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炉自动加热技术及应用

时间:2022-09-12 03:56:04

焦炉自动加热技术及应用

摘 要:针对兖矿国际焦化有限公司7.63米焦炉人工测量焦炉加热温度,受测温点、测温时间、测温人员的熟练程度以及外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测温精度低、误差大等情况,引入自动加热控制系统,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稳定炉温、降低能耗、提高焦炭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焦炉;自动加热;优化控制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3.036

1 焦炉加热系统现状

山东兖矿国际焦化有限公司的7.63米焦炉加热工艺流程是根据焦炉生产负荷,人为确定标准温度,测量焦饼中心温度,根据焦饼温度曲线判断标准温度确定是否合理,直至调整合理标准温度。不同焦炉生产负荷,对应不同的标准温度。日常测量主要有焦炉直行温度、横排温度和炉头温度。调火测温工每四小时测量一次直行温度,然后根据焦炉平均温度与标准温度的偏差,加减煤气流量、调整分烟道吸力。每周测量一次炉头温度,半月测量一次横排温度。人工测量焦炉加热温度,受测温点、测温时间、测温人员的熟练程度以及外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测温精度低、误差大等情况,因此需要改进加热控制系统,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稳定炉温、降低能耗、提高焦炭质量、减少人工干预的目的。

2 焦炉加热系统存在的问题

(1)焦炉加热温度的测量采用传统的人工测温方法。调火测温工采用红外线测温仪瞄准立火道底部,人工测量受测温点、测温时间、测温人员的熟练程度以及外部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测温精度低,误差大;立火道底部温度不是均匀分布的,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测量点,测量结果有很大的不同,测量点的偏移对测温的影响非常大。

(2)焦炉的加热过程是单个燃烧室间歇、全炉连续、受多种因素干扰的热工过程。焦炉的热惯性非常大,增减煤气流量后,温度要在4~6小时以后才能反映出来[1],另外测温时间间隔大,温度调节不及时,炉温波动大。

(3)焦炉用加热煤气为回炉煤气和一部分驰放气,根据生产及焦炉温度情况设定加热煤气流量进行控制。驰放气流量的波动导致加热煤气热值波动,引起焦炉炉温波动,降低焦炉热工效率。

(4)空气过剩系数不合理。公司目前采用对单个燃烧室废气进行取样分析,得出的空气过剩系数代表性不强,且人工取样、化验过程费时多,周期长,不能实时地反映燃烧情况的变化。

尽管在近几十年一直在尝试用热电偶的方法去代替人工测温,但由于测温技术本身的限制和焦炉恶劣的环境,热电偶实时测温时间滞后[2],因此实施焦炉自动加热和优化控制系统的技改,对于稳定炉温、降低能耗、提高焦炭质量、实现资源高效利用非常有必要。

3 优化措施

(1)实现焦炉立火道温度的全自动直接测量,可将三班测温改成白班巡检;(2)建立火道温度变化趋势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准确预测全炉立火道温度的变化趋势;(3)实现焦炉加热过程的全自动控制,根据火道温度的变化自动调整加热煤气流量(压力)和烟道吸力;(4)火落时间自动判断并记录;(5)优化标准火道温度模型,模型能根据配煤水分的变化和焦炭成熟预测模型,指导或自动调整标准温度;在保证焦炭成熟度前提下,降低标准温度20℃以上;(6)在充分利用甲醇驰放气的情况下,稳定焦炉加热;(7)节约回炉煤气流量2%以上;(8)实时监测全炉各炭化室的工作状态,自动监测全炉各炭化室的加热状态、自动判断高温/低温号,生成操作指导界面,指导工艺人员对个别炉号的供热量进行调整;(9)自动连续测量焦饼表面温度,并自动生成趋势曲线和报表。

4 自动测温系统的硬件构成

(1)光学镜头:光学系统直接安装在炉顶的看火空小炉盖上,通过目测瞄准对准立火道底部三角区中心位置,光学系统的总高度低于80mm;(2)光纤:把光学镜头收集的光信号传送给仪表系统;(3)仪表系统:把光信号转化成温度信号,并输出标准4~20mADC信号,实现自动控制依托原有DCS控制系统;利用原有烟道吸力和煤气流量自调阀实现自动控制;(4)防尘、防火系统:通过隔热材料和吹风,减低设备温度,确保镜头清洁。

5 焦炉自动加热优化控制方案

焦炉自动加热优化控制系统可根据火道温度自动调整加热煤气流量;根据加热煤气流量自动调整分烟道吸力;根据焦炭成熟度修正标准温度、调整个别异常火道;以二前馈、一反馈、一监控、三修正、两串级相结合的优化调控系统。二前馈:供热煤气量前馈、分烟道吸力前馈。一反馈:炉温反馈。一监测:监测空气系数α值。三修正:热值修正、水分修正、实测炉温偏差修正。两串级:炉温控制、吸力控制采用串级控制方案。焦炉立火道温度控制系统是典型的大惯性、非线性、特性参数时变的系统,并且在生产过程中还经常受到诸如延时推焦、变更结焦时间、装炉煤水分波动等因素的干扰,因此采用解析式表述的模糊控制规则。

(1)优化燃烧控制。在进行吸力控制之前,用便携式燃烧效率仪监测各个燃烧室的燃烧情况,然后对个别进气风门进行粗调,保证各个火道的空气过剩系数合理,并且各个火道的空气过剩系数基本一致。吸力控制采用前反馈控制模式,根据前馈吸力模型和加热煤气流量的变化前馈调整分烟道吸力大小;根据分烟道残氧量的大小反馈调整、修正吸力目标值,考虑到交换过程对分烟道残氧量影响非常大,氧化锆测出的烟气残氧量不能直接作为控制参数,需要反馈模型计算的数据作为控制参数。

(2)稳定加热煤气的热流量。最大限度的利用甲醇驰放气,同时确保加热煤气热流量的基本稳定。甲醇驰放气流量增大时,自动降低焦炉煤气流量;甲醇驰放气流量减小时,自动增加焦炉煤气流量;

6 效果分析

在实施焦炉优化加热控制后,焦炉标准温度控制更加合理,焦炉直行温度均匀系数显著提高,安定系数持续控制在1,空气过剩系数稳定在合理范围内,提高焦炉热工效率,可节约回炉煤气流量2%。

7 结语

实施焦炉优化加热控制后,温度的波动减小了,空燃比更合理,并且根据火落时间模型优化标准温度,节约回炉煤气约2%;温度下降后,结石墨减少,粗苯回收率提高;焦炉操作管理自动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焦炉的调火提供了操作指导;炉温的稳定,有利于延长炉体寿命;焦炭质量的提高;焦油/苯的产量提高;通过对炼焦指数的观察,可实时检测高温、低温炉号,避免生焦、过火焦;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改善操作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忠,谢克昌.煤基醇醚燃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29-31.

[2]贺永德.现代煤化工技术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764-766.

上一篇:电渣重熔专利分析 下一篇:数控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