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素质教育中的班级自主管理

时间:2022-09-12 04:02:57

试论素质教育中的班级自主管理

摘要班级是一个小社会,中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和表现意识非常强烈,实施班级自主管理必需充分发扬民主,保障学生的民利,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形成自主意识奠定基础。本文对实施班级自主管理的意义及现行班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实施班级自主管理的原则和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素质教育;班级;自主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202-02

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较强,他们是班级的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一旦他们真正参与管理,班级管理效率将成倍提高,班级的发展将获得强大的原动力。可见,中学实行班级自主管理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以及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中学班级实行自主管理的意义

第一,能发挥学生的自律性,解放班主任教师。班主任教师的工作本来已经是很繁重的,但如果不注意学生自律性的培养和加强,班主任教师便会在每天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做更多重复的工作,工作效率也低,而且这样的工作方式容易让师生都对日常管理产生厌烦抵触情绪,随之正常的教学工作就难以保证。而较差的学习状况又使学生对班级环境失去信心,越发放纵自己的行为,形成恶性循环。

第二,有利于学生社会性的培养,特别是自主法制观念与习惯的形成。学生在校期间,学校有责任帮助学生认识团体、认识社会,形成健康、积极的社会性品质与习惯。比如敬重他人、有责任感、富于团队精神、乐观、积极、解决问题时优先考虑自主途径、法制法规概念鲜明等。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性。班级实行自主管理,让学生对自已树立了信心,有了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了怎样坦然地寻求帮助,怎样与他人相配合,怎样与人相处才能使事情进展得更顺利,自己的心情更愉快,即学生意识和感受到了在管理过程中自身所处的主体地位。

2对现行班级管理模式的反思

班级是学校的基石,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是班主任按照教育方针的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进行的德育活动。如果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没有科学的方法和艺术的手段,就很难建立良好的班集体,达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标。然而,面对新形势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现行的班级管理模式也明显存在着这样一些不足和现象:

2.1教师包办一切,学生潜能得不到发挥。班级的一切工作、活动都由教师支配,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功能,学生处于被动的局面,积极性不高,没有热情,按步就搬的去做。久而久之,就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2.2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不均等。老师经常让学生干部去处理解决一些事情,这些同学得到了重视和锻炼的机会,而绝大多数同学仍处于被动地位,不能主动的、积极的管理,不利于大多数同学自我意识、民主意识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2.3重管理,轻视学生的自由发展。大多数班主任都是统的过多,管的过死,生怕学生出问题,都希望同学们老老实实,规规矩矩,这种看似理想班级其实对学生发展史不利的,它忽略了教育对象“以人为本,适应发展”的属性,很少考虑学生心理需要和心理体验,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2.4民主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在现实中,班主任在管理中还不能广泛采纳学生意见,说明民主管理意识还未真正体现于班级管理过程中。在此方面突出的问题是班主任的管理拢得太死,班主任专制性强,缺乏民主,使大多数学生习惯于逆来顺受,无创新意识,班级气氛缺乏活力,学生的个性、主动性得不到表现,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以致于离开了班主任的管理,学生在学习、工作中将不知所措。

因此,本文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寻找途径改变当前管理途径比较单一,班级管理的方式比较呆板,学生常常处于让人来管的被动局面,使班级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培训的一种有效手段。

3中学班级自主管理的实施原则

3.1民主与集中相结合。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之间的桥,民主程度越高,这座连接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班级民主化管理,既可以使班主任从烦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层的教育研究与实践,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能力。中学肩负着培养合格公民的职责,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既要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又要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和纪律观念,正确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民主与集中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的必然要求,不充分发扬民主,就不可能有正确的集中;不实行正确的集中,也是对民主的践踏和背离。比如,班干部的选拔,班级计划的制定与执行,班级各项活动的检查、监督、总结与评比,都应该让学生民主参与。无论是教师还是班级干部都应当及时采纳学生的正确意见,主动接受学生的监督,不搞一言堂,切忌家长作风。当然,班主任在让学生民主参与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做到撤开渔网抓住纲,放飞风筝抓住线,即放手而不撒手,必须在民主基础上进行正确的集中。

