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想象力发展的支持性策略研究

时间:2022-09-12 12:27:02

幼儿想象力发展的支持性策略研究

【摘 要】想象力是人类知识的源泉。幼儿的想象力极为丰富,它是儿童对世界与知识进行探索的不竭动力,更是儿童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

【关键词】幼儿 想象力 特点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4-0165-02

想象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表现之一,想象力丰富的人其创造能力、领悟能力相对也较高,这对一个人在工作与学习中能否占有一席之地,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智力发展前的时期,这一时期,幼儿没有社会经验的限制,他们对于一切事物感到新鲜,这就导致他们的想象能力极其丰富。幼儿的想象力有着自身的特点,它有别于成人,针对幼儿的想象力特点来进行培养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幼儿想象力的特点、重要性等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发展幼儿想象力的办法,希望能对幼儿教育有所裨益。

一 幼儿想象力发展的重要性

幼儿阶段,儿童的大脑、身体都在快速发展,此时儿童对于世界一无所知,适当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与工作十分有利。幼儿时期的儿童想象能力的发展是极快的,每一个年龄段他们的特点都有所不同,若是能抓住他们想象力的特点,对其进行相当的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定能得到提升,这样的培养将会让他们终身受益。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力,就如人们根据鸟飞翔的样子而制造了飞机,根据蜘蛛织网而学会了织布等,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与想象力分不开。幼儿由于其特殊的生理与心理因素,想象力就变得尤为重要。若家长与幼儿园能对儿童的想象力加以培养,让儿童在学前这段时期将想象力充分发展,儿童的思维基础变得厚实,对以后的学习与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想象能力是人脑对表象进行加工与改造、创造的能力,人们通过想象的思维过程来挖掘创造与发展的机会,因而想象能力具有创造性、新颖性的特点。想象可以将新形象进行加工与创造,这种加工与创造来自主体对客观世界的感知;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社会经验不同,对于社会的感知能力有所不同。一个人感知能力的培养靠想象力来发挥,想象力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主宰着人们能力的提高。儿童的心理与智商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条件。儿童在一岁半左右开始出现想象活动,这与表征活动密切相连。两岁左右的幼儿,学习能力已开始发展,这一时期对幼儿想象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

二 幼儿想象能力发展的特点

幼儿的想象能力发展特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层面的发展;二是年龄方面的发展。在这两个方面中,后一个方面占据主要位置。

1.生理发展的影响

幼儿想象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变化,具体来说,儿童想象最初出现是在两岁左右。这是因为想象与儿童大脑皮质的成熟相关联,大脑皮质的发展与健全成为儿童想象能力发展的动力,大脑皮质将已形成的暂时联系重新结合在一起,使得幼儿的想象能力得到提高。幼儿在两岁左右,其脑神经系统的发展近于成熟,语言能力开始迅速发展,语言的形成与发展,让儿童的想象能力得到概括性联系。

儿童在上小学之前,他们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认知能力都处于萌芽状态,这一时期所形成的认识能力、思维方式等决定了其以后人生的发展方向。想象是儿童智慧的翅膀,有了想象能力可以对他所认识的“事物”进行加工与创造。在对幼儿思维特点进行观察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大部分的儿童喜欢看动画片,动画片里的人物是卡通形象,卡通形象就是儿童想象能力的表现之处。然而,动画片对成人没有太多的诱惑力,这是因为动画片里的人物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充满童真。成年人由于社会阅历、人生经验以及对世界的认识,使得他们的想象能力受到了限制,他们不是无法进行想象活动,而是思维与经验控制着他们想象力的发挥。但是儿童却不同,动画片是他们想象力发挥的重要场所,符合幼儿时期的心理特征。

2.年龄发展的影响

儿童的想象力与年龄的发展有关系,幼儿从一两岁开始,他们的想象力逐渐形成。在儿童两三岁时是想象力发展的开端,这时的幼儿想象没有目的性,他们在展开想象活动之前并没有形成想象的表象,想象过程也是极其缓慢的。在幼儿的想象能力形成初期与记忆能力非常接近,彼此的界线并不明显。幼儿在这一阶段的形象认识只会对自己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展开,因而,对这一时期幼儿想象力的培养,应着重放到把儿童的想象能力与记忆的区分上来,这是需要成人进行引导与培养的。可以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游戏是儿童最乐于接受的方式,是促进儿童想象力发展的最直接方式。

