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改革初探

时间:2022-09-12 07:50:10

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视唱练耳主要包括音乐听觉能力、音乐记忆能力和视谱歌唱能力。笔者针对视唱练耳的现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视唱练耳教改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视唱 练耳 教学

视唱练耳作为一门历来受到高度重视的课程,是由于它可以检验出个人音乐素质的优劣。它主要包括音乐听觉能力、音乐记忆能力以及视谱歌唱能力。这三方面能力是音乐基本素质的体现,只有具备了这一音乐素质,才具备了专业音乐工作的基本条件。特别对于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否具有良好的音乐素质,将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学习和发展,更会影响受教育者音乐素质的提高。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既是音乐教育的接收者又是音乐教育的传播者。我们教学的构思就必须突出这一特点,通过视唱练耳的教学,既要让学生建立起音乐概念,掌握基本的技能,培养良好的音乐素质,又要具备一定的音乐教学能力。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视唱练耳课怎样才能既充实教学容量,又提高教学质量;既让学生掌握应有的知识技能,又体现教学的示范性,本来就是值得我们研究探索的课题。尤其是大学大量扩招后,学生音乐基础参差不齐,在目前的班级授课制下,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吃不了”的矛盾更加突出,教学效率受到很大影响。教育以培养人的素质、发掘人的创造潜能为根本目的。如何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师范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其音乐素质、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等专业素养,为他们成为合格的音乐教师打下基础。针对这个问题,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性的改革。

1.适当分组,明确任务,开展创意活动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我采取集体活动与分组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先给学生布置一个教学内容,并提出教学要求,由学生自行开展活动。例如在节奏的训练中,为了提高学生对节奏型的熟悉进程,使其能尽快地掌握各种节奏型,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同时进行练习、讨论活动。其教学要求是:将常见的节奏型由学生任意组合成带词或不带词的4―8小节的节奏短句,要求每一个人既能编,也要会听记。活动方式各组自定:可一人编,其他人复述、记写,也可多人接龙,但接得要合乎情理。在这样平等的氛围和生动的情景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容易被激发出来。

2.交流互动,突破难点,领悟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总是以自己原有的经验为基础来学习新知识的,每个学生面对新知识都有自己的理解,因此教学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丰富的多向交流、讨论或合作学习就显得十分必要。如视唱练习中,教师可指定书中某一条练习曲目,学生分组练习。教学要求是:解决好音准、节奏,掌握正确的速度、力度及调性,较流畅地表达出曲目的风格。方法是:采取一部分学生唱,一部分学生听,听的学生不时地指出视唱之中的问题。问题尽量在组内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难点学生提出来,教师再给予必要的指点,集体解决。学生通过小组的智慧都没能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剖析解决了,这样,学生不但对由此建构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他们还可以从中学习到教师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他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在练耳作业或考试后,将成绩好的与成绩差的学生搭配分组,逐题进行交流。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说说自己的困惑,学习好的学生可为其进行分析或谈谈自己的方法与经验。有代表性的错题在教师评讲纠正之后,再出一些类似的习题,让学生用自己领悟到的新方法和技巧再练习,看看此法对自己是否见效。

3.全员参与,角色转换,提高专业素质

在整个练习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得分别担任学生和教师两种不同的角色。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锻炼了他们的鉴别能力、思辨能力、语言表达与歌唱表达的能力。分组完成后,由各组自定或由教师指定学生分别作演示,全班同学来做出评价,教师总结。最后做集体训练活动加以巩固。在分组活动时教师不时到各组巡视,回答学生的问题,及时给予必要指导。这就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习兴趣,使学习在一种以点带面、互帮互学、团结热烈的气氛中进行。这种针对性很强的教学方式,无疑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基础较差的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学到了方法,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较快。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巩固了知识的同时,其示范能力、语言技能、耐心细致等教师的基本素质也得到了锻炼。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堂训练,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和效率明显提高,课后练习也不再出现盲目的、无从下手的现象。

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的备课量相对传统模式大得多,除熟悉钻研教材,组织教材,还得要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不仅要学生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还要他们从中领悟到一定的教学手法和今后从事教育必备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当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采用此模式,这只是局部性的一种尝试,有待进一步探索、改进,以达到提高教学容量、质量的最佳教学效果。

上一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 下一篇:普通话水平测试及应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