他觉得,无论样貌与气质,那些都是有无穷魅力的灵魂肖像画。如果说手工的魅力即来自这些仍旧涌动着生命原初动力的灵魂的话,那么一个手工品牌的魅力不仅仅来自手下之活,更来自于她们的灵魂与眼神。

AME是余英在体悟出真谛后推出的一个民族手工高端定制品牌,在AME的网站上,既展示着各种苗绣、蜡染、手织布打造的时尚包包、饰品、家居品;也呈现着王家村优秀绣娘合影、排倒村优秀蜡染女合影、羊先村优秀织带挑花绣女合影;还用图文介绍着苗绣的各种绣法以及图案的美好寓意……每一件产品背后,都有着非凡的工艺与动人的故事。

AME为苹果公司设计制作的刺绣手机套、ipad套获得了Macworld(苹果大会)的创新产品奖,上台领奖的除了余英,还有两位绣女。余英说:“我希望让手工重新成为村寨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让绣女们从刺绣的图案中去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让她们为自己的手艺而骄傲。”

上一篇:咔嚓,拍下初恋的味道 下一篇:吾土吾生:回归马尾绣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