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清真雅词的艺术成就

时间:2022-09-12 01:23:58

周邦彦清真雅词的艺术成就

摘要:周邦彦是北宋末年最杰出的词人。他以不羁之才,寄情于词,不少研究者对周邦彦词的艺术性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周邦彦继承和发展了“花间”的本色论,确定了本色词应有的状态,开拓了新的审美境界。本文从意境、语言、音律三个方面来叙述周邦彦清真雅词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周邦彦 意境语言音律艺术成就

宋徽宗时期的20余年,北宋词学思想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与苏轼追求创作自由、强调性情的自然流露,力图打破词作规范的时代相比,这一时代时代表现出的是回归本色、注重词的艺术美创造的倾向。其核心人物则是周邦彦。历来学者对于周邦彦都有较高的评价,例如陈匪石《宋词举》中说:“周邦彦集词学之大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凡两宋之千门万户,《清真》一集几擅其全,世间早有定论矣。”国学大师王国维也说他是“词中老杜”。陈廷焯也曾评价“词至美成,乃有大宗。收苏、秦之终,复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可见,周邦彦的词在唐宋词史上的地位不可小觑,而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他高超的艺术成就是分不开的。

一、浑厚和雅的意境:

“浑厚”词境是周邦彦“清真词”追求的最终目标。这里的浑厚指的是淳厚本真、朴素和雅、浑然天成。浑厚词境创造决定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周邦彦的人生体验。宋代是我国历史上儒学和文学复兴的时代,只有在这种背景下,才能产生兼容性很强的词体风格。同时,周邦彦性格落拓不羁,又致力于才学,渴望进取,他本是一介书生,历经新旧党人兴废的剧变,仕途多舛,有多离别伤心之事,内心难免有不尽的悲慨。这些经历决定了其对浑厚词境的追求。

浑厚词境的核心是淳厚深挚的感情。清真词无论是相思离别、羁旅行役、咏物还是怀古都有一种身世之慨蕴含其中,其词像是笼罩着似淡还浓的悲伤。他的悲伤与前人的直接感发不同,他词中流露出的悲伤是冷静的、经过过滤之后的悲伤,是一个纯粹词人的悲伤。例如他的送别词《夜飞鹊》:“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兔葵燕麦,向残阳、影与人齐。但徘徊班草,欷[酹酒,极望天西。”词中透露着凄凉悲惋,意态浑厚。

周词浑厚和雅的词境也体现在开阖动荡、浑灏流转的篇章结构上。周词在章法上继承了柳词的铺叙手法,并且进行了新变。柳词善铺叙,但大多都是平铺直叙,周邦彦则变直叙为曲叙,布局疏密相间,婉曲回环,严谨之中富于变化,章法严密而结构繁复多变。如代表作《兰陵王・柳》,该词从不同角度、各个层面描写柳树,借着咏柳来渲染他离别的愁绪。本诗从自我的漂泊到送别情景,再到别后愁苦的设想,之后又折回到前事,今昔回环,渗透着漂泊的疲惫感,极备吞吐之妙,蕴含着老、境、美。

二、富艳精工的语言

陈振孙评价周词说:“美成词多用唐人诗句隐括入律,浑然天成。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词人之甲乙也。”(《直斋书录解题》)可以说十分精到地概括了周邦彦词的特点。北宋后期,在复古崇雅的文学思潮下,词体语言也受到了这种风气的影响,讲求“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周词“富艳精工”的语言则代表了当时语言的最高成就。富艳精工具体表现为:书卷的繁富、意象的绮艳、措词用语的精美准确等等。

宋人评价周词语言的书卷繁富:“征辞引类,推古夸今;或借字用意,言言皆有来历”。例如其词作《西河・金陵怀古》,这首词中隐括了刘禹锡的《石头城》和《乌衣巷》两首诗,并化用了六朝乐府和谢I的诗,通过自己的熔炼,丝毫不使人觉得有不协调之感,浑然天成,将对古昔的追念和对当今的寄慨表达的淋漓尽致。张炎在《词源》中评价“清真最长处,在善融化诗句,如自己出。”

周邦彦在词语用字精雕细选方面,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如“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中的“弄”字,写出了烟霭中碧绿的枝条荡漾的情态,摇曳生姿,情韵悠悠。再如“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中的“举”字写出雨过天晴后水面荷花的优美姿态,也写出了作为观赏者的一份欣喜之情。这不仅体现了周邦彦对事物观察的细腻也体现出了他下字运意的法度。

三、和谐精严的音律

注重词律谐美与规范的主要表现是善于创制曲调。周邦彦一生创制曲调五十多首,如《瑞龙吟》、《兰陵王》、《六丑》等等,其曲调声腔圆美,较柳永之所创更为高雅。王国维曾评价说“惟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 周词的音乐美首先表现在韵律在整齐中见错落,浑厚中见和婉。精严中蕴含着一种自然之妙,绚烂之极中有平淡之美。例如其词《饶佛阁》从整体上看整齐对称,单抽出一段又是错落有致,每一个字都符合音律要求,这就使词节奏明快、韵律和谐,琅琅上口。

周词非常注重词调的声情与宫调的音色一致,因此,周邦彦在审音用字上非常严格,讲求语言字音的高低与曲调旋律的变化密切配合。北宋合乐的歌词,到周邦彦手里,已经可以达到词与音乐的完美合一。

周邦彦还擅长用拗句来追求音律的和谐统一,不仅可以使字和声更能恰当的表达喜怒哀乐,还可以加强声情顿挫的美感。而且周词要求适应歌唱者的自然声腔和乐曲的需要,在音律上达到拗怒与和谐的矛盾统一,是清真词的独创。

调美、律严、字工是周词在音律方面的特点,他不仅影响到等人的创作,同时也引领了这个时期的词学风尚。

周邦彦被称之为“词中老杜”,是北宋末期婉约派的集大成者。他主张法度规范,在章法、句法、炼字、音韵方面下功夫,拓展了比、兴、寄托等艺术手法,继承了婉约派的长处,吸取了江西诗派的优点,与宋代尚理、尚博、尚雅、尚韵的文化精神深相契合。并形成了自己委婉浑成、清妍和雅的艺术风格,使后人有法可依,直接影响了姜夔、等人的创作,开格律派之先声。因此周词才在词史上具有“收苏、秦之终,复开姜、史之始”、“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的继北开南的集大成意义。

参考文献:

[1]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 孙虹 任翌《周邦彦词选》,中华书局,2006年版

[3]钱鸿英《周邦彦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4]王国维《人间词.人间词话》,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5] 冷成金《唐诗宋词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作者简介:孟小驰(1992.12.10),女, 家乡:辽宁铁岭,学校:沈阳师范大学,学院:文学院,专业:对外汉语,学位:本科。

上一篇:论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及应用 下一篇:浅谈希尔德加德的女性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