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现代化教育手段与现代教育的关系

时间:2022-09-12 12:10:38

浅论现代化教育手段与现代教育的关系

什么是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教育不仅是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更是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如果没有人的现代化,即教师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与材料即使再先进与现代化,也不能创造出现代化的教育效益;而一旦教师的现代化程度提高了,即便是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与材料,也可创造出现代化的教育效益来。”

一、现代化教育手段需要与传统教育手段相结合

任何教育手段,任何先进媒体,包括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都仅仅是教育手段而不是教育本身,没有一种先进的教育手段可以代替一切。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是高科技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不可否认,在当前的教育中,这些先进的教育手段确实对教育方式的转变起到了促进作用,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先进的教育手段也是有缺陷的,在许多时候需要与传统的教育手段相结合,“只靠技术是无法奇迹般的解决教育系统面临的困难的。尤其应把技术与传统的教育形式结合起来使用,而不应将其看作是一种取代传统教育形式的独立的手段。”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教师说不清、学生难理解的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往往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恐怕仅凭过硬的基本功是不行的。众所周知,多媒体教学设计,能将一些十分抽象的知识运用电脑多媒体音像技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都参与感知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始终处在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进而变得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兴趣浓厚,突出教学重点,达到了化难为易的目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克服传统教学的弱点。因此,新课程的内容也相应地对教学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去教学,无异于老牛拉车。

但是我们知道,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一种形式,只有教学内容才是教学的核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要不要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用在什么地方,达到什么目的。只有这样,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保持一致。在我们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设计课件时,一方面,要考虑教学内容优化设计,另一方面,在表现形式上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善的外在形式的有机结合,才可以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

因此,现代化教育手段应该与传统教育手段结合起来。在有些情况下,传统教育手段所起的作用甚至要比先进的教育手段所起的作用更大。另外,如果从课程成本的角度考虑,当两种教育手段所达到的效果相同的时候,我们应该倾向于传统教育手段。

二、 现代化的物质外壳需要先进理念的支撑

任何先进的教育手段都由人来操作,为教学服务的,所以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而人的问题首先就表现在人的理念上。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只是为了用教育手段而用教育手段,却从来没有考虑为什么要用,也没有考虑用它是否会带来教学效果实质性的提高,学生是否喜欢,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基础。

有了理念,还得强调一个方法问题。有了现代化的物质条件,就一定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在实践中往往会遭遇一些令人尴尬的局面。当教师正在用计算机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多彩的情景时,突然计算机出现了一点小小的故障,而教师却无能为力,于是整堂课就陷入被动局面,甚至无法进行正常教学。授课教师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当然是必要的,但说到底,这还是一个理念问题,因为这些教育手段是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而不应该成为束缚他们的枷锁,当使用教学手段出现意外时,教师完全可以用另外的方法达到目的。

现代化的教育,虽然需要现代化的物质外壳,但真正支撑它的却是现代化的教育理念。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化教学将更加普遍。我们鼓励教师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使用电教器材将科学知识按旧路子“满堂灌”下去,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又将从一个误区陷入另一个误区。

三、不是没有现代化教育手段,就一定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实际上,有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人就往往容易产生依赖感,而这种依赖感又会导致人的创造性的丧失。我们每个教育者都应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没有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教学就一定不能取得好的效果,甚至会导致教学失败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就拿计算机多媒体来说,事实上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多媒体课中CAI课件只代替了教师的板书,不同的内容通过点击鼠标飞快闪过,试想它留给学生的印象能否比得上教师一笔一画、认认真真的板书效果?有的课件照搬课本内容,包办一切,好像电视讲座,那么教师站在讲台上还干什么呢?计算机毕竟是一台机器,它无法取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暗示性语言所起的微妙作用,也无法取代教师富有情感的课堂语言,也不能取代舞蹈、绘画等实践课中教师亲身示范的直观效果。”

四、很多学校存在课程资源的高消费现象

片面追求教育的物质化外壳,往往会导致课程资源的高消费现象。先进的教育手段使用率低下与“装点门面”并存的现象又助长了课程资源的高消费。

1.现代化教育手段使用效率低下

先进的技术手段总是靠教师来使用的,而教师往往不知道怎么使用。这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教师不能熟练、有效地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没能掌握一些简单的基础操作技术,甚至在使用过程中出了一点问题就束手无策,陷入被动。

效率低下的另一个方面表现在教师不知道如何有效的利用,把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仅仅作为传统教学手段的替代,没能让其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不知道如何让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实现最佳组合。教学效果好不好,教学程度是否现代化,对教师来说,是由能不能使用好教学手段来决定的,而不是由教学设备与材料是否现代化来决定的,关键是看教师可不可以有效采用教学手段以达到教学行为、能力、效果的现代化,而不是看教学材料与设备本身。这是会不会用的问题。如果可以通过培训去解决的话,那么有而不用则是一种更大的浪费。

2.把现代化教育手段作为花瓶

在实践中,有一些学校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去建设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其目的不是为了真正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只是为了迎接评估,为了“达标”,为了让人一饱眼福,是为了上一堂“公开课”评估结束后,这些设备、设施却依然放在那里,俨然成为学校中“美丽的花瓶”。这种课程资源的高消费是我们所承受不起的。

在观念上必须认识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是用来装点门面,得几条标语的,而是为了现代化教育打下物质基础,是真正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总之,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化教育手段越来越显示出其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然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只是为了现代化的教育提供物质基础,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才是最重要的。片面追求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容易使人们走入课程资源高消费的误区。

上一篇:高校民主管理下的学生权力初探 下一篇:大学管理理念中四对关系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