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结合发展形势 转变农机校办学方向

时间:2022-09-12 05:19:22

紧密结合发展形势 转变农机校办学方向

农机教育培训担负着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使命,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农机培训工作必须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的需要。拓宽培训途径,努力做好农民转业、转岗、创业的培训工作,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力度和拓展规模,是今后农机化培训工作的重点。

1.农机化教育培训的发展方向

1.1发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 当前正在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为农民创业培训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物质支持。舒兰市农业机械化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学资源,开展农民农机修理工技能培训,并通过乡(镇)劳务输出部门组织劳务输出,与沿海城市用工单位签订劳务合同,使农民逐步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1.2与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 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不断增加,农民购置农机和使用农机的热情持续高涨,农机保有量增长很快,同时从事农机经营、农机维修和中介服务的人员迅速增加。舒兰市农机校抓住这一机遇,在农机经营、农机管理、农机维修和中介服务人员中广泛开展了农机实用技术、经营管理等内容的培训,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促进了农机服务产业健康发展。

1.3与农机购置补贴相结合 积极开展农机购置补贴机具咨询活动,使培训工作前移。主要内容是向预购人员介绍一些先进实用的农业机械、选购常识、购机补贴程序,并建立农机补贴户咨询档案,购机后及时对农户进行安全教育、驾驶操作维修保养培训,对购机户实行全程技术指导服务。大力提高农机具的使用效率,提高农机户的操作技术水平。

1.4与农机安全生产相结合 结合农机监理开展“农机安全村”活动,积极配合市农机监理站开展农机安全执法工作。在培训农机驾驶员的同时向学员宣传农机安全生产、牌证管理等相关规定,促进农机安全教育工作,增强广大农机户的安全和法律意识,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2.当前农机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师资力量薄弱 农机化学校教师队伍知识普遍老化,非专业人员占有一定比例,在培训中达不到培训的效果。教师现有的知识,已远远达不到现代农业机械化的需求,对农机化的发展、推广使用科学技术普及等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

2.2电教设备老化,缺少教练机车 农机校现有的教学设备陈旧老化早已不适应现代化教学要求。到目前为止,农机校无一台用于培训实习的教练拖拉机,给现场培训实习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3缺少办学资金 由于财政除人员工资外仅拨给少量办公经费,多年来,因经费不足,农机培训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使许多新机具、新的科学技术不能及时传授到农民手中。

3.当前农机化学校还应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3.1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农机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现行教材与农机化发展的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这就要求学校从培养目标出发,组织编写有关使用教材,增强应用性、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跟上当今科技发展的步伐。还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习环节,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实习穿插到整个教学中,增强学员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员的农业机械操作水平。另外,还需要加强法律、法规教育,使学员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防止权益受到侵犯。

3.2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新机具、新技术得到了充分推广和利用。在培训中,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师资力量的强弱。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培训质量的保证。这就要求教师集理论和技能教育为一体,在教学中突破理论与实践的界限,把其合为一体,做到讲、练、做同时进行。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学习进修,不断补充新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使其成为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的优秀人才。

3.3改善办学条件 由于经费的不足使得农机培训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农机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农机培训的重视,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争取社会各方面的理解支持,加大经费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更新教学设备,为教学提供保障。同时还要支持农技培训机构采取联合办学、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促进办学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上一篇: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办好农广校中职教育 下一篇:发展我省大豆产业 积极应对国际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