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拐点时期六大问题解析

时间:2022-09-12 02:32:51

民企拐点时期六大问题解析

在25年改革开放大潮的涌动下,民营企业呈现了快速发展的态势。一大批民营企业在完成初始创业和原始资本积累两个阶段之后,进入了历史发展新阶段,既在历经前两个拐点之后,进入了规模化、现代化、高科技,一体化的第三个拐点发展期。

民营企业发展新的阶段,面临的经济大环境发生五大变化:一是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和成熟,市场化的程度明显增强,资源走向市场配置成为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二是伴随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竞争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企业市场主体的地位已日渐强化;三是伴随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整体经济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更,买方市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常态;四是伴随我国加入WTO组织之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要与国际接轨,企业走向国际化是必然趋势;五是伴随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国有企业将逐步有序地退出,民营企业拥有了新的发展空间。民营企业在跨入新的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着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对多数民营企业在实现前两次发展之后,许多方面问题未能得到解决,进入新的拐点时期必然凸现出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缺位问题,造成了民营企业与合资企业,国有企业不在统一起跑点,而要在同一跑道上比赛的状况,民营企业面临着诸多新的压力。

其一,政府支持民营企业措施不到位,拉大了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起跑差距,必须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长期以来政府服务主要对象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成为政府呵护的主体,造成了政策上的偏袒,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政策和支持又出现向外资企业倾斜的新特征。特别是地方政府为了更多地吸引外资,纷纷出台鼓励引进外资的特殊政策。目前虽然诸多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发展民营企业的重要性,出台了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和办法,但由于认识上的差别和滞后而带来政策上的差异和缺位。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相比享受到的政策服务自然有很大距离,由于政策圈定的范围所限,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特殊政策难以延伸到民营企业,形成了政策支撑不平衡的状态。所以,强化政府对民营企业服务职能,是解决政府对民营企业服务缺位的重要举措,是平衡民营企业与合资企业和国有企业起跑线的重要之举。

其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不到位,民营企业难以利用社会资源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诸多民营企业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尽成熟状态下发展起来的,他们凭借自身对企业发展初期特征的认识来满足当时企业发展的需要。民营企业由于当今面对的情况已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企业急需社会中介组织提供高层次的知识服务。还有一部分民营企业处于稳定期。为了避免走向衰退,需要进行战略性调整更急待解决科学管理水平,这样在民营企业自身实力难以解决的情况下,需要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就当前情况而言,社会服务体系非常薄弱,面对企业高层次的需要,很难提供高知识,高水平的服务。特别是有些中介组织缺乏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人才资源,实行的项目招聘办法,就更难以满足企业要求。所以,政府应当积极的推动中介组织的发展,以经济区为轴线,建立起中介服务网络。

其三,融资难的问题仍然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问题,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瓶颈问题是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环节。加入WTO之后,外资企业除了在国家控制的领域外已经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形成与民营企业相对挚的竞争态势,也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目前,在民营企业急需资金援助的时候,由于贷款渠道不畅,担保体系不健全,加之提供担保的资源越来越少,民营企业融资的渠道受阻,资金短缺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核心问题。开通融资渠道,增加资金注入能力是民营企业急待解决的问题。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必须加大金融体制改革,放开放活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放贷的约束,拓宽允许境外资金进入,为民营企业资金注入开发新的渠道。在解决资金来源的同时,民营企业自身应当打造诚信,建立起商业信誉,形成独特的信用理念,打造出融资的诚信渠道。

其四,民营企业综合冲击力不强,提高综合竞争力是发展民营企业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在改革开放中迅猛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虽然在资产、管理、队伍建设、企业文化、核心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不少进步,有的企业传统观念有了很大改进,初始时期形成的传统模式有所改进,但从向更高层次发展角度上看,民营企业仍然有诸多问题需要改进。在技术装备上,一部分民营企业由于建厂之初采用国有企业淘汰设备而发迹,延用至今没有从根本改造,装备上处于低水平徘徊状态,在管理创新上,多数民营企业一方面延用乡镇企业管理方式,另一方面是搬用国有企业管理套路。在企业成长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这种拿来主义可以产生一定的效果,但在市场经济日臻完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体制、机制上不再创新,企业就难以发展。所以,提升民营企业综合竞争能力,要从创新机制上入手,不断改进机制和新模式的构筑,增强企业抗冲能力,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形成新的竞争能力。

其五,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提升民营企业人力资本质量,重视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动力资源的建设。大多数民营企业始建初期是靠人力凝合而创造的,伴随着企业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源动力之一,是企业塑造品牌,走向市场的形象工程,是实现企业创新,创建新型机制的灵魂。诸多已成为世界知名的民营企业无不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独具特色,不断地实现在发展中的战略创新、观念创新和科技创新。搞好企业文化建设,首先是搞好人才引进和培训,创造条件和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目前大多数民营企业在引进人才方面缺乏手段,高素质的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不能长期就职于民营企业。加之社会上缺少完善的人才流动市场,民营企业在引进人才上信息不畅,也造成民营企业用人成本比较优势得不到发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是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企业文化素质的前题和基础。民营企业应当注重人才的培训,注重引人用人的环境建设,创造人力资本的优势,拉动企业做大做强。

其六,加大科技助推,实施科技兴企战略,扭转多数民营企业低层次运行状态。一大部分民营企业生命力不强;瞬间消失的关键问题在于科技水平低下,在卖方市场状况下可以生存和维系,一经转向买方市场之后,民营企业首要危机是产品科技含量低。70%以上民营企业尚未摆脱“小、散、低、弱”的状态,而大多数又集中于传统的第三产业,而且技术单一,投资不大的行业。民营企业之所以成长速度慢,甚至有的长不大做不强,核心问题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技术创新脆弱,致使创建之初就徘徊在低水平的轨道上。如何解决民营企业科技含量问题,关键在打造自己的科技创新的实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要解决多数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问题,要使大多数民营企业能够“厚积而薄发”,要加大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体制建设,排除高速发展的滞障,要在高科技引导下,实现新的创业和发展。

总之,在民营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之后,除了传统问题需解决外,更多的新问题新情况不仅需要正视,更需要实事求是对待,争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化解,减少民营企业发展的滞障因素,加大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助推力,使民营企业真正走向公平、公正的竞争轨道,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上一篇:“金威”啤酒 绿色“王者” 下一篇:开创物管经营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