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设备维修管理与更新决策

时间:2022-09-12 04:03:19

矿山设备维修管理与更新决策

0引言

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深化发展以及城市建设规模日渐扩大趋势的影响下,矿采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也随之增加,甚至对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矿山设备作为矿山开采工作的重要载体,其运行效率的提升同样受到煤碳行业从业人员的重视,矿山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管理工作也随之受到工作人员的高度关注。所以现阶段,加强对矿山设备维护管理以及更新决策的研究,对于提升矿山设备的运行效果以及促进煤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矿山设备的预防检修管理

设备预防管理制度的实施,能够在矿山工作中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相关设备进行定期地检修,将设备故障的预防和修理工作有机地集合在一起,并将预防工作作为工作重点,进而通过科学合理的预防检修工作计划对设备维护工作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管理提供相对科学的指导,尽早完成设备维修前的准备工作,为维修工作的实际开展创造适当时机,保证各项生产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提升矿山设备的实际使用效率和生产效果,进一步强化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按照矿山设备维修工作实际工作量的大小以及维修技术和主要内容要求上的差异性,一般情况下,设备的维修工作具体可以划分为小修、中修和大修三个类别。1)小修。定期对矿山设备中的常规性机械进行检查、修理或更换,主要目的在于消除设备长时间运行后容易产生的运转不协调现象和一般性设备故障等[1]。小修工作的实际工作量相对较小,一般不用通过拆卸设备中相对负杂的部分,只需要更换设备中使用寿命较短的零件,并适当对产生松动的部件进行、拧紧和擦洗工作。2)中修。对矿山设备的重点机件进行更换,或对其进行解体修理等。中修的主要工作内容不仅包含着小修过程中的所有基础性工作,还要对设备的全部机件进行清理,对已经发生老化和出现一定故障的成套部件进行重新调试和擦洗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对轴承、电机线圈以及轴瓦等加以更换等。3)大修。大修在矿山设备修理中代表着能够使故障设备完全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和额定生产能力而实施的全面解体恢复性修理工作。矿山设备在选择进行大修时,必须要保证经过修理的设备能够真正达到新设备所具有的性能和相关生产指标。矿山设备的大修不仅包含着中修的全部工作,还包含着对机械设备的外壳、机底座以及大型机件的修整、更换工作、对连接部分进行拆检和修理工作、对整个机器和设备机组的基础进行调整和矫正等,最大限度地消除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切缺陷和安全隐患。同时,大修还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根据特定需要对具体设备实施的技术进行改进和改装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矿山设备实施了中修或大修工作之后,应该注意进行试运转工作,维护人员也应该在试运转结束后根据自身维修实践以及试运行效果推算出该设备在正常情况下的使用期限,在经过全面系统的技术鉴定后才能将设备正式投入到矿山生产工作中。此外,在矿山设备的预防检修管理制度制定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首先应该明确不同种类设备的维修周期,并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对修理期限以及不同设备检修工作的先后次序进行科学限定。

2矿山设备维修技术管理

对于矿山行业的采矿工作而言,设备维修技术管理的重要任务主要在于对高技术含量设备维修队伍的建设,以矿山开采的实际发展状况为重要参照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基础管理规划方案,从而通过技术管理进一步提升矿山设备的维修质量,在兼顾维修技术水平的同时保证经济效益的顺利实现。一般情况下,矿山设备的维修技术管理可以细化为以下两个方面的重要内容:①设备维修前期的技术管理分析工作[2]。常规情况下,设备维修前技术管理工作的重点实施对象具体为矿山设备在进行实际维修前的维修准备。其要求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人员按照企业每一年制定的设备维修管理规划,对矿山机电设备中被定义为具有实时状态检测要求和条件的特殊设备进行故障预处理分析和判定,进而合理规划相应的维修内容,为后期设备修理实际工作的开展创造相应的条件。②对质量标准管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大量的相关事件研究证明,矿山设备相关维修质量的提升受维修前技术管理工作的影响,并且与具有一定针对性性质的维修质量要求以及相应的评价标准息息相关。因此,在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矿山开采行业产业结构不断随着管理理念的提升进行优化升级的当今社会,矿山设备的维修工作应该重点关注新时期的三个“新”元素,即新技术的应用、新材料的选择以及维修工艺的创新等。在此社会背景的影响下,提升矿山设备维修技术管理工作的实际水平,在发展建设中兼顾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生态建设中的环保要求。这一理念同时也是我国矿山设备质量管理工作中需要充分考虑的关键性指标。

3矿山设备的更新决策工作

矿山机械设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相关问题和故障,对矿山生产效率的提升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具相关研究统计,矿山机械设备的事故中一半以上是由于管理不当导致人为机械失效而产生的,所以相关机械设备的更新和具体改造工作往往会为企业的管理选择带来一定的难题。所以,矿山设备的更新决策工作应该坚持以下两种观点:①应该坚持经济效益为先的原则。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其经营发展的首要目标都是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在矿山设备的改造和更新都可以完成企业经营生产目标的情况下,应该在经济效益优先原则的指导下,对两种设备维护和更新方式进行分析,并最终探寻最优处理方案。例如,某矿山企业具有一部分已经使用了20年的机械设备,根据企业生产建设的相关要求发现在进行科学的技术改造后可以满足生产需要,并且改造成本相对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选择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经济效益。②与企业管理发生冲突现象。具体是指在出现了更为先进的工艺方法和现存机械设备存在冲突,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取产生不良影响时,就应该以选择对相关机械设备进行适当的更新。

4矿山设备的报废决策

对相关设备进行报废主要应该对设备的实际损坏程度以及企业在设备报废中的经济效益是否合理加以考虑。在企业对同一设备存在较大备用库存量的情况下,应该重点将旧设备的利用作为主要工作,在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强企业的环保工作建设。在企业中不具备相应的替代品可以对设备进行替换时,则必须对当前旧设备进行淘汰,并且引进更为先进的新设备,进一步提升企业煤矿开采工作效率,促使企业在现代社会活动持续健康发展。

5结语

矿山的机械设备作为矿山生产工作的实施主体,对其进行维护管理和适当的更新能够为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安全生产工作提供相应的保障。所以企业应该在工作中积极采取科学的维修技术管理手段和设备更新对策,在提升矿山工作效率的同时,促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促使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王秋林 单位:重庆天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上一篇: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智能控制分析 下一篇:地线与零线设备维修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