概括起来,就是要把学生的主体作用与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民主与集中并举,创设全纳、宽容、和谐的班级管理气氛,为学生行使民利提供机会,创造条件,使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展其能、各施其才,形成千帆竞发、百炯争流的局面,创建一个民主、和谐、凝聚力强的班集体。

3.2集体自主管理与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集体自主管理是班级全体学生通过组织班集体活动,为实现班集体民主制定的共同发展目标而共同管理班级的过程。学生自主管理是班级每一个学生在为了自身的发展而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没有学生的自主管理,就没有集体的自主管理;同样,离开集体自主管理,学生自主管理便不能真正实现。我们在班级自主管理中应当将学生与集体有机结合起来,反对把二者割裂开来。如果只抓集体自主管理不抓学生自主管理,会使工作流于一般化,这不仅会影响学生个人的进步,还会影响良好班集体的巩固和发展。反之,则会使工作陷于被动,不能形成健全的集体,也就不能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要实现学生自主管理与集体自主管理相结合,这就要求:①要组建良好的班集体。实践证明,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可以激励和推动集体中的每个成员不断进取;反之,一个不好的班级则会使学生松散疲沓,甚至相互消极影响,沾染各种不良习惯。因此要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就要精心培育一个朝气蓬勃、团结友爱的坚强的班集体。 ②要善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良好的班集体一旦形成,它就会形成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和管理作用。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中,要面向集体、通过集体、影响和教育个别学生。③要加强个别教育。个别教育和集体教育是相辅相成的,集体教育的成功有利于个别教育,而个别教育的好坏也对集体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只抓集体教育不抓个别教育,会使工作一般化。

3.3学生自主管理与学校管理相结合。这里所说的管理指的是班主任老师对班级自主管理的指导。班级自主管理和学校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是同一管理过程中的不同发展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侧重点不同,从管理方向看,班级自主管理是自下而上的,而学校管理则是自上而下的。其中,班级自主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学校管理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条件。学校管理要通过班级自主管理起作用,班级自主管理是学校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自主管理是班级管理发展的一个阶段,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实施班级自主管理,往往是从接受学校管理开始,随着班级学生主体性的增强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就逐步过渡到自主管理阶段。班级管理中坚持班级自主管理与学校管理相结合,要以班级自主管理为主,学校管理为辅,二者缺一不可,这样才有助于实现班级从被管理到自主管理的和谐发展。

4实施班级自主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4.1尊重学生人格。班级自主管理的本质就是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在自主自动中发展自我认识,形成健全人格,而尊重学生人格是班级自主管理的前提。因此,无论是让学生自我评价还是让学生参与班务管理、班务活动,都应尊重学生人格。让其感受到他是班里的主人,增强其主体意识,只有这样方能产生内动力,真正实现“自主化”或叫“自动化”。

4.2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察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教师在指导班级自主管理过程中,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也不是一蹴而就,所以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尊重他们,引导并培养其创新能力,并最终提高班级的管理效能。

4.3巧妙运用激励机制。教育的艺术在于善于激励,班主任恰当、适时的运用激励手段,对于班级的良胜发展大有裨益,从心理学、管理学的角度看,激励是一种“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以形成和提供个体的动机向行为转化所需的驱动力,促使人能够不断积极自觉地行动,发挥潜能,努力实现目标。班主任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既要让先进的学生受到激励,更要让暂时落后的学生得到激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恰当的激励。

4.4营造自主管理氛围。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良好的班级氛围是一种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有助于提高和优化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行为方式,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陶冶作用。为此,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在工作中要善于发现榜样并在班级中进行大力宣传,让学生从身边的榜样身上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向优秀学习,使更多的学生主动地教育自我、完善自我,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多样化的成长。

此外,班主任还要努力建立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学会互相尊重、团结友爱,营造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发自内心的关心他人,关心班集体,发挥主体作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唤起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实现班级自主管理。

总之,班级自主管理符合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规律,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也是提高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其自主性,使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上一篇: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下一篇:关于构建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