当幼儿到四岁左右时,他的想象力仍旧是无意识的,属于自由联想,但是想象力在这时已开始形成,较之两岁时有了较大程度的进步。当幼儿长到五岁之后,儿童的感知能力已发生巨大的变化,他对于外界的形象、色彩以及环境开展有了反映,这时的幼儿想象不再是无目的的想象,而是有目的性的自由联想。虽然五岁过后的儿童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想象,但是他们的想象很零散、不成体系,想象内容仍很简单。

当幼儿到了六岁左右时,儿童的有意识想象与创造想象已相当明显,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进行想象活动,此时的想象活动变得有目的性,并且有明确的主题,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幼儿此的想象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善,这时的想象与人生阅历的关联性不大,而是天马行空、漫无边际,这是孩童天真烂漫天性的一个表现。此外,此时儿童的想象能力具备了情节设计的功能,儿童的联想与想象变得有情节性,是一个想象链,不再是单一的形象与形式;这些有情节的想象充满创造性,因而六岁左右的幼儿具备编写故事、创造的能力。

幼儿期是儿童想象力培养的最好时机,这个阶段有计划地对儿童进行训练与培养,对于儿童未来的发展有益处。但是由于幼儿想象力发展的特点,家长与学校应根据其特点进行训练,这是十分必要的。

三 幼儿想象力的培养方法

幼儿想象力的培养应根据幼儿年龄的大小而定,这是针对儿童心理特点展开的一项长期训练。当然,幼儿期儿童的主要活动范围为学校和家庭,父母应辅助学校进行想象力的培养,但最重要的方面是学校的训练,儿童在幼儿园里有很多小伙伴,老师开展培养与学习相对要方便;而小伙伴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也是儿童想象力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本文主要针对学校培养方面进行简单概述。

1.通过绘画活动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儿童在进入幼儿园时大脑发育近乎健全,但是他们的语言并没有发展到相应的阶段,因而他们不能进行较强的语言描述。儿童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进行表达,喜爱画画是孩子的天性,通过研究儿童的画作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所画的画虽然有些夸张与幼稚,但那是儿童在真实地表现外在世界,通过他们没有被外界污染的眼睛与心灵在进行创作。因而,老师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时,可以根据鼓励儿童进行绘画的方式进行。

绘画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观察能力,通过绘画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提高手与脑共同协作的能力。当儿童在进行绘画创作的时候,老师鼓励儿童去进行想象创作,让他们根据自己所想象的样子作画,鼓励他们进行创造与创新。无论儿童的画质量好坏,老师都要给予表扬,这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行为,可以让儿童在想象的空间中自由创造。

2.通过游戏活动来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儿童是天真烂漫的,爱玩是他们的天性。有些家长为了让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学习,限制孩子的游戏时间,这种做法极为不科学,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有助于想象力的发挥,对儿童开朗性格的培养有很大的好处。

想象力离不开游戏活动,游戏活动满足了儿童对自由的向往、趣味性的追求,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想象能力得到提升。大量事实证明,游戏往往会在儿童的学习与工作表现出超乎常人的创造力。儿童是好玩、好动的,老师可以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一些具有创造性能力的游戏,如让他们根据喜好进行折纸,或是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活动,这对儿童的动手、动脑能力的协调有好处。老师让儿童开动脑筋,用一些道具来进行汽车、房屋模型的建造,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与意愿进行创造,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样式。

总之,幼儿阶段儿童想象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家长与老师要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培养想象能力,在儿童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作用是无穷的。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综合性人才的发展需求,因此,培养儿童想象力的重要性,理应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王海英、周虹.解读儿童的想象[J].上海教育科研,2005(2)

[3]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4]叶奕乾.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下一篇:高等职业学校学生艺术团项目化管理的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