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12 07:55:23

浅议农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随着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种植经济作物的经济效益增长缓慢,市场风险也逐步增大,常常出现增产不增收,有些地方由于种植的经济作物卖不出去,部分农民家庭出现返贫现象,因此,农业结构对国家的粮食安全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农业结构;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

1农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单纯强调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忽视加工转化增值

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仅仅靠调整种植、养殖结构是远远不够的。种植、养殖结构的调整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只是一种横向的拉动,缺乏加工转化增值向纵深发展的支撑,这也是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商机四伏却难以启动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各地在农产品加工增值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较成功的案例大到伊利乳业、双汇火腿肠所形成农牧业产业链,小到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果汁加工厂带动当地果品产销两旺的局面等等。但就全国整体形势而言,目前还基本停留在调整种植、养殖结构的层面,农产品加工增值方面存在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等突出问题。

1.2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偏低,难以形成规模化经济效应

就全国农业综合开发而言,目前处于相对较低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呈现出东部地区发展较快,中部地区发展缓慢,西部地区较为落后阶梯式不平衡状态。形成我国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偏低且不平衡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农业基础薄弱,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尤其西部大部分地区属于山区地带,生态环境脆弱,年降雨量较少,水资源短缺,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大,见效慢。其次是资金投入方面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国家对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投入在逐年加大,但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综合开发的实际需要;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东西部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方面的不对等;地方财政较差的地方挤占、挪用中央转移支付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致使许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难以全面展开,甚至半途而废;第三是条块分割,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由于传统农业的条块分割,以及农业特有的投资大、投资收益周期长、受气候和市场双重风险制约、对未来预期不明确等因素影响,使部分农户在参与农业综合开发时持观望和不合作态度,农业综合开发总体上依然呈条块分割布局,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因此,在目前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偏低的情况下,农业综合开发规模化经济效益难以充分体现。

1.3生态农业发展滞后,农业可持续发展缺乏后劲

由于对农业实物产出需求和资金产出需求的增加,有限农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已经到处可见。在江河上游,森林砍伐过度。在西北草原牧区,草地过载,土地沙化、退化和碱化面积达1/3。在南方丘陵区,不适当的耕作方法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在北方农区,地下水超采,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在城郊和富裕地区,过多的化肥和畜粪造成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沿海渔类资源过捕,污染引起的赤潮越来越频繁。湖区和湿地的开垦影响了对洪水的缓冲。黄河断流和长江洪水不但和气候变化有关,也与流域人类活动特别是农业活动有关。显然,我国的农业已经不能象发达国家那样,先实现农业工业化,再走农业生态化的道路。现阶段农业发展必须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4农业科技投入不足,传统农业依然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升级困难

传统农业的特点是受自然环境、气候制约较大,耕作方式效率低,农作物产量低,经济效益与所消耗的农业资源不对等。目前,由于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粗放经营问题突出,产业升级困难,传统农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产业结构升级需要由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来支撑,同时需要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改变生产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目前,农业的增长基本上还是依靠低技术含量的要素投入的不断追加,尤其是劳动的积累来维持的,劳动的投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5%,技术进步的贡献份额仅占30%左右。这就比发达国家低30~40个百分点,也是我国农产品价格高出进口价格的重要原因。另外,农业科技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也不相适应:一是科技水平总体不高,常规技术多,重大关键技术和生物技术少;二是科研与市场脱节,未能形成面向市场、服务生产主体的科技创新与推广机制;三是农民科技素质尚有待于提高,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较低,加上我国农民还处于分散的小规模经营状态,且一家一户在种植结构和养殖结构上又是小而全,形不成规模效益,也带来了产业结构升级的困难。

