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赏析

时间:2022-09-12 07:42:18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赏析

摘要:《滕王阁序》绘滕王阁无边胜景,记贤主嘉宾欢宴盛况,述人生失意之悲、言不坠青云之志。艺术风格上,融南北文学之长,文质彬彬,在唐代文学史上具有开辟之功。

关键词:《滕王阁序》;胜景;赏析

公元675年,27岁的年轻诗人王勃因罪离京,南下交趾探亲,途经滕王阁,会阎公欢宴,遂属文,成千古名篇――《滕王阁序》。

序文第一部分叙南昌郡人文地理、记滕王阁欢宴盛况。“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统领全段,“故”“新”二字为对,氤氲南昌古城深沉厚重的人文积淀,点染唐代建制以来不同流俗的清新气象。以“故”字引领,铺南昌城独特险要的地理位置,陈重贤任才的文化传统。“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南昌郡映射天宫翼轸二星宿之野,毗连衡庐二岳,通达长江、勾连五湖,为荆楚之要冲。作者以如椽巨笔勾勒磅礴开阔之势,一扫六朝纤靡,着此一句,气象全出,可窥唐人风貌。后两句接连用典,“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出自《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雷焕曰:‘宝剑之气,上彻于天。’华问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即补焕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此句通常被解释为南昌郡物产珍异,实则不然,在中国文化中,多以宝剑喻指人才,宝剑的流落埋没象征怀才不遇,以宝剑重见天日喻指人才因有识之士赏识而重见光明,“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皆用此意,此句与下联“徐孺下陈蕃之榻”语义相关,构成标准扇对:南昌郡自古人杰地灵,重贤任才,星光俊熠,与全文主旨暗相关合。“新”字领启,叙滕王阁宾主欢宴之盛况。“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比兴起句,承上启下,得风人之旨。洪都城繁华险要,此番雅集,贤主嘉宾:懿行雅望、人品清华,文韬武略、格调高雅。“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十六字作流水对,述际会缘起,叹人生有幸,通俗晓畅,清音朗润。

第二部分绘滕王阁胜景。首句点明时令,农历九月、暮秋时节,自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悲秋便成为迁客骚人的普遍情怀,“自古逢秋悲寂寥”,而王勃笔下却有独特的秋之体验:“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积水散尽,碧潭寒澈,愈见秋之疏朗萧阔;水雾凝聚,绚彩迷蒙,随着时光流转,暮色中的山峦笼罩上梦幻迷离的色彩。此般景致,于迷离寒渺中见疏俊朗阔,如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在这样的景致情韵中,“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以对仗工整的六字句铺排叙事,一气呵成,晓畅自然。登高揽胜,“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极摹高阁情状,滕王阁所处的群山因植被繁覆一发苍翠,山峦起伏、直冲九霄;凌空飞架的滕王阁上,朱红色的油彩鲜艳欲滴,云端俯瞰,一片茫然飘渺,极写滕王阁之高、阁楼之美。“飞”字用得最好,化静为动,不仅赋予画面流动的美感,更描摹出滕王阁峭拔凌空、超尘俊逸的仙姿。环视四宇,“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尽状滕王阁周边风景之美,用兰桂之木修葺的殿宇依山而建、蜿蜒错落,珍禽游憩的岛屿屈曲回环,星罗棋布。凭栏远眺,洪都风光尽收眼底。“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平原漫布,山川焕绮,优渥丰饶的自然条件涵养濡润,南昌郡自古繁华。钟灵毓秀,世多礼乐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地处要津,游人商贾如织,络绎不绝,舰弥津渡。待云雨初霁,碧空如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写景之句,以此冠绝,视角由俯而仰,感官由视即听。“落霞”联仿袭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却翻陈出新意,辽阔天宇,夕岚晚照,余霞散绮,孤鹜离群,振羽凌波;目之所及,澄江如练,水天一色相接。画面开阔宏大,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四个经典意象组合叠加,构成辽阔高远、沉静唯美的秋之意境。渔舟唱晚,歌声清越悠扬,摇曳于水天之间,雁群惊寒,鸣声阵阵,画面益发苍凉廖阔,构造起秋之立体图,千载之下读之犹神思怅惘,此二句一洗六朝铅华,状尽秋色,独步千古。

序文第三部分述人生失意之悲,言不坠青云之志。“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登高望远,游目骋怀,天高地迥,面对宇宙空间广阔无垠,时间绵亘不绝,顿感人生有涯,时光迫促,功业无成,不觉悲从中来。以吴桂望长安遥不可见,暗喻之渺不可期,北望长安,不禁慨叹“南溟深”“北辰远”,乐极而悲,感情生发自然、一气流转,沉郁而浓烈。“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自然之景触发幽思,触景生情,不觉悲从中来,关山险阻,英雄失路,前路渺茫,书剑飘零。“萍水相逢”句,又重新将目光聚焦于此刻欢宴,以宴饮之欢反衬内心之悲,以高朋满座反衬知音难觅。在这里,“萍水相逢”不单纯指朋友或知己,更指能赏识、举荐自己的人。失望和孤独使痛苦进一步加深,感情的弦已经越绷越紧。“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以问句直抒胸臆,郁积的感情终于喷薄而出。然而,作者并没有将强烈激荡的情感继续加深,而是宕开一笔,“嗟呼”一叹,用舒缓的语气平复激昂的节奏,连用冯唐、李广、贾谊、梁鸿四典,怀才不遇、命运多舛自古即然,自己并非古今第一伤心人,是自我宽慰语。面对人生的困境,是向孟尝一样空有报国之情而无所作为?还是像阮籍那样颓然自牧、放浪形骸?不,诗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身处逆境,哀伤却不消沉,愈发珍重自己高洁纯正的品性;逝去的光阴不可逆转,但珍惜未来的岁月,坚信自己一定能像大鹏一样扶摇而上,直冲云霄。

序文最后,诗人重申欲乘风破浪、鸿鹄万里的人生理想,再述怀才难遇、“抚凌云而自惜”的缱绻情怀。“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对礼遇而未举荐自己的贤主嘉宾表达殷勤酬谢之意,措语天然,结意深婉,进退得宜,无寒乞相。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1]王勃《滕王阁序》可谓“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1]之典范。艺术手法上,通篇骈体,四六成句,工于对仗,娴于用典,音韵铿锵,文辞绮丽,乘南朝“清绮”。用典恰切,浑融无迹,如自己出;对偶精工,腾挪跌宕,富于变化。绘高阁胜景,言青云之志,意随笔到,天机骏发,笔力劲健,“生气远出,不著死灰”[2],秉河朔“风骨”。在唐代文学史上具有开天辟地之功,一代诗圣杜甫盛赞:“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晒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诚为不刊之论。

注释:

[1]魏征.隋书・文学传序[M].北京:中华书局,1973:1730.

[2]乔力.二十四诗品探微[M].山|:齐鲁书社,1983:73.

作者简介:李振晶(1983― ),女,河北省唐山市教师进修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古典文学与文化。

上一篇:不同形式父母控制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下一篇:指导批注,让阅读状态更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