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去世仍上班”:别再用环卫工的苦情感动人

时间:2022-09-12 01:28:01

“亲人去世仍上班”:别再用环卫工的苦情感动人

2015年12月4日,一名环卫工凌晨顶着严寒,在街头清雪的照片被到网上,消息的网友留言说,当天下着大雪,长春所有的环卫工人都在凌晨集合,但让人感动的是,这位环卫工的老伴儿前一天早上刚病故还没出殡,她就已经投入到了清雪的第一线。微博后,感动了无数网友。

这位老人叫刘福珍,今年67岁。3日早上8点多,她老伴儿去世了,中午送到了殡仪馆,按照当地风俗习惯,需要在12月7日才能出殡下葬。

“我知道当天晚上要清雪,雪已经连续下了一整天,清雪的压力肯定大,如果我不干,别人就得替。”“吃环卫这碗饭就要把活干好,不能耽误工作。”刘福珍说,出殡的那天如果下雪,她也会争取忙完就回来上班。这个环卫老人的话,字字句句朴实真挚,让人不忍卒读。

值得追问的是微博来源。有人分析,可能是一位市民拍摄的。但随着记者的走访,发现图片是环卫部门的。对于“亲人去世仍上班”的环卫工人,环卫部门的说法是,这是一种积极担当,将组织大家学习这位67岁环卫工人的精神。

(资料来源:《新文化报》 图片:新文化记者 史磊 摄)

点石成金:“亲人去世仍上班”,会让我们泪花飘飞,不过泪花飘飞里真的是感动吗?或者说,我们生活里需要这种苦情的感动吗?

唏嘘之余,不禁要问,大雪飘落,需要环卫工人清扫积雪,可是难道在这场清理积雪的战役中,真的就离不开一位丈夫刚刚去世、已经67岁高龄的环卫工人?对于这种情况,用工单位不该让她安心在家中送丈夫一程吗?你看,在扫雪的时候,她是木讷的,是“眼中泛起泪花”的伤心,更刺骨寒冷的不是低温天气,而是不人性化的制度。

所以,我一点也不想被她“感动”,我还很害怕,当地环卫部门再拔高老人的精神境界,冠以“最美”“最感动”之名,成为人们消费苦难的一个精神符号。

我们实在不想被这样的苦情人生再一次感动了。如果每一个弱者,都能感受到制度的温情和慰藉,我们的生活不是因为有这种苦情的感动才美好;相反,像刘福珍老人这样众多的环卫工人,她们能平平安安上班、回家,能够尽享晚年,才是正常的、美好的生活。但愿我们的社会少一些这样的感动,多一些鲜活的有尊严的个体感受。

循着这条新闻,前几天看到某地一则报道,标题叫《交警岗上的婚纱照》,说是一位交警没有时间陪着女朋友拍婚纱照,只得把摄影师叫到交警岗,简单拍摄了几张就结束了。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看到类似“儿子住院坚守岗位”、“打着点滴坚持教学”、“忍着剧痛坚持工作”、“在建筑工地上结婚”等等类型的先进事迹。这样违反科学、违反情理的现象值得提倡吗?

有一名记者说,新闻评论就是“从正常中寻找反常,在反常中发现正常”。这一说法用在这条新闻中再恰当不过了,在这看似正常的感动中,实则存在的是与真正的感动相悖的反常,却又因为这种反常现象的普遍存在而显得正常起来。这,不能不触发我们对这条暖新闻的冷思考。

而我们的同学在素材运用中,如果也能学会“热点新闻中的冷思考”,就能在作文立意中另辟蹊径,抒发你不同常人的个性创见,这样视角别致、思想深刻的作文只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又怎能不脱颖而出呢?(参考资料来源:尹作荟、郭元鹏,红网)

素材运用:人性与尊严;多一些制度的温情和关怀;我们需要怎样的感动;反常与正常;暖新闻的冷思考……

上一篇: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下一篇:英语语言实践与英语知识的提高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