1.5农产品供给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结构变化

我国农业经济已成功地走出了传统的短缺循环陷阱,由以往长期的供不应求转变为供求相对平衡,但在农产品供求结构上却明显失衡。其一,我国农产品结构总体来讲是“四多四少”,即:大路产品多,低档产品多,普通产品多,原料型产品多;优质产品少,高档产品少,专用品种少,深加工产品少。不能满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后对农产品的多样化、优质化、专用化、营养化消费需求,更不能适应加入WTO后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求。其二,从品质上讲与市场有很大差距。就粮食而言,我国目前小麦品种基本上是软质小麦,而加工饼干粉、面包粉等专用优质小麦却长期依赖大量进口;大面积种植的玉米,赖氨酸等氨基酸含量低,食用口感不好,作饲料影响饲用效果;水果则表现为鲜果多,加工储藏果少,每年生产的约5 000多万吨水果中,优质率只占5%,出现了国内优质果品市场已被洋果挤占的情况;畜产品质量也不尽人意。以甘肃省生猪生产为例,全省每年出栏1 500多万头生猪,大部分为脂肪猪,真正瘦肉型优质生猪不足20%。这些都无疑会影响农产品的消费。其三,供给时间上也存在矛盾。农产品不同于工业品,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大,产品新鲜程度要求高,但消费需求却没有季节性。而农产品往往产期上市集中,使得旺季供过于求,出现卖难,淡季则供不应求,造成买难。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矛盾,导致许多农产品销售困难,价格下降。 2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

首先,在支持农业结构调整资金投入方面,不仅在绝对量上要有一定的增长,而且在相对量上也要有适度的增长幅度。逐步解决农业结构调整中资金短缺的问题,使农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各行业的发展同步,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行业对农产品的需求。其次,要建立支持农业结构调整的公共财政体系。一是要充分利用财政预算资金贴息、担保、配套和补贴等有效形式,提升农业比较效益,吸引国内外各社会投资主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二是要充分发挥财税政策、财经决策参考和财经信息咨询服务的三大功能作用。再次,通过设定保护价、财政直接补贴、政府收购等措施,引导和激励农民自发地进行种植结构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使粮经作物种植面积保持合理的比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3扶持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促使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

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是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的支撑点,只有农产品加工、销售实现专业化和规模化,才能较快地带动起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3.1扶持建设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强化结构调整的“支撑点”

农业结构调整的快慢,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牵动能力。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一方面可以带动当地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使地方政府支持农业结构调整的资金有了保障,形成良性循环。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应重点放在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扩大规模上,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新建企业应立足于高起点,着眼于高科技,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实施名牌战略,根据不同目标市场的现实和潜在需求开发产品。对符合要求的现有和新建企业,应采取减免税收、贴息贷款、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资源共享等积极的政策措施。同时应增加财政支持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资金的投入。

3.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

在结构调整中,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增值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农业资源、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和自然生态规律,按照资源分布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利益原则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科学决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因此,财政支持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首先对新申报的项目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对不符合当地客观实际的项目坚决不予支持,同时要注重突出项目特色,避免盲目跟风的短期行为造成新一轮区域内农业产业趋同;其次要对建设中的农产品加工项目进行动态跟踪监控,已经不符合目前实际情况的在建项目,要鼓励其进行及时合理调整;第三,对建成后经济效益差、高污染、牵动性不强、未能合理利用当地资源的农产品加工项目要制订相应的财政政策,引导其进行市场化的“转”、

“并”、“停”。

4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向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农业综合治理工程,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起到了带动、示范、推广新技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等作用。因此,农业综合开发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结构调整能否顺利进行。继续调整农业结构的财政政策,应充分考虑目前农业综合开发中存在的资金不足、监管不力、土地流转不活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郭书田.《实现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关键在于深化改革》.

[2] 《农村经济》(成都).农业部信息中心2003(1):27-30.

[3] 于奎.《加快构建农业科技投入新机制》.

[4] 王向阳,厉为民.《当代世界的可持续农业》.

[5] 肖万春.《发展城镇化 提升农业竞争力》.

[6] 李秀彬.《中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

[7] 《中国农村研究报告》2003卷、2004卷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上一篇:挖掘机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 下一篇:柑桔优良品种无公害栽培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