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范,矢志不渝

时间:2022-09-12 10:30:28

摘 要:作为化学教师,笔者深感提供神奇的化学史实,应该是我们教师重要的工作。多年来,笔者努力收集化学史实,为学生构建神奇的化学史的世界,以期为学生的心灵成长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使我们的化学教育厚德载物、人文日新。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史;情感;态度;价值观

尽管我国科学教学之路日益开阔,但由于应试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广大师生不得不围绕分数团团转,就化学教学而言,以知识教学为唯一目标而忽视其他目标实现的倾向依然十分明显。

众所周知,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情意目标主要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要素。尽管学生的学习考核是以知识能力为主线的,但是情感因素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发动机”的作用。如何使情感因素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使之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呢?笔者尝试从化学史的讲解与引领入手,觉得这比单纯灌输价值观更有实效而影响深远。

一、沙里淘金――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史学因素

笔者曾认真统计过初、高中教材中的有关化学史内容,并列出“苏教版中学教材化学史内容一览表”。其中有化学史事例、 化学史人物,内容多出现在初三、高一教材中,其中有好几处介绍我国古代化学工艺……这类统计方法不仅使笔者对教材中的化学史内容了如指掌,而且使笔者在课内能游刃有余。

笔者结合各章节教材,本着尊重事实,务求教育性的要求,经历查询、探索、论证和写作,一个个精彩的化学史故事诞生了。每个故事大约2000字,在课堂上讲7~8分钟,紧密结合课堂知识教学。例如道尔顿创立原子学说、铝铸成的友谊、戴维对钾钠的研究发现等,深受学生欢迎,这样的故事共计46个。

二、以集中或分散形式上好化学史课

笔者编写的一个个故事,折射出科学史上孜孜以求的研究精神与不懈探索的生命意志: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而呕心沥血,最后将自己的所有财富无偿捐献给世界人民;居里夫人则可以三天不出实验室而忘记吃与睡,她发明了一种新元素,并为了纪念自己的国家而取名“钋”……我们要教育学生认真做题,勤于研究,这些不正是鲜活的、有历史印迹的教育材料吗?

当然,最好的素材都要通过课堂讲授而成为教育材料。对于化学史的教育笔者采取分散与专题两种形式。分散式的教学多采取以有教师讲解为主,引领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化学史实的了解,汲取人文精华,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有机地和知识教育相融合。而集中式教育则以价值引领为主要目的,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资料查询与故事演讲加深感受,形成自评与互评激励学习机制,更好地发挥了教育的主体功能。

笔者上过“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的专题化学史课,笔者以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来实现化学史教育,采取事先收集资料、集中汇报的文献资料查找法的形式,教学方法为通过假说的提出与证实,由学生介绍元素周期律发现的过程,再由教师提炼相关观点。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用PPT打出印有门捷列夫头像的邮票,显示出本节课的主要人物、时间和事件;再提出以下紧密相连的问题:①元素周期律是不是化学史上的一个偶然发现?②元素周期律是一个人的发现成果吗? ③为什么元素周期表称门捷列夫周期律,而不是以其他人的名字来命名?通过讨论,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研究兴趣和学习热情,这堂课上得比较成功,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化学史的学习能让学生正确地认识科学与生活、人类与自然、理论与实践、客观与主观的哲学关系,更能理解个人与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规律,从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最主要的是能让学生认清高尚与卑劣、真善与假恶,从而增进科学素养的综合提升,升华人格修养。把学习的内需最大化,才能为提升学习品质提供足够的后劲与保障。

一部化学史,就是一部人类心灵的荷马史诗,一所人格教育的理想学校。追随科学的探究精神与奉献意识体现在充满乐趣而不断克服困难的探索之中,实践使我努力地做到敬业爱生、探史求真、厚德载物与人文日新。学生构建神奇的化学世界,领悟化学的昨天,我们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以史为镜而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单永丰.中学化学教育中的情感因素刍议[J].现代阅读,2010(10).

[2]许光浑.物理教学中的价值引领[J].中学物理,2008(3).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中学)

上一篇:凝聚力量 创造奇迹 下一篇:析问题.探策略.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