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准脉络 做好保障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时间:2022-04-21 07:37:32

把准脉络 做好保障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摘要】 土地流转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农村土地流转,是关系到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产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笔者以德惠市为例,对农村土地流转态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德惠市 农村 土地流转 态势

1.德惠市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

1.1以转包方式流转 转包是当前德惠市农村土地流转中面积最大、比例最高的一种土地流转形式,全市通过转包形式流转土地总面积9.74万亩,占流转总量的 74.9%。如在实施退耕还林政策过程中的大户承包造林,全市共流转用来退耕还林的旱地荒地8000多亩。

1.2以转让方式流转 迁入城镇或缺少劳动力的农户,将承包的土地部分或全部转让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这种形式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多发生在全面取消农业税之前,流转双方基本不考虑市场和价格问题。全市转让流转土地总面积1.96万亩,占流转总量的15.1%。

1.3以互换方式流转 农户之间为方便耕作,将原承包地块互相兑换,兑换条件及附带的物质利益关系,由双方协商达成协议,是土地流转初期比较流行的方式。目前全市互换流转土地总面积0.15万亩,占流转总量的1.15%。

1.4以出租方式流转 承包户将承包地租赁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其他个人、单位用于规模化生产,是目前比较规范、也为各方所普遍接受的一种符合市场化规律的农村土地流转形式。

2.德惠市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特点

2.1流转主体多元化 在土地流转主体上,由主要在农户间流转发展到向工商企业、机关单位及干部职工流转。全市向工商企业、机关单位及干部职工流转土地达面积2万余亩。

2.2流转方向产业化 土地由主要向小户流转,逐步发展为向规模化经营方向流转,有效促进了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土地流转,全市新发展瓜果疏菜种植面积1.9万亩、烤烟2.4万亩、药材3.6万亩、特色红薯2000亩、高油玉米2000亩、优质稻制种3000亩。

2.3流转效益综合化 一是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大房身镇富宁村王凯斌单户租赁180亩旱田进行大规模优质烟开发,成为全市第一大烤烟种植大户。二是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标准化改造,实现了田间路路相通、渠渠相连的“生产规模化、灌溉自流化、耕作机械化”目标,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推进德惠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建议

3.1产业带动是前提 坚持农业产业项目带动是推进土地流转的前提和基础。一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进一步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烤烟、高油玉米、优质水稻等优势产业,从根本上解决土地低产薄收的问题。二是引进资金和项目,开发新的产业。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开辟新的农业产业项目。三是利用好农民合作社这个平台。组建土地合作社,提高土地流转综合效益。四是做好项目可行性论证。只有农业产业项目切实可行,农户才能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流转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农民的土地流转收益才有保障。

3.2规范流转是关键 一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工作机制。市里成立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各乡镇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各村成立信息服务点,在每个村民小组设有一名土地流转信息员。二是制订土地流转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土地流转的原则、形式、期限、程序、管理机构及其职责,土地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纠纷处理及法律责任,真正使土地流转法制化、规范化。三是坚持土地流转原则。坚持平等协商、自愿、有偿、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和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受让方必须具备相应农业经营能力、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优先的原则。

3.3正确引导是方向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宣传土地承包流转法律法规和政策。二是加大工作力度。要加强工作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认真实施。完善二轮土地承包后续登记确权工作,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发放到位。三是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的作用。乡村干部要注意牵线搭桥,收集土地流转信息,做好流转土地登记,促使流转双方切实履行合同义务,维护流转双方的利益。四是制订优惠政策。要在土地开发、税收、权益保障、环境、信贷、服务等方面制订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土地流转。

3.4调解仲裁是保障 土地流转随时都可能发生纠纷,要依托市农村土地调解仲裁委员会下设的仲裁庭,本着调解在先、仲裁在后的原则,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流转纠纷调解和仲裁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提供有力保障。

上一篇:关注气候变化 保障农业生产 下一篇:落实科学发展观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