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水果生产技术推广现状及今后的工作思路

时间:2022-09-12 07:10:53

山西省水果生产技术推广现状及今后的工作思路

山西是北方落叶果树的最佳栽培区域之一,生产的果品以个大、色艳、酸甜适口、风味独特、品质优良、营养丰富等特点,近年来,山西省在果树管理上主要推广果实套袋、果园生草、生物覆盖、人工授粉、疏花疏果、铺反光膜、配方施肥、树形改造、节水灌溉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10项技术措施,并通过高接换种、缺株补植、老树更新复壮等措施进行中低产果园的改造。

1 山西省水果生产技术推广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1.1 主要推广的水果生产技术体系

(1)新品种推广:苹果主要推广富士、红星、嘎拉系、金冠、华冠等优新品种,面积436.79万亩,占苹果总面积的85.98%;梨主要推广酥梨、玉露香等品种,面积98.93万亩,占梨总面积的74.44%;葡萄主要推广提子类、无核类、早黑宝等品种,面积32.57万亩,占葡萄总面积69.82%。

(2)果园土肥水管理技术体系:主要推广平衡施肥、生物覆盖、穴贮肥水等技术,2011年以来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981.5万亩。

(3)果园花果管理技术体系:主要推广疏花疏果、人工授粉、铺反光膜、果实套袋等技术,2011年以来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2475万亩,果实套袋605亿枚(其中纸袋288余亿枚,膜袋327亿枚)。

(4)改良果园栽培模式技术体系:主要推广高光效树形改造、矮化栽培等技术,2011年以来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112.32万亩。

(5)果园病虫无害化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目前山西主推使用粘虫板、黑光灯诱杀、频振式杀虫灯、树干绑缚诱杀带等新技术,2011年以来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602万亩。

(6)保墒节水技术体系:主要推广果园覆草、果园覆盖、节水灌溉(喷灌、滴灌、渗灌)等技术,2011年以来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191.97万亩。

1.2 主要成效

1.2.1 果园单产稳步提高 2011年以来水果的单产由2011年的848.4千克/亩,提高到2012年的939.8千克/亩,提高了10.77%;苹果的单产由2011年的954.1千克/亩,提高到2012年的975.2千克/亩,提高了2.2%;梨的单产由2011年的724.8千克/亩,提高到2012年的883.3千克/亩,提高了21.9%;葡萄的单产由2011年的776.6千克/亩,提高到2012年的811.2千克/亩,提高了4.5%。

1.2.2 果实品质大幅提高 山西水果生产已由“产量型”转为“质量和效益并重型”的发展模式。2011年以来山西实施了“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工程”、“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示范县水果产业建设”项目,推广了水果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了果业生产科技含量。随着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和果农果品质量安全意识的提高,全省水果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山西全省果品优果率已由2011年的60%提高到了2012年的65%以上。

1.2.3 果园生产综合效益大幅提高 2012年底,全省果品总收入达183.75亿元,比2011年的173.6亿元增加了5.84%。农业人口人均果品收入798元,比2011年的754元增加了5.83%。

1.3 技术推广中的主要经验

1.3.1 建立示范园 为了进一步提高果品市场竞争力和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山西省农业厅在全省水果生产优势区实施无公害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的思路,积极推广应用各类水果生产技术,提高优势区域的无公害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力度,通过示范园建设,积极教育引导周边群众,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稳步推进水果产业发展进程。今年全省共建成优质水果示范园12.5万亩,实现产值22.5亿元,其中达省级标准的无公害水果标准化示范园2万亩。

1.3.2 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省果农的技术管理水平,增强果农学科学、用科学的自觉性,增加果业科技含量,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12年全省各级果业部门累计举办各类型技术培训班5319场次,培训果农169.49万人次,发放技术宣传资料42万余份。

1.3.3 以项目为载体,对果树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进行示范补贴

近年山西省以项目为载体,加大果树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力度,2011年以来,山西省级财政投资5000万元实施了水果标准园建设项目、老果园改造项目、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对树形改造、间伐、果园生草、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等10项技术的推广应用进行财政补贴,极大推动了各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2 当前水果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的机遇及问题

2.1 面临的机遇

(1)水果产业受到各级政府重视和支持,财政支持各种新技术推广。

2013年山西省政府把以间伐减密为主的老果园改造和优质水果基地建设列入了山西今年的十大强农惠农政策,并增加了4000万的资金来支持这个项目的实施。对间伐减密及树形改造果园的县(市、区)进行奖补;其他水果生产重点县(如:平陆、吉县、祁县)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有相应的补贴,推动了果树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2)果品市场环境趋好,果农收入稳步提高,果农应用新技术、新品种积极性高。

近些年来,山西果业收入逐年增加,2011年全省果品总收入为174.38亿元,2012年为183.75亿元。水果生产重点产区(如临猗、万荣、平陆、吉县等)水果收入能占到农民收入的80%以上,水果产业已成为许多地区当地农民的“绿色银行”和农村的支柱产业,水果生产效益不断提高,果农收入稳步增长,提高了果农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

2.2 面临的问题

(1)果农科技素质低,劳动力不足。水果生产是一项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强度大,不但要求有足够的劳动力,而且要有相关的果树管理知识。目前,从事农村苹果生产的队伍以“3860”为主,即以妇女和60岁以上老人为主,果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了进城打工,劳动力严重不足,而“3860”队伍文化素质低,很难将科技应用到果业生产中,从而导致水果生产中技术到位率低。

(2)技术人才缺乏。目前,山西多数果区技术力量严重不足,技术队伍老化,很多基地县果业部门近十多年未分配过果树或园艺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分配的专科和中专生中相当一部分所学专业不是果树或相关专业,从而造成果业技术推广后劲严重不足。

(3)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滞后。山西现行的果树技术推广体系,多数市县设在所属的农业委员会,主产区重点市县设果业局或果树技术服务中心,但乡镇、村级的果树技术推广体制不健全。苹果生产是一项劳动和技术相对密集型产业,生产一线的乡镇没有技术服务网络,技术推广难度加大,从而严重制约了水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另外,由于技术推广经费的严重缺乏,造成果树技术推广部门推广手段落后,科技人员不能有效深入乡村开展技术培训,绝大多数单位没有交通工具,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更无从谈起,农村开展技术培训,靠的还是自行车和两条腿,科技人员不仅辛苦,而且效率不高,致使信息服务不及时,技术服务不到位,试验、示范、推广效果大打折扣。这直接影响了科技成果的应用率和到位率,严重制约了苹果产业素质的提高。

3 加强水果生产技术推广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3.1 加强果树技术培训,提高果农技术素质

一是要发挥县、乡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采取骨干培训和果农培训相结合、专家授课与技术人员巡回指导相结合等形式,使广大果农真正学到知识,学到技术。二是加强学习交流,组织更多的技术人员和农民技术骨干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学习其他地区的技术、经验、思想、经营。三是抓点带面,典型引路。针对果农大多具有从众趋同、观望等待等经营行为特征。引导果农采用新技术、新品种时应重视能人和种植大户的示范作用,支持鼓励能人或种植大户首先尝试某一新技术、新品种。 四是改善培训方式、方法和内容。注意增强田间指导,注意培训方法的改进,注意培训内容的更新。

3.2 加大财政投入

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民文化和科技教育培训的投资力度,加强生产一线科技力量。省、市、县应拿出专门的水果技术推广资金,专款专用,为水果技术的推广提供资金上的保证,使水果产业的发展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和提高果农科技素质的轨道上来。

3.3 重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

政府应加强对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的扶持力度,提高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的地位和农技人员待遇,扩充基层农技队伍,优化基层农技队伍人员年龄和学历结构,增加农技人员接受培训和对外交流的机会。

3.4 希望农业部加大对水果产业技术推广项目的扶持

通过2005—2009年苹果套袋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山西全省水果套袋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全省水果优质果率,全面提高了苹果质量,增强山西苹果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增加了果农的生产效益。为了能使水果生产的其他技术(如:间伐减密、果园生草、人工授粉、矮化栽培、果园病虫无害化综合防治)能够在生产中更多、更深入地应用,提高果农的科技素质与经济效益,希望农业部能够继续对水果产业技术推广方面的项目加以扶持。

上一篇:苹果矮化篱壁集约化栽培技术特点与应用 下一篇:陕西华